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文中学点“借”的本领

2021-09-10聂碧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安徒生寓言诸葛亮

聂碧宇

《草船借箭》的故事里面,诸葛亮借了“三天后大雾锁江”这个天时,借了草船回程时顺风顺水的地利,借了鲁肃的忠厚老实和曹操的谨慎多疑,成功地向曹军借了十万支箭,让周瑜又气恼又佩服,孔明,果真高明!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借的艺术。当然,我们还要读懂罗贯中想借这个故事,让读者深信诸葛亮当真是有通天彻地之才的,还为诸葛亮后面“借”来东风,在赤壁之战中将箭悉数归还给曹军作了铺垫,也暗示了瑜亮之争没完,而诸葛亮总是能处于上风或扭转劣势。

看来,小说里的“借”同样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狐假虎威》里的小狐狸简直就是“借”的艺术家。

先看题目,“假”,就是借的意思。

狐假虎威,就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这个大家都懂。

虎一啸千山震,虎三掀百兽惊。老虎是百兽之王,小狐狸被它逮着了,打,打不赢;逃,逃不掉。可它还没活够,才不想乖乖受死呢!怎么办好呢?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嘿!天,天,老天!

不理了,先把老天“借”来用用!

借老天作何用处?

压老虎呗!老虎谁都不怕,只怕老天。

哈哈,恰恰小狐狸我就是天王老子的人,天王老子重用我,派我来视察百兽的,这百兽就包括老虎你,你胆敢动我一根毫毛试试!

老虎半信半疑,还真不敢动它!但也没放它。想让老虎自动自觉放了他,还得再“借”。借谁呢?

借老虎!这是老虎没想到的。

先借老天,再借老虎。借老天,是为了先镇住老虎,叫他不敢轻举妄动;借老虎,是为了吓跑百兽。

但吓跑百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保命。所以狐狸还有一借。

借百兽。

借百兽干嘛?

借百兽蒙老虎。

看到百兽跑光了,老虎就相信狐狸是老天派来的了,就不敢吃它了。

深谙弱者生存之道,多机灵的小狐狸啊!它这三借简直就借出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非常值得称道。

但是,老师们,这世上真有这么蠢的老虎吗?真有这么聪明的狐狸吗?

要知道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啊。

寓言是用来干嘛的?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说白了,就是借寓言讲道理,以起到劝诫的作用,或者讽刺某些可笑的可伶的可耻的可恨的人。

什么狐狸啊老虎啊百兽啊,都是假的,都是障眼法。真正要指的是人!像狐狸那样的人,像老虎那样的人,像百兽那样的人。

大多数的寓言故事,都是借故事讲道理。

小说爱借,寓言爱借。

散文,也爱借。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那么,如果硬是要你在这两种感情之中选择一种来作为琦君先生创作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最核心的情感,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毫无疑问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问题重要吗?这个问题难道不重要吗?如果你认为最核心的感情是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那么你课堂上的着力点就会偏移。

感情,沉甸甸的时候,就要宣泄。宣泄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含蓄的。直接的宣泄就直接冲着那个对象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含蓄的宣泄往往找一个代替的对象。找谁呢?左思量,右思量,想到花,想到草,好家伙,那就寄情于花草吧;左瞧瞧,右瞧瞧,看到猫,看到狗,好家伙,那就迁怒于猫狗吧。细细想来,花草何幸,猫狗何辜,全是人的感情作祟罢了。

因此,写桂花,不只是喜欢桂花而已,更多的是为了思乡的需要暂且借桂花一用。说难听点,桂花只是工具而已,

那,今天可以借花一用,明天是不是可以借酒一用?后天是不是可以借月一用?

大凡思乡的文章,再宏观一点来看,大凡抒情的文章,都得有一个抓手,都得把感情附在一样具体的事物上。这就是寓情于物。当我们熟知了这种创作手法,我们也就能透过“物”看到“情”了,不会受骗了。

散文,寓情于物也好,借景抒情也好,都借出一份真感情。

那么,童话呢?借不借?

1846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笔在安徒生手上,把这个这个小女孩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小女孩的命运怎么样,这是有无限种可能的,全看作者的喜好。那为什么偏要让小女孩死去?安徒生安的是什么心?

原来啊,安徒生要借手中的笔来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因此才“狠心”地让小女孩在雪花飘舞酒肉飘香的大年夜的走到街上卖火柴,却一根也没有卖出去,又不敢回家。富人、穷人,陌生人、亲人,大人、小孩,全都没有了同情心,小女孩前无路,退无门,整个世界都把她拒之门外,整个世界都逼她死,她能不死吗?

还有比这孩子更可怜的吗?

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孩子,容不下一个小小的美丽的灵魂,这样的社会不黑暗吗?不令人痛恨吗?这样的社会还值得我们爱吗?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后,会掉泪、会拍桌子的原因所在了。

为了激起大家的怜和恨,安徒生就只能委屈这位小女孩了,就借她的死一用吧。

我们一定会想,作家为什么喜欢借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借”顯得含蓄有味;二是有些事不宜直说,那就委婉地说,。

由此看来,借还真是好东西。

猜你喜欢

安徒生寓言诸葛亮
安徒生的世界
诸葛亮喂鸡求学
时装寓言
跳高者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