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09-10钟佳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钟佳琦

摘要: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列入“理论武装体系”。[1]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饱含着优秀的革命传统和道德理念,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也是使广大青年努力成长为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库。[2]学习“四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近2年间,以“四史”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研究论文为124篇。以“四史”、“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研究论文为7篇,分析本文的研究动态可见:

“四史”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从研究成果数量分析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更少;从研究成果的形式来看全部为研究论文,缺少系统化、深入化的科研专著。在对“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难题与出路、“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论证,針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就“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路径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加强高校“四史”教育,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深切地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理论的创新性。[4]将“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出更多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所以,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路径具体措施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思政融合机制。

要建设好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配套师资队伍,倡导以“品经典、学四史、守初心”为主题,大力扶持一批研史项目、资金及优秀人才供给,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保证软硬件资源的有效配合,为青年学习“四史”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和教学资源,也有助于达到“四史”历史育人的目标。

2、坚持以史鉴今,打造新时代“四史”育人新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抓住思政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将新时代条件下“四史”学习教育新要求融入到传统历史教育中,以古鉴今,开动脑筋、发动学生把“四史”历史知识讲得既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增强学生历史代入感,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脉络,培养青年学生政治嗅觉和爱国奋斗精神,真正让思政课为学生学习“四史”发挥引领导向作用。推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培根铸魂的立德树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落实下去。需要多维主体的通力配合,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形成统一、开放的融合共同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四史”与思政教育共同作用的合力。

3、实施精准思政[5],实现“知”与“行”的结合。

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对“四史”知识进行系统讲授,对于课程中涉及的较为宽泛和笼统的知识点,辅之以专门的讲座来深度讲解,把“四史”知识点学通弄懂讲透。譬如可邀请“四史”专家教授,老红军、重大事件的亲历者等人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共鸣、在情感上有交流、在灵魂上有触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4、创新环境媒介,充分激发鞍山历史资源活力。

主动融合并创新利用环境媒介,着眼青年时尚化、新颖化、个性化的需求特点,选取兼具思想高度和生活温度的历史片段,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让社会环境和技术依托转化为抓住青年受众、掌握话语权的有力法宝。充分挖掘鞍山地区红色英模精神、红色钢铁文化、玉石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历史资源,以实人、实地、实景赋予“四史”更具魅力的表现形式,让烈士纪念馆、名人故居陈列馆等主题教育基地走进人心,真正把思想洗礼、革命基因烙印在血液中。引导学生爱鞍山、爱辽宁,扎根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5、探索跨界思维,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交融。

“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应仅把眼光放在中国国内和“四史”本身上,受到界限的束缚,应当跳出中国看中国,放眼全球谋中国,也应当全面看待“四史”学习在国内国外产生的双重影响。在放眼国际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中国情怀的教育。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四史”,从“四史”中挖掘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规律。只有立足好中国情怀,才能更好地打开国际视野。

结语:总书记指出,青年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6]重温这些民族财富记忆,激发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对历史应有尊重和对崇高情操的向往,引导青年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激发向上向善的无穷斗志,同时又能为创造新的经典作品来发扬精神、注释时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促进鞍山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以及鞍山历史发展规律的了解,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的探索实施。[7]

参考文献:

[1]孙力,田志轩.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代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2020(6):4-9.

[2]肖文燕,罗春喜.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6):11-1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

[4]吴满意,景星维.精准思政: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J].学术论坛,2019(5).

[5]李辉,孙晓晖.精准思政:必要与可行[J].思想教育研究,2020(6).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7]王炳林,刘奎.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8):64-71.

(辽宁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猜你喜欢

四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