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初中田径训练中的运用探究
2021-09-10陈岩霆
陈岩霆
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对自身所涉及的领悟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不被时代而淘汰,教育事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改革例子。在当前的教学形式之中,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也在不断通过实践来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着力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对此,文章将会以初中体育课中的田径教学为主要话题,介绍激励理论在初中田径训练中的运用方法,希望通过介绍可以起到启发各位师生的作用。
对于处在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处于非完全成熟阶段,对事物的认知也无法十分深刻,所以教师会对他们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对此,激励初中生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通过激励他们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另外,通过激励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有利于巩固他们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理念。
1 关注学生的成长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果想要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其就必须将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进程这一内容中。在教学的过程,应学会善待自己的学生,充分关注每位同学的个人成长,给予其相应的发展机会。初中生来到课堂上课,他们不仅仅是要学习到知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教师的关注。同样的,如果教师只是注重将田径训练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同学,而不注重他们在课堂上练习田径的状态以及掌握程度,那么这个体育课堂的总体效率与质量也会很低。对此,需要为同学们提供充足的田径练习时间,例如,在上课的前半段时间内,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们如何起跑,详细介绍在直道途中跑步时上体标准动作、摆动腿动作以及蹬伸动作等等,在介绍过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之后便可以将后半节课的时间留给同学,让其将教师刚刚讲过的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动作完成练习,同时还要将目光投放在每一位同学身上,关注他们的成长,当发现他进步了的时候,就是需要表扬该同学,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自己所做出的努力是正确的,于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都会得到激发,这也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处于一种严肃的状态,尽管这十分符合传统模式下教学发展形式。但是,这种严肃、拘谨的关系会影响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其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奴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也会显得十分被动。而在体育课堂之中,学习技能、创新自身的思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会比单纯的记住课本上的知识重要的多,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上大力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就需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模式下的壁垒,让同学们感受到初中体育课堂是令人轻松愉悦的。这样一来,当其学习与田径相关的内容时,就会积极大胆地发挥自身的想法,老师也需要抓住这一机会,让同学们大胆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尝试着去理解学生。理解是人们的共同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利用激励理论在初中田径训练中应用的主要方法。当教师试着去理解班级中的同学们时,学生便会感到异常的亲切,即便他在田径这一方面并不擅長,他们也还是会带着老师对他的关爱积极学习,从田径训练之中感受到乐趣。如果部分同学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出现身体不适,或者近期较为疲乏,出现懈怠等现象,体育老师也应当试着去理解他们,不可以表现出特别坚决的态度,这样便无法抓住激励理论的实质,不利于体育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
3 利用成绩激励学生
田径运动主要包括田赛与径赛两种,它们当中任何一项运动项目,一般是用高度与远度来进行成绩的记录,或者是通过记录时间的方式来判定成绩。总的来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数字来对学生的实际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衡量,而学生对于数字又比较敏感。基于此,我们要将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好胜心等特殊的心理活动充分利用起来,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年级最好的练习或者是测验成绩、班级最好的练习或者是测验成绩及时的公布出来。如果出现最好的测验成绩被刷新的现象,要以最新的成绩为准。举例说明,在开展有关跳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横杆是不断攀升的,而这一攀升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是教师用来激励学生的方式。同时,在这种时刻,教师要对实时高度进行大声地朗读,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决心与信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当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田径训练时,需要找准方法,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丰富激励教学的形式,通过这一方式来缓解初中生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的压力,使其情绪更加稳定。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会更加的容易,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