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09-10田旭琴
田旭琴
摘要:计算属于一种较为抽象的智力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属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本中几乎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到了中段数学中更是拓展到了一些单位的换算,分数的加减等。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是围绕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只是其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不断的提升。为了提升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以及质量,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问题;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343
一、 引言
在小學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数学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可以迅速地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口算,或者是计算。但是就当下的中段学生而言,在计算过程中出错的概率比较高,整体的计算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对中段计算教学的策略不断进行优化,防止未打好基础知识,影响高阶段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 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计算类知识的主动性不高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逻辑性思维较为缜密的学科。虽然在小学阶段较为简单,以一些基本的数字计算为主,但是从小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状况来看,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其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考验要求较高。加之小学生本身心智并不成熟,在课堂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通常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可能就被窗外或者其他事情所影响,而一旦某个环节学生没有掌握,后期想要弥补就非常的困难,这也影响了知识的吸收。小学阶段主要就是以加减乘除各类面积计算为主,长期面临这种枯燥的计算问题,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当计算频频出错时,更无法提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必须要对学生注意力、主动性等问题进行优化,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
首先,当下很多地区的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甚至有一些代课教师并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就进行教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不高。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践行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一味地对学生灌输一些课本中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题目的测试和训练。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同时也降低了整体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对于计算这类教学并不够重视,认为其就是需要通过学生不断的测试才能够提升水平的。这使得在整个小学计算教学中几乎都是以题海训练为主,整体计算教学的效率较差,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缺少计算教学的反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反馈,其应该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是对所学习内容的一种复习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对班级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地进行了解,对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总结。而这些总结的资料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优化,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然而就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一味的注重课堂的教学,忽略了学习成果的反馈。认为学习反馈在课堂中可有可无,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模式的优化。
三、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
与其他基础知识相比,数学计算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复杂的运算公式让学生不愿主动参与。针对中段学生难以理解的计算题目,教师可以将计算课程和生活化教学情境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科目的兴趣,体现出数学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作用。小学数学最常见的就是鸡兔同笼问题,学生迫切想要算出鸡兔的实际数量,长此以往学生思维不单单局限在鸡兔计算方面,教师要利用学生探究心理进行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实际运用。为了不断地丰富数学计算内容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历史人物到教学环节,使学生紧绷的身心压力得到缓解和释放。例如:在日常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穿插各种历史名人事件,比如笛卡儿、罗巴切夫斯基、华罗庚、秦九韶等,简单讲述他们是如何发现计算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放松身心走进数学世界,积极开拓中段学生的思维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学困生的数学计算错误多,成绩差,导致对数学学习最终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可用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让乏味的计算教学变得有趣味性,尽量选用学困生参与这样的游戏,从而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利用农村学生营养餐后的午休时间,让学习小组组长组织学困生,采用自算、互算、反复算的计算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学困生的计算兴趣。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计算。
四、对易错题型做好总结,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小学中段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不仔细、不认真的情况,往往导致数学计算结果有所偏差。教师要让学生将错题做好整理总结,首先把握好每节课程重难点知识,将学生的计算错误率降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因为审题不认真、运算马马虎虎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教师要选择出常会出现错误题型集中讲解,准确找出习题的考核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记错题的好习惯,多数学生都会忽视错题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树立错题记录的意识,最后发现遇到相似问题仍旧做错。最后,教师要定期讲解学生容易做错的习题。尤其是共性问题要分析错误的本质原因,找到快速和准确解题的计算方式,保证学生遇到同类型问题不再出错。
五、 结语
学好中年龄阶段的计算内容,有利于为学生学习高阶段的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中段计算进行教学时,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模式,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数形结合的方法等,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逻辑思维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齐海宽.谈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4):211.
[2]陈林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19(12):265.
[3]王瑞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有效策略[J].新智慧,2019(11):55.
[4]蔡黎英.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