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应用探析

2021-09-10文雨晴梁林灿李华新

传播与版权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

文雨晴 梁林灿 李华新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途径。文章认为新媒体传承传统文化应契合大众媒体的使用习惯与需求,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与传播形式,开展适应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活动。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完整的形态体系,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智慧。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在政策利好的形势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自信,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作为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之下的新技术的产物,其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等渠道发布信息,受众经过电视、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接触信息,同时也能在终端上传递信息。简而言之,新媒体就是传统媒体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与新媒体相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层级扁平化的特点,能够打破传统媒体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传播。

(二)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新媒体将传统媒体与新技术相结合,让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平台中,内容融文字、画面与音频为一体,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变得活泼、有趣、多层次;同时通过媒体之间的快速传播,大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传播消息,扩大了传播范围,弥补传统文化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上的不足,也实现了人民群众与媒体之间从无到有的互动交流。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有益于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之路上能够及时地收到反馈,解决问题,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途径

由于新媒体有着传播快速、传播范围广的特性,所以,在此基础上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内容形式上的创新,比如,现在的短视频潮流,将传统国画、经典故事和典籍等中国元素与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小游戏以及交互动画、虚拟现实等形式相结合,能够契合新媒体时代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习惯,促进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互动积极性,从而扩大传播规模,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典型应用

(一)数字动画

1.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较二维动画细节表现更强,具有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融合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古典名著等,能够创作出具有文化历史底蕴和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1]。如中国三维动画片《夏》就是将中国水墨与动画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将墨的各种姿态展示出来,同时将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令人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比如,《千里江山图》展板将流动的山水展示于观众面前,让人身临其境,惊叹中国的山水美色。传统文化与三维动画的结合,是中国在艺术界和技术界的一种创新改革,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感官体验。

2.MG动画

MG动画是介于平面设计与动画设计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具有扁平化、快节奏、简约化、形象化的特征,画面生动活泼,带给观众独特别致的视觉听觉体验,且这种动画风格在影视作品、教育宣传、广告展示等领域颇受欢迎[3]。如以“豫西民间剪纸”为主题的MG动画,其向观众科普了这一非物质文化,将传统技艺通过视频影像的途径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众面前。相较于传统文化的保存方法,这一新技术手段为中原非物质文化保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促进了非物质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承。

3.交互动画

H5交互动画是一种新的动画形式,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全景为一体,兼容各种媒体终端和软件接口。相比传统动画,它的交互性、兼容性、感染力更强[4]。如H5交互动画《红都瑞金》创作综合运用了数字动画技术中二维、三维和交互技术手段,将信息构建方面分为四个部分,即引言、二维动态插画、三维全景展馆和缅怀墙。其中动画展示红都瑞金的历史,三维技术展示展馆的全景,交互设计根据信息内容设计不同的交互情景。其将传统文化以H5交互動画进行呈现,既能够增强用户体验,又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二)VR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如今现代技术一项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通过虚拟环境而给人环境沉浸感,虚拟环境可以让用户拥有如沉浸在真实世界般的感知,并且实现用户与影像的交互,增加用户体验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用户建立连接,用户可以亲自感触中国文化,也可以参与到历史情景中。如通过数字高清影像,观众能够看清展览文物的细节,还可以触摸影像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提供新的突破和实践价值。

(三)短视频

短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推送和播放,通过独特的创意和剪辑以及丰富高效的作品产出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如今的短视频以美食美妆、搞笑等内容为主,而传统文化内容的短视频无论是体量,还是关注度都不够。短视频可以完整、动态地展示与传播传统文化。例如木雕短视频,可以让观众亲眼见证木雕作品从木头到成品的蜕变,观看雕刻的手法,感受手工艺者的传承;再例如李子柒的美食视频,更是从细节处展示传统文化,从锅碗瓢盆到烹饪手法,都吸引人感受着传统生活和传统文化。

(四)游戏

传统文化一直是各个行业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包括服装、影视和游戏等。游戏作为娱乐手段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游戏中注入传统文化,增加游戏多样性和美观性,可以让广大的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学习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所带给玩家的文化认同感又能提高和加固游戏的文化内核,使其更具吸引力。例如,《剑网三》中五毒门派的服装就是以苗族的传统服饰为设计核心,包含刺绣、银饰等鲜明的民族特色;《王者荣耀》中杨玉环的飞天皮肤则是来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当然,对于拥有大量青少年用户的游戏开发商来说,传统文化的使用要严谨,才能做出正确的引领。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契合大众媒体使用习惯与需求

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成为爆款,用户群体庞大,传播范围极广,刷短视频成为大众茶余饭后新的消遣和娱乐方式,其他软件也纷纷效仿添加了短视频模块。现如今,人们的时间被工作、生活、社交等事情分割,剩下的能够自由支配的都是分散的碎片时间,因而,大众也已经习惯以碎片化形式接受文化[5]。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为了让大众快速接受和理解,可以抓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取其精华,利用短视频,以碎片化形式传播,这样传播速度快又不失准确性,而这一片片的传统文化碎片终将构成每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整体认识。

(二)自上而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以新媒体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作品及其资源的缺乏,是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通过调查获取大众的文化需求,根据反馈结果自行创作或以奖励的形式向社会征集优秀的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作品与资源。通过这样自上而下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一来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权威性,能够保证文化资源的传播质量,二来根据大众需求创作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形式更能契合大众需求,能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既有效率,又有质量。

(三)创新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与传播形式

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影响深远,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同时,又独具自身特色和魅力。将与它相关的各种题材与现代人的生活实际结合,不仅为现代生活增添色彩,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像颇受好评的《舌尖上的中国》,便是融合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与视频的一种新形式,从画面艺术美和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展示美食制作过程,以创作人的口吻讲述美食文化的传承历程,让美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除了视频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文化身影,如绣有中华元素的旗袍在如今的服装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以述说传统寓言故事为主题的游戏,以及将传统文化与动画教育结合的微课等。诸如此类,都在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与现代生活逐渐融合。

2.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在还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许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案例已经在中国成功完成[6]。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的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利用投影技术、动画技术把画中的人物、场景等进行数字化呈现,让原来静态的画作“动”了起来[6]。数字绘画《写生珍禽图》通过数字高清影像和互动技术,让观众看清了作者用笔的笔触毫末,还让画作中的飞禽昆虫“活起来”,再现鸟虫的动作、声音。这些活用现代技术的案例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原迹,还让这些记录不再以静态方式存活于纸张上,使历史名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除此之外,引用某种传统文化,设计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系列表情包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如电影《姜子牙》便是以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为原型,在三维和特效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一种新型的动画制作方式,在影片开场运用二维画法实现了三维效果,其中流畅的线条和饱满的水墨风格让观众自行代入古代神话故事的角色,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

3.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完整的传播渠道,如线上创建虚拟博物馆,发布传统文化纪录片,线下开办有数字技术支持的传统文化主题体验店,设立汉服日、国风节等新式传统节日,新媒体使传统文化从让受众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沉浸、交互的立体传播。受众在亲身体验中加强了文化情境的代入感,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设备增强了受众的视听体验。新媒体传播渠道以扩大人群覆盖为目的,让传统文化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发展,增强不同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四)开展适应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化活动会有无限的机遇。首先,新媒体通过资源优势可以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其次,新媒体通过技术优势可以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此外,通过大数据了解文化活动对应受众的喜好和特点,新媒体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使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尽管新媒体在改变文化传播方式、促进文化创新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在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和深度上仍参差不齐,而文化活动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新媒体行业人员来带领和引导受众,从而使大众接受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娅.关于三维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探索[J].三江高教,2012(02):33-37,49.

[2]张琪云.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5):239-240.

[3]王建明.基于MG动画的豫西民间剪纸保护与传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9(09):83-85.

[4]邓琦,牛浩南,杜鸿鹏.新媒体语境下数字动画技术在赣南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H5交互动画《红都瑞金》创作为例[J].卷宗,2019(32):369.

[5]王黎光.充分利用新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音乐,2020(04):2.

[6]田金良.談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61-6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新媒体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