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相关思考
2021-09-10闫吉清
闫吉清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要求,然后详细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行车人员安全心理的培养、加强行车人员安全档案的构建、及时检查和更换故障設备、完善地铁安全运行规定要求,通过不断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出司机职业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成为安全行车的保障者,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
现阶段,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猛化,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扮演着角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大工具。而地铁司机的综合素质,是其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所以在新时期下,地铁司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地铁运行规定、专业技术等因素的考虑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地铁能否安全运行也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要求
对城市轨道交通司机等级进行划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要的划分内容,各个等级的职称对司机的要求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在工作经验要求、列车操作水平、列车故障处理效率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来说,应树立高度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双眼视力至少为5.0左右【1】,且避免出现色盲,同时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确保在列车行驶方面具有较强的胜任力。此外,在司机考核方面,基础知识水平测试和实际操作水平测试为主要的考核内容,这也是优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需要具备的。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考核理论知识如表1所示:
二、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职业安全行车措施
(一)加强行车人员安全心理的培养
在培训学习和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要不断渗透的,加强警示标语的设置,对工作人员规范作业形成正确引导,避免乘客和自身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应加强奖惩制度的构建,严格考核行车人员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借助科学化手段,对行车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调节,旨在为行车人员的安全心理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行车人员安全档案的构建
通常来说,人体本身的功能活动状态变化比较显著,这深刻影响着行车人员,尤其在工作状态这一方面,工作时间的不同,会加剧工作效率的差异性。根据图2(生物节律曲线图)了解到,如果处于横轴线以上,代表行车人员可以做到反应迅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细化作业;如果处于横轴线以下,代表工作人员的状态并不理想,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失误问题频繁出现。基于此,应从工作人员不同的工作状态出发【2】,加强个人安全档案的积极构建,同一组员的安排尽量选择生物节律相同的人员,致力于其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确保工作小组时刻具备饱满的工作情绪,不管在任何一时间段,从而构建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氛围。
(三)及时检查和更换故障设备
要想不断提高地铁设备安装运行效率,工作人员切忌出现失误行为,以免加剧设备故障的发生。目前,一些地铁设备老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运行过程中,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但是其后果不堪设想。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定期检查和维修的重视度,将故障设备更换的时效性发挥出来,使设备质量与地铁运行要求相一致。
(四)完善地铁安全运行规定要求
地铁安全运行规定,旨在维护地铁部门工作人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对小型地铁事故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乘客缺少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意外伤害经常发生。而面对大型地铁事故,与工作人员的失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地铁运行工作中,地铁安全运行规定的执行至为关键。但是在实际上,与预定结果并不符。对此基于地铁相关部门视角,应不断完善当前的制度,并将安全培训落实下去,并对乘客安全保护意识进行引导,将地铁广播站、宣传栏作为传播媒介。此外,也可以将警示牌设置在危险位置处,并加强乘车机制的构建,加大落实力度,旨在给予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强有力的扶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其便民、利民性质显著,对于保证人们安全出行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来说,应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行车标准落实下去,将行车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内。
参考文献:
[1]马彪.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调查课程开发研究——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v.32;No.114(03):97-100.
[2]陈君,王湘辉,李娟,等.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以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为例[J]. 中国安全生产,2019,14(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