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研究

2021-09-10郭胜甫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网络谣言高校学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谣言削弱政府公信力,不利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极大地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本文基于实证研究范式,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全国多省市的300名高校学生为样本,调查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对网络谣言治理现状的认知情况,分析网络谣言在高校治理中的困境,并据此提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策略。

关键词:疫情;网络谣言;治理策略;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096-02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与疫情相关的谣言弥漫在网络空间,影响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且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梳理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治理的相关文献与资料,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等形式,分析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治理困境,并对网络谣言治理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问题的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类似“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病毒”“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网络谣言时刻影响着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知,甚至在现实社会造成混乱和恐慌。相关网络谣言的危害,网民有目共睹,高校学生作为知识分子中的重要群体,理应承担起网络谣言治理的责任。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开展网络谣言治理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疫情期间网络谣言治理面临的困境,探究疫情期间网络谣言治理的有效策略。

三、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困境

笔者运用德尔菲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适当修改,从而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基于此,对高校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其中女性受访者比例较高,为60.67%,男性占39.33%。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下学历占7%,本科学历占62.6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30.33%。80.67%的高校学生坦言在疫情期间经常接触网络谣言,只有19.33%的高校学生并不经常接触网络谣言。

(一)高校学生对政府谣言治理工作了解较少第一,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存在较大差异,全面获取信息能力有待提升。调查发现,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获取信息的高校学生占88.66%,选择其他网站的高校学生占11.34%。从中可以看出,疫情期间高校学生使用博客或微博获取信息的占比最高,达49.33%;其次是使用QQ、微信等通信工具的,占比达39.33%;而使用搜狐、新浪等主流网站的占比较低。分析可知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微信、QQ等APP的机会较多;相反,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主流网站;再加上APP形式的完善,政府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数据的快捷性。

第二,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对政府网络谣言治理工作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92%的高校学生认为疫情期间需要净化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可见人们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同时,渴求获得准确信息,从而及时做好科学的疫情防护工作,早日战胜疫情,而不是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政府工作情况和学历进行相关分析可知,Pearson相关系数为0.091,说明高校学生对政府谣言治理工作了解情况和学历呈正相关,即学历越高,对政府的谣言治理工作越了解。

第三,高校学生认为网络谣言主要是客观因素造成。对于疫情期间谣言产生的原因,高校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人认为信息未及时公开、网络虚拟环境以及信息庞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而持其他看法的高校学生主要认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不足,部分学生不懂得分辨谣言,自作聪明、以讹传讹等,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生态环境遭到污染。

(二)高校学生不善于在网络上发表正确言论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只看不点评以及偶尔转发的人数较多,约占总人数的84%。分析原因可知,当前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较低,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中表现为以高度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方式。在世界日益开放的今天,自由、个性等流行文化日益被高校学生所尊崇,这些文化逐渐淡化了他们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并时刻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的认知。

(三)高校学生缺乏辨别真假信息的意识

重要的是,几乎所有高校学生都能意识到上网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只有3%的人认为上网时不用承担责任。可能出于谨慎或对法律规定了解较少等原因,才不会随便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从而出现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当收到似真似假的疫情消息时,大部分学生不会去查证。这就印证了“吃一堑,长一智”的科学性,只有自己中了一次网络谣言的陷阱,才会知道科学的重要性,而不是在前期就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四、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疫情中出现的网络谣言具有突发性,因此应提前作好预防准备,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筛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转变治理理念,实施并运行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实现网络谣言治理方式的创新,从而实现清朗网络空间的目标。研究发现,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谣言治理需要各治理主体协同一致,围绕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采取正确的治理方式和手段,以形成新型网络谣言治理共同体,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

第一,政府应深化政务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网络实名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疫情期间政府谣言治理工作了解较少,呼吁政府建立舆情预警机制,防止谣言扩散。基于此,要确保疫情防控各阶段的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及时动态地向社会通报,消除公众的误解。政府应当提供更多的心理安抚式宣传,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坚定公众防控疫情的信心,减少社会不良情绪,以最小的心理代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

第二,媒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实事求是地报道。调查结果显示,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不善于辨别信息真伪,因而看到错误信息也不会指正,这就给疫情期间的网络谣言治理加大了难度。因此,各类媒体自身应努力做到不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承担起疫情应对中的社会责任,实事求是地报道疫情防治等有关信息[2],起到正确引导大众的积极作用。如新浪微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每天下午将当日网络谣言汇总推送给用户,使广大网民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并警惕网络谣言,同时微博的这一举措也减少了碎片化信息带来的资源浪费。

第三,网民应学会理性思考和质疑,提高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网民依赖网络信息,但习惯快餐式阅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少理性质疑,且不善于分辨真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方式给此次网络谣言治理带来了不少困难。基于此,有关部门应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提升网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与此同时,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了解疫情防控等医学常识,关注官方发布的相关辟谣信息。只有自身不相信和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才能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徑,从而净化疫情期间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

第四,利用新媒体等技术建立疫情信息集中管理平台,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3]。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有待提升。基于此,可建立疫情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当公众遇到似真似假的信息时,为之提供科学的检测,帮助公众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也可通过这一平台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升公众的信任感。

第五,构建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网民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并不能体会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公众对网络谣言治理的参与度较低。基于此,应该采用以政府为主导、以网民自治为基础、以媒体自律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策略,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建立信任机制,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从而实现网络信息的高效、实时和准确传播。谣言产生后,相关部门应准确、及时回应,运用主流媒体适时与公众沟通,以官方话语阻断谣言的传播;主流媒体应主动承担责任,倾听公众的呼声,进行实时解答,提升公众危机应对的素养与能力,避免公众的情绪化盲从[4]。

五、结语

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治理策略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社会各个主体需要共同参与和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进而建设健康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各相关治理主体应履职尽责,并且彼此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的长处,建设优良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彬岐.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网络谣言传播为例[J].新闻传播,2020(4):117-118.

[2] 卢文刚,周文倩.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社会治理,2020(5):62-71.

[3] 金国峰.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形成诱因及其治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20-23.

[4] 周茂君,杜永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及协同治理机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谣言信息的研究[J].传媒观察,2020(9):15-23.

作者简介:郭胜甫(1996—),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网络谣言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