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9-10覃雪峰蓝壁幸

医学前沿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梗死安全性

覃雪峰 蓝壁幸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活动能力(MBI)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3、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可增强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急骤,如不及时治疗,存活者多留下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等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再通治疗,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手段。静脉溶栓主要是恢复血流措施,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和替奈普酶。但rt-PA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基层医院难以普及,现认为有效挽救半暗带组织时间窗为4.5 h内或6 h内,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协会发布的最新指南使用rt-PA的适应症仍为发病或最近时间仍为4.5h内的急性脑梗死 [1]。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证实使用尿激酶溶栓对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2] ,且其价格低廉,是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使用最广泛的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溶栓治疗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8.46±5.72岁,溶栓时间窗3.16±0.43,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年龄61.83±6.14岁,溶栓时间窗3.42±0.35,两组性别、年龄、溶栓时间窗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诊断标准[3];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6小时;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者;头颅CT或MRI显示脑出血;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治疗依从性差;合并其他溶栓禁忌症;临床资料不全。所有病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随后根据分组进行对应干预。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每次100I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观察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100万单位溶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日1次。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疗效评定依据《内科学》拟定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患者无明显语言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NIHSS评分降低≥90%;显效:症状、体征改善,轻度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NIHSS评分降低46%~89%;有效:明显的语言障碍,面瘫及肢体运动障碍,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无明显疗效或恶化。③.依据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日常活动能力,含10项,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④.比较两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4.44%,X2=11.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比较 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研究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67%,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软化。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4-5]。在梗死发生后,脑组织坏死区和脑组织可逆损伤区之间是缺血半暗带,该部分的脑细胞已经发生电衰竭,但还没有完全能量衰竭,存有少量血液循环,部分组织结构相对完整,若此时能得到血液供应,就能恢复其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如脑组织持续严重缺血,则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发作时间小于6h,尤其在3~4.5h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血栓,疏通堵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流供应,从而恢复该部分脑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6-7]。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是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广泛且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案,对超早期溶栓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液或肾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酶,其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降解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同时也降解血液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产生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缺点是出血风险高。尿激酶的半衰期约 10 ~ 20 min,药效维持时间短,溶栓后易出现再闭塞现象[8]。

研究结果显示,溶栓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3%,而非溶栓对照组总有效率64.44%,溶栓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非溶栓对照组,而且溶栓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NHISS评分明显低于非溶栓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项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超早期溶栓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任何溶栓治疗均可能引起出血,轻度出血常见于皮肤、粘膜、牙龈出血,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常在尿激酶静脉滴注后15~60分钟内发生,多不需特殊处理,危及生命的出血多为脑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较少,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化发生率在2%~7%[9],研究与其基本一致,说明溶栓治疗是安全性。

综上所述,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powers W J,Rabinstein A A,Ackerson T,et al.2018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association [J].Stroke,2018,49(3):46-110

[2]国家 “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10-21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8-670

[4]Wang W,Jiang B,Sun H,et al.Prevalence,Incidence,and 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 :Resui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480 687 Adults . Circulation,2017,135(8):759-771. DOI:10.1161/CIRCULAYIONNAHA.116.025250.

[5]Wang D,Liu J,Liu M,et al.Patterns of Stroke Between University Hospitals and Nonuniversity Hospitals in Mainland Chin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Hospital-BasedRegistryStudy.WorldNeurosurg,2017,98:258-265.DOI:10.1016/j.wneu.2016.11.006.

[6]关宇.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9,14( 9) : 91-92.

[7]迟晓,李晓红.急诊启动急性脑梗死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9,17( 1) : 116-117.

[8]王瑞霞.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3):272-273

[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4):252-265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都安 530700)

猜你喜欢

脑梗死安全性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脑梗死怎样治疗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