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1-09-10郭玮玮
郭玮玮
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英雄主义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红色文化正是语文学习的拓展和补充。
建党100周年,乘着时代的东风,在语文教学中将红色文化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继承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小学生深刻的了解历史,明白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以乡村小学—石门小学为例,简析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实践红色文化谈谈自己的体会。
红色文化具有天然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熏陶力。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效结合,能增强语文的内涵,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净化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践行红色文化办学育人,彰显小学语文新活力。
结合学校实际,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本土资源红色左权精神文化为优势,以弘扬民族精神,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真正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添砖加瓦。
一、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实践红色文化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为语文学科既具工具性,又具政治性和思想性。它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施教,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影响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如《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中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等等,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部分的同时,还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含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准确性,也要保证学生能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红色爱国教育
坐落在石门村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和矗立在校园内的左权将军雕像,这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造就了石门小学的红色文化,学校的“红色文化长廊”使得左权将军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语文主题活动来进行红色教育。例如,在清明节全体师生到左权将军墓扫墓,写研学旅行的感受,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利用学校的“红色文化长廊”培养优秀的“红色小讲解员”;在每天的早晨和中午利用学校广播播放红色歌曲,使学生能够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红色文化底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各项活动的开展,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激发了小学生热爱中华红色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红色文化得以在乡村小学开花结果。
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涉县作为革命老区,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旧址、左权将军墓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基地较多,为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可利用纪念日、节假日,孩子们由学校组织或者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主动的搜集一些拓展的材料,锻炼小学生在红色文化的学习中总结一些历史经验教训,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部分,也能够正确的看待历史,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使涉县的红色资源在学生中产生深远影响,留下深刻烙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发挥教育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教育重在经常性地渗透,重在日常无时无刻的熏陶,要做到长效性,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将红色文化应用实践在课堂准备和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通过将红色文化应用在课堂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生活,刻苦学习,从而树立坚定的学习目标,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義建设者和接班人。
(涉县石门小学 河北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