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开发研究
2021-09-10王庆宏
王庆宏
摘 要:推动文化向前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要正确认知民族文化的意义,更要深刻认识到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优势作用。在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上,需要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衔接,更需要从本质上认定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传统文化紧紧跟随中国现代化文化的发展步伐,迎合现代文明的元素。本文以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保护;开发;黎族
引 言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希望,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灿烂的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群星中,海南黎族传统文化格外耀眼。黎族传统文化不仅有一些精湛的工艺,而且拥有多种特色性内容。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保护和开发黎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打造黎族传统文化国际旅游品牌
经济发展依托社会进步,也依靠理念上的不断更新。黎族传统文化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要构建起品牌文化建设。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将整体观念放在布局上,将主要规划实施科学化管理,让黎族传统文化与国际社会文化相融合。黎族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是中国第十八大民族,主要聚集在中国海南地区。在传统经济时期,黎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在现代经济发展以后,黎族开始了经济的全新进步,农业实施科学种田,工业实施轻工业制造。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黎族将第三产业定位为国际旅游项目。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海南重要的支柱产业,黎族地区搭上了这一顺风车,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在整体布局和科学规划上,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融合黎族的文化类型和经济发展情况。例如黎族的民族建筑独具特色,可以依靠黎族民族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构建重要的旅游资源,完成黎族生态文化的建设。具体来说,黎族的船形屋是黎族古老的房屋类型,很有特色。船形屋是船形的茅屋,是黎族传统住房。这种船形屋就地取材,以竹木扎架构,呈半圆形轮廓,用捆条捆牢固。在房屋上盖一层成片的茅草,屋檐垂向前后地面,像船篷一样。这种房屋布置在海边,就可以吸引大量游客过来旅行和居住,让游客感受到自然风光和原始文化的魅力。再如龙归是海南黎族乡零星分散的独立小屋子,多建在村头寨尾或者山坡林子中。这种分散性的小房子是现代旅游的重要风格体现,也是现代人们期望获得的一种自然感受。游客们可以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自由行走在户外,让人们感受到自由的魅力。整体布局和科学规划需要立足于黎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条件,尊重文化本身的状态。
二、开发黎族传统工艺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独立的艺术感知,黎族人在工艺技术方面有出众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工艺品。黎族的传统工艺品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经济技术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黎族的工艺品制作技术中首屈一指的是制陶技术,传承久远,让人为之感叹。黎族的制陶技术是一部活历史,展示了黎族特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民族特征。其最早的手工制陶源于新石器时代。在流传数千年的制陶艺术中,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相映,既保留了传统的优势,又融合了现代的相关技术。运用制陶术制出的罐、蒸酒器、酒瓮之类的器具展示了传统的艺术风格。目前海南黎族乡掌握制陶技术的老艺人仅存7人,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工艺传承的队伍中。再如黎族的雕刻具有悠久的历史,分木雕、骨雕、石雕三大类,以平面雕、线雕为主,圆雕、浮雕、透雕其次。
三、注重由黎族人民举办“三月三”传统节庆活动
节日是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的日子,在节日期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融合社会发展的现实,也能够融合人们生活的现实。黎族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就是黎族“三月三”,这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三月三”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又称爱情节、谈爱日,俚语称为“孚念孚”。“三月三”黎族传统节日展现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向往,是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的节日,是国家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月三”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水,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南音和天妃的兄妹,二人长大以后决定分别寻找伴侣,相约在“三月三”回到燕窝岭下相会。后来每到“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孙子们都回到这里给家人送钱。为了纪念他们,“三月三”成了黎族的盛大节日。第二种说法称,在很久以前,俄贤岭上有一个俄贤洞,洞里有一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生。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着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身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族居住区,在海南黎族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三月三”节日里,人们穿着盛装,带着米酒、竹筒香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集合点,祭拜始祖。夜幕降临时,男女成群结队相会,通宵达旦,以歌声传达情意。利用“三月三”传统节日实现传承价值的保护有利于将黎族的生产、生活、娱乐及风貌展现出来,让世人了解黎族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三月三”文化传承依靠口传身授的方式受到了限制,需要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对“三月三”节日进行科学规划,实施系统建设,特别是利用现代媒介广为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三月三”。
四、以社会和群众参与为基础来加强黎族文化开发保护管理
黎族传统文化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全方位的宏观调控,也需要进行细节上的推进,需要地方妥善处理好开发与建设之间的关系,立足传统文化,突出当地的特色。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实施特色的传统文化生态建设,开发各类旅游项目,实施改造建设,通过现代技术与工艺的传承,体现出文化传递的优势,做到既改善生活,又发展民族古老的特色。在开发建设中做好相关搬迁安置规划,例如村庄搬迁、农民就业和产业转移问题,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加强黎族文化开发保护管理上,政府、社会团体、群众都要参与到基层建设中来,积极引进资金加强基础建设,有效传承文化,做好青年一代的衔接工作,突出文化传播,利用自媒体模式进行自由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传统文化。社会各界参与到少数民族的建设中来,推动文化繁荣,构建文化自信。
五、结 语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亲如手足,美如一家。现代文明在发展进步的過程中,需要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和源泉,更需要传统文化给予现代文化更多的补充和帮助。黎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来谋求自身发展,与城市化发展巧妙结合,利用传统文化带来经济创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有效融合,这也是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海南黎族文化是政府部门保护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认清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也要明确黎族文化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黎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需要鼓励更多的黎族青年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保护历史文物,保留黎族传统的生活物品,保存书画和影视作品,让黎族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手中发扬光大。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电影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丙发:《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年第1期,第46页。
[2] 凌秋月:《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探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9期,第172,185页。
[3] 陈里思:《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J].《艺术科技》,2019年第32期,第220页。
[4] 霍慧煜:《数字化交互技术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5年第8期,第74- 75页。
[5] 柔旦本:《基于文化旅游的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J].《当代旅游》,2020年第14期,第64- 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