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2021-09-10李欣欣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朗读能力语文阅读

摘 要:根据本班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概况,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笔者对于培养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的朗读能力引起很大的重视。因此,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够富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文章,对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感情进行剖析等,成为五年级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0076-02

引  言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境界的提升及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让学生读出文章中的韵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综合素养[1]。

一、目前学生朗读中遇到的问题

(一)在朗读过程中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还较低,也不习惯查阅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当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他们不认识的字词时,就会大大降低继续阅读的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面临小升初的升学压力,而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其应试能力,不重视培养學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过低

朗读是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情感通过富有感情的声音表达出来。很多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读一两段话,录制一个朗读视频上交给学校,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并没有通过朗读体会和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而教师也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无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就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2]。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要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其他综合素养能力也要达标。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情感感知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情感的自然表达,这样带有思想感情的朗读效果才会更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识字水平还比较低,而朗读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汉字的辨识度,增强他们的语感,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3]。

三、培养五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教学目标

在不同的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规划,如在一学期内,要求学生识字数量达到200个,对于汉字的记忆和书写达到220个,对于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要利用字典进行查找,形成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在这些识字基础都准备好了的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布置一些朗读任务,确保学生顺利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

五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而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朗读的前提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中能够表现出父母之爱的地方进行批注,对文章中情感表达丰富的地方进行批注,对不熟悉的字词或句子进行标注,然后在课后查找资料。在学生阅读课外书时,教师要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并鼓励学生进行文章批注,将一些经典的语句摘抄到本子上,常读常背。

在学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教师要逐渐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例如,在教学《父母之爱》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让学生有情感地朗读文章,将文章字里行间的父母之爱表达出来。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渲染情感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

(三)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对于识字能力不高的五年级学生来讲,人手必备一本字典是进行语文学习和阅读的前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其中的生僻字或自己不认识的字,看准这个字的字形,根据其部首查阅字典,找出这个字的正确读法[4]。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提出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朗读时,应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达到全文通畅顺读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字词查找和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四)帮助学生熟练朗读,掌握朗读节奏

对文章的朗读切不可没有停顿,也没有必要进行全篇朗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学生发音准确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做到连贯朗读,对于全篇文章的朗读节奏进行全局把握,在朗读过程中做到语速适中、吐字清晰、感情丰富,让学生体会停顿的意义,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需要学生朗读的文章进行朗读示范,何处停顿,何处情绪高涨,语速在何处要进行放慢,以及哪里需要重音等,将这些细节的阅读技巧告知学生。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一段文章内容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找出自己朗读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逐步改善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并非只是为了让文章可听化,也不是为了比较谁读得快或谁读得声音大,而是为了表达文章的情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循序渐进地加大朗读的量和朗读的次数,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  语

语文朗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循序渐进地加大朗读的次数,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张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7):155-157.

申桃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4):147-148+154.

任庆敏.琅琅读书声,浓浓语文味: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华夏教师,2020(17):43.

孙源婕.朗读有法,读书的孩子最可爱: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20(14):150.

作者简介:李欣欣(1989.1-),女,山东烟台人, 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五年级朗读能力语文阅读
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小学五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对小学五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