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家妹:今昔都好

2021-09-10刘莹霈

音乐世界 2021年2期

刘莹霈

〔摘 要〕A面冯家妹在舞台上的每每亮相,都令人印象深刻,而B面馮家妹选择远离舞台中心,淡出大众视野,却依旧有声有色。她证明,惊艳,未必局限于舞台。

〔关键词〕冯家妹;双面人生

冯家妹,1986年出生于重庆市,现任美儿SMA关爱中心理事长。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2005届超女成都赛区第四名、影视演员、节目主持人,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

2006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熊猫与阿西的故事》。2009年,搭档刘仪伟主持四川卫视娱乐综艺节目《天下歌友会》。2010年,成立华宇春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3年,在电影《九号女神》中担纲女主角。2014年,在惊悚电影《恐怖笔记》中一人分饰两角,同年主演电影《我们三十岁》。2015 年获得成都市十人倾城“微笑倾城奖”。2016年主演电影《以为是老大》,同年推出个人EP专辑《余惊》。曾出演贾樟柯执导的电影《江湖儿女》。她出品并制作的电影《拉姆与嘎贝》入围第六十七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5A”主竞赛单元。

和冯家妹的约见选在一家热闹的咖啡馆,午后4点,人声鼎沸。玻璃窗外出现了人影,深色口罩遮住半张脸,露出一双大眼睛。冯家妹来了。外边还有些冷,进了屋,她调整过来,边摘口罩脱外套边打量咖啡馆,动作利落,眼神里有些许初见的不动声色。落座后终于可以近距离观察她:巴掌小脸,素净,眉宇之间还有傲气。还是文艺的打扮,但声音一出,干脆明亮,甚至主动掌控着对话走向,一听便知不是软弱的女子。

反差多次被提起——在很多人眼里,冯家妹是一个人美歌甜的女神,你很难想象她说出“我急了是真的会打人的”这样的话。冯家妹早已习惯,每每以“我是重庆人”应答。爽利、倔强,甚至个性和锋芒,都在这一句“我是重庆人”中道尽。所以冯家妹从来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人。问她最近有什么突破,她会反问,“为什么要突破自己?”问她是否考虑过未来规划,她会回答,“我不做规划。”遇上麻烦的问题,她不躁也不恼,额头微皱,双眉紧蹙,若有所思。答案细细吐出,简短,笃定,不留余地。

她不否认自己性子里有坚持自我的一面。“我也经常会被问,如果当时‘超女’名次更高,一切会不会不同?但我从来不会去想这种东西。别人都说‘少不入川’,我可能就是太安逸了。我从没有想过要去当什么一线歌手、一线演员,我非常享受生活本身,享受有一点事业,有自己的亲友。这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进取心,但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按冯家妹的个性,她本不会出现在2005年《超级女声》的舞台上。那只是个跟过去十八年一样慵懒的夏天,她还只是个在自贡上高中的女孩。25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超女”海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人真多——近五万人报名,成都的街都快挤塌了。这条街就是冯家妹一直想来看看的“传说中”的春熙路。就这样,喜欢唱歌,还能请假来成都,冯家妹被同学拉来参赛。随着比赛推进,形象清纯、嗓音亮丽的冯家妹如春风般走进万千观众心中,在粉丝“家妹家妹、邻家妹妹”的亲切应援中,她一路走到成都赛区第四名的位置,惜败何洁,排在李宇春、张靓颖之后。时至今日,仍有有心人记得这个颜艺俱佳的姑娘,还带着天真无邪的孩子气,唱起歌来却是柔和缠绵、娓娓动听,她在比赛中演唱的《在水一方》《雪地上的回忆》也成为记忆里最沁人心脾的存在。

赛后,冯家妹没有选择乘风而上,而是遵从内心的喜好,选择了一种更为低调务实的人生。颇有主见的她以和其他人相比得体且决绝的姿态迅速与天娱解除霸王合约,选择去四川音乐学院学习深造。“我真的很喜欢唱歌,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个多么有名的歌手,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唱歌。”虽然在外界看来,冯家妹失去了许多原本可以获得的机会与影响力,但她也同时获得了内心真正的满足。安心度日的时光里,音乐是冯家妹快乐的源泉与内心的抚慰。冯家妹透露,自己发过歌,也出过唱片,但真正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作品的创作,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把握节奏的。在音乐上,冯家妹从不试图取悦市场和其他人,她的标准向来都是“个人喜好与表达”。

而不工作的时日,冯家妹完全变了个人,散漫、不较劲。平日里,冯家妹不喜应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素颜,生活平淡有规律:早上起床,起来后吃早饭,儿子被送去学校,陪女儿玩会儿,然后就干自己的事。看电影,听音乐,浇花、施肥。如果约朋友碰面基本上都是约在家里。儿子放学后,再陪他们一块玩,吃晚饭。一天过得很快。她不紧不慢地聊着自己稀松平常的生活作息。喝茶和养花是近些年的消遣爱好。“以前可能因为年纪的关系,也可能出于迫不及待探索世界的原因,喜欢和朋友聚会。阅历多一些的时候,逐渐发现了家人的可贵。”“朋友也是,不需要太多,有几个知心的,就算长时间不联系,也知道对方一直是特殊的存在就够了。”

对未来,冯家妹说自己也没有过多的设想和规划。她没有什么功利心,因而身上总有少女的气质,十分契合她的微信名“小女娃子”,这还是当初图省事直接延续了QQ昵称;这种少女气质又不是很“塑料”,很结实,有一股暗流在其中涌动,赋予整个人以魅力。力量之源便是亲情。只有在聊到亲人时,她才会毫不掩饰地咧开嘴角,露出温柔知性的笑容,梨涡在侧,牙齿像贝壳一样排开。因为得到过充盈的爱与信任,眼底透出的都是笑意与温暖。但少有人知,这样阳光的她,也曾陷入生活的谷底。而在最艰难的时候,让触底的她重新站起来的,正是亲人给她的爱和由此获得的幸福回忆。

关于大女儿美儿,冯家妹只在自己的微博中提过一次,还是出于不愿辜负众人关怀的心理。每当在采访中被问到过去的困境,她只是淡淡地点头应承,用一贯轻描淡写的语气简单答复。只有在面对有相同处境、需要自己帮助的孩子时,她会多表达一些。

嗓音动人,气场全开,冯家妹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惊艳亮相。

这一次,她是为了整个SMA群体发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一疾病。冯家妹和SMA患病小男孩陈果毅一起合唱了一首由白居易《草》改编的歌曲。“一棵草,何其渺小……可草总是结伴而生……风把它吹向朋友怀抱,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曾被命运击倒”,原诗对生命力之顽强的礼赞在动人的歌词中得到真挚的延长,而词作者其实也是一位SMA患者。这个名叫包珍妮的女孩曾被断言生命之路将止步于4岁,如今19岁的她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这些时间里,挥洒文学才华,写下不少令人感动的作品。

科班出身的冯家妹演唱依旧稳健,更重要的是,她歌声中的那种包容和关怀,以及小男孩歌声中的那种天真和憧憬,形成了一种令人动容的呼应。再看现实生活中SMA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更觉感动和震撼。

2013年,冯家妹年仅1岁半的女儿美儿因患SMA(脊髓性肌萎缩症)而夭折。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罕见疾病。美儿5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而且属于病情最为严重的I型患者。那时,冯家妹辗转于成都、北京、香港为孩子求医,却没有医生给孩子开过一粒药,只是嘱咐她回家好好照顾美儿,但在当时的国内尚无任何护理手册。人生最绝望的不是有了方法做不到,而是眼睁睁地看着、等着女儿的生命一天天衰弱却无能为力。虽然心中有无数个不相信,美儿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时候,是作为妈妈的冯家妹的至暗时刻。“我整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能从自己的嘴里说出美儿已经离开的事实。”

从女儿患有SMA的那一刻起,SMA就和冯家妹的人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現在她更为认同的身份是以女儿名字命名的SMA关爱中心理事长。自从发了那次微博后,美儿的事情为大众所知,冯家妹就不时收到类似的私信:我的孩子刚刚确诊SMA,应该怎么办?对这种无助之感,冯家妹刻骨铭心。

她更知道的是,病魔如此可怕,而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当务之急,便是要把帮助的重心转移到向普通人宣传SMA知识和患者的日常护理知识普及上来。2016年,以“美儿”命名的中国首个官方注册的专注于服务SMA群体的公益慈善机构——北京市美儿脊髓性肌萎缩症关爱中心成立。正视痛苦的存在,理解困境的意义,鼓起勇气讲出自己的故事,帮助别人续写更多的故事。我们明白,这每一步,都需要耗费极大的内心能量。冯家妹的心脏,强大得让人落泪。“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我感到很欣慰。我觉得我是在为美儿做这些事情。她在世的时候,我很无力。但是现在帮助这些和她一样的小病友,我感到了力量。”

但是这些其实都可以被避免:“婚前基因筛查已是技术上完全能实现的手段。”长期和SMA患者及他们的家庭打交道,冯家妹对其中的苦难看在眼里,因此每次露面都会强调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她希望能带给每个家庭一次选择的机会。

也是在2016年,冯家妹发布了电影EP《余惊》,里面三首歌虽都是电影片尾曲,却带着相同的属性,那就是冷气逼人,痛彻骨髓。很多人把这三首歌与她近年来的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觉得她唱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伤。在她看来,情感的表达是歌声中最重要的部分,好的音乐的确需要丰富的经历和情绪去演绎。歌声可以婉转惆怅,而生活却不能一味的悲鸣。这通达,冯家妹唱在了为SMA群体献上的两首公益歌曲——《是我》和《明亮》里。《是我》由方文山作词、袁惟仁谱曲,“哭着清秀是我/从不将心上锁/还有很多爱/值得去拥有”,婉转、轻柔、坚定;《明亮》则温情而不沉重,“当乌云散去漂泊/阳光洒满花朵/你安静地长大/明亮又快乐”,刚刚好的关心,刚刚好的洒脱,刚刚好的坚强。

十年前,她的歌声是甜美的,现在增添了那么多的沧桑,却更有力量。这不是“生命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的抒情,而是走出苦难后和它的勇敢对视。她是有故事的歌者,情绪的铺陈、堆叠,举重若轻,没有一分的刻意,也没有一分的强调,挥之不去,萦绕心怀。这是生活对她的淬炼,也是生命予以的馈赠。

“我最大的心愿希望机构尽快解散,因为这意味着SMA这个疾病已经完全被攻克。他们不再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是如果仍需要,冯家妹会把美儿SMA关爱中心交到小女儿手中,让这份事业和爱继续下去。

“超女”旋风持续至今,冯家妹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她歌手的一面,以至于一提起“冯家妹”,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还是那个清新、清纯、格外温润的她,但这只是A面的冯家妹。B面冯家妹的心中一直有个电影梦。她平常就爱看电影,与风风火火的性格相反,她的电影口味不是爆米花视觉大片,反而更为钟爱那些细腻动人的文艺片。她说自己常常一个人在家看片。必须是一个人,因为陪她看的人都会觉得片子“太闷”,而她却看得津津有味,深陷其中。

电影《江湖儿女》里,冯家妹本色出演了一名重庆小女娃子,自然、生动、活色生香。冯家妹不是表演类科班出身,于是她探索出来的演戏方法就是体验派。她并不认为演员是在“演”别人,而是在“用自己的认知、说台词的方式和演员自己的世界观,去理解、赋予角色灵魂”。所以她觉得演员和角色本身一定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一个结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旁边看。她说这次的经历关键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只是一场戏,每次拍完,贾樟柯导演都会一一给他们说戏。她这场戏是和赵涛对的,而赵涛的情境,是刚走了远路来。“我就观察她,她一直打倒立,脸通红,又往身上喷水,营造出那种赶路后全身发热的感觉,我就心想,学到了!”

除了参演了一些电影作品,她也一直想尝试电影的幕后制作,并转型做了影视投资人。这件事,冯家妹准备了很久。在她看来,推动一部电影的诞生,既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另外的意义。“我不但要把妹妹养好,还要为她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冯家妹要证明,女性和男性一样,都可以拥有一份事业。 “不见得这份事业要去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但它一定对于自己或者别人是有意义的。”同时,对于做好一件事,她有很强的使命感。

2020年9月22日下午,中国电影《拉姆与嘎贝》在第六十七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举行了隆重的全球首映礼。冯家妹华丽转身,以该片出品人、总制片人的全新身份,与导演松太加,主演德姬、索郎尼马等剧组主创一起走上圣塞巴斯蒂安海滨大道的红地毯。

对于冯家妹个人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首次做电影、担任总制片人,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國际影展舞台,眼前是能容纳上千观众的剧场座无虚席,耳边是放映结束后全场观众长达一分多钟雷鸣般的掌声……这样的完美亮相让冯家妹激动得热泪盈眶:“虽然以前我也有舞台演出全场瞩目的时刻,但这一刻是我人生中全新的、最震撼的体验!我圆了自己的电影梦,做电影吃的苦在这一刻觉得都值了!”

当初,冯家妹还未与导演松太加谋面,就被他的作品《太阳总在左边》深深打动。当她听说《拉姆与嘎贝》项目,看过剧本,立刻动心,约了松太加在成都见面。做事雷厉风行的重庆妹子演过不少影视剧,也见过不少导演,但第一次见到松太加,还真是大吃一惊——没见过这么羞涩的导演!“他真的是很内向,很害羞,不擅长说话,但确实是个非常淳朴的人,有颗纯真的心!”第一次见面,冯家妹当即拍板,投了!后来有人说她太莽撞,投资文艺片风险大、会赔钱。但她却不这么看:“我第一次投资电影,有的是热情。我当然想做自己喜欢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不妨自我一点。我宁愿投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而不是去做一部能赚钱的烂片。”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松太加也说,这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A面冯家妹在舞台上的每每亮相,都令人印象深刻,而B面冯家妹选择远离舞台中心,淡出大众视野,却依旧有声有色。她证明,惊艳,未必局限于舞台。接受采访时,冯家妹给自己的现状打了90分,说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享受当下的状态。比当初唱成“超女”更让人佩服的是,如今,冯家妹活成了“超女”。

(本文所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