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瓦房彝族山歌传承和发展

2021-09-10田静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瓦房山歌原生态

田静

瓦房彝族山歌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的一大特色,主要流传于白龙井村和梅兰山村两个地方,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山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很早以前就有针对山歌文化研究,但多是涉及内容的较为模糊,随着时光的变迁,社会前辈的逝去,山歌逐渐没有传承人。为此是我们感到了危机感!

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众多,虽然备受关注但是仍然存在遗漏。云南省是少数民族彝族的聚居地之一,彝族原生态山歌是彝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早在2000多年前便已经具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韵律,是彝族歌曲的文化根基。有着滇南四大腔,每日的海菜腔,五山腔,山药腔,四腔,享誉全国。特别是央视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第一次设原生态组李怀秀,李怀秀姐弟两演唱的彝族原生态山歌,海在将夺得原生态组金奖后,原汁原味的彝族原生态山歌,成为云南城乡群众的顺口曲。张嘴就哼,随口就唱形成弥足原生态。

我一直对山歌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山歌季反映了彝族先民在远古时代的世界观和对宇宙万物的丰富想象,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更能生动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

我本身是一个云南瓦房人,从小听老艺人表演彝族山歌,对彝族山歌耳濡目染,彝族山歌是我家乡的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定环境的消失,老前輩的逐渐逝去。山歌,后继无人。我希望让更多人学习演唱彝族山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学院,走进世界的舞台。

经过参考,已有的基础文献:文静:云南彝族原生态山歌演唱的尝试与探索

谢立红、汤柳:彝家生来爱唱歌

李自强:山歌研究

白龙井村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截止2006年底,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6.5 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辖四棵树、柏龙井、古嘎等3个自然村。全村国土面积19.05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等农作物。

假期到彝族山歌传承的地方白龙井村去做了调查仔细做了对比之后,发现彝族山歌存在很多的不足。通过对老前辈的采访,我知道了这里民风纯朴,通过对传承人的采访,让我知道了瓦房彝族山歌所用的乐器有时弦子有时为二胡,有时直接采取清唱的方式。瓦房彝族山歌的舞蹈动作一般为拐腿,蹦跳步出腿,当然没有固定的动作,更多的是自由表现。

演唱方法一般运用民族唱法,唱山歌的人必须要有清澈透亮的嗓音这样才能清楚的表现出来彝族山歌的特色。

瓦房彝族山歌在内容素材、表现形式、 传播载体等方面军暴露出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和短板,在内容方面,瓦房彝族山歌取材于山野劳动、乡村生活、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虽然特点鲜明,主题突出,但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表现不够,时代特征和生命力比较薄弱;在表现形式方面,瓦房彝族山歌多是原腔山歌,虽然语言生动富有生活色彩,感情浓厚,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在新时期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多层次的共鸣;在传播体裁方面,瓦房一族山歌还是留在传统的,以舞台表演,地域传唱为主体的传播方式上,在多媒体化,现代化,网络化,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瓦房彝族山歌的推广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单一的传播方式严重制约了瓦房彝族山歌的推广和发展。瓦房彝族山歌没有具体的文字记录,只能是通过记忆来进行传唱,所以说学习起来难度特别大一般没有人主动愿意去学。

面对这些问题,我通过采风和调查产生了一些想法,想想法如下:

一、歌曲素材进行拓宽,丰富瓦房彝族山歌的音乐元素

传统的瓦房彝族山歌,大多都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主题,虽然内容涉及的比较多,但是还是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所以瓦房彝族山歌更容易引起中老年人的兴趣,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但是却不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喜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瓦房彝族山歌就应该,尝试着运用新的音乐素材,创作出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歌曲,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瓦房彝族山歌也应该跟着时代的脚步更新进步,从而才可以贴近当下的生活,引起不同年龄层次人的共鸣,歌曲的创作可以不断的更新,甚至可以加上一些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在作曲的方式上,还是应该保留原有的原腔民歌,简单的曲式结构,在对瓦房彝族山歌的彝族风情元素保留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当代流行的乐器,瓦房彝族山歌的音乐创作一定要多借鉴,多学习,不断的更新创作形式和内容,在赢得中老年人的喜爱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得到青年人的关注和喜爱,只有这样瓦房彝族山歌才不会后继无人,这样对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才能后继有人,才能传得更远,走上更大的舞台。

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充实瓦房彝族山歌的创作

瓦房彝族山歌通常都是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进行演唱,这是因为勤劳善良的瓦房彝族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劳动,在长期的山间活动中,男女们互诉衷肠而形成的,这种形式,很特别,但是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当中,用这种单一的形式来传播瓦房彝族山歌未免显得有点苍白无力,所以可以不断的创新瓦房彝族山歌的演唱方式,可以采用独唱齐唱,合唱甚至多重唱,再加上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题材对瓦房彝族山歌进行拓展。

三、突破地域带来的的局限性,共住瓦房彝族山歌的时代精神

瓦房彝族山歌采用的是瓦房的彝族语言,由于瓦房彝族语言属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特殊,很多人无法听懂,所以用瓦房彝族语言,演唱的瓦房彝族山歌,在传唱方面就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我认为,一首好的彝族山歌,不应该是仅仅局限在自身的层面,而是应该让更多人欣赏,让更多人听懂,让更多人喜爱,从而进行传唱,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瓦房彝族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带给人的感受,因为瓦房彝族山歌用的都是彝族语言,根本无法用文字记载,这样只能靠口口相传,对于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承是一大弊端,所以可以将瓦房彝族山歌翻译为普通话,也是一种新的突破,我相信用普通话翻译出来的瓦房彝族山歌,将给人们带来不同的音乐反响,将会让更多人了解瓦房彝族山歌,让瓦房彝族山歌走得更远,再大胆一点,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翻译瓦房彝族山歌,这样在不同的地区,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承就更加,顺利。

四、组织相关人员,对瓦房彝族山歌进行整理

制约瓦房彝族山歌的发展因素中有一大难题,就是缺少能够系统的收集,整理和记录的相关人员,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首先可以暂时借助多媒体的功能使用录音机,摄像机对瓦房彝族山歌进行全面的收集,避免因一些老人一事而造成瓦房彝族山歌传承的缺失,其次,应该组织好招一些学习音乐专业的人员进行对瓦房彝族山歌的系统收集整理,最后我们可以在传承瓦房彝族山歌中让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参与进来,这样就不会因为老艺人的文化水平偏低,缺少专门的音乐修养,而影响到瓦房彝族山歌的发展,使瓦房彝族山歌得到更好的传承

五、抓住关键,培养相应的人才

当代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流行音乐,但是也有少部分喜欢山歌,我们应该,召集一些,对山歌感兴趣的年轻人,然后邀请一些老前辈进行山歌的讲座与教学,让这些对山歌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学习。喜欢山歌的人,并不集中,我们可以把山歌传播到,不同的地方,对于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承,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都进行过不同的尝试,比如让山歌进单位,让山歌进校园,在不同的地方寻找不同的人才,可以将瓦房彝族山歌的优秀曲目加入音乐课程活动中去,使学生不仅能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能够吸取到自己身边的优秀音乐文化,懂得音乐源于生活,让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承有更多人响应。

六、掌握时代特点,加大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播与推广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播和推广不仅可以通过口口相传,还可以借助媒体平台,直接对瓦房彝族山歌进行宣传,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说拍一部关于,瓦房彝族的电视剧,那么瓦房彝族山歌就可以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拍MV,也可以用瓦房彝族山歌作为背景音乐,在新兴媒体时代,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播手法多样,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传播方式,今晚瓦房彝族山歌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瓦房彝族山歌的文化魅力。以上这些都将对瓦房彝族山歌的传承保护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保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瓦房彝族“山歌”的开发与推广研究”编号:X2019LX00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瓦房山歌原生态
甘南牧民聚落房屋研究
住着乡愁的瓦房
须弥山石窟旁的瓦房城
苗山歌
江西余干县“瓦房”强拆调查
山歌好比春江水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