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阅读方式对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分析

2021-09-10李无优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价值策略

李无优

摘要:开放式阅读作为现代新型阅读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开放式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利用开放式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方式;价值;策略

1开放式阅读方式对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

开放式阅读虽然也围绕着阅读文章开展阅读教学,但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内容后,帮助学生从语言、文义、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发散,改善学生的阅读情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因此开放式阅读更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首先,应用开放式阅读方式可以突破壁垒。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极重的学科,包括了多种思想、多种语言风格、多种文学艺术,因此语文学科本身有着创造性,学科本身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虽然以单一篇章进行阅读教学,但并不意味着思维就要被限制在其中,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破阅读文章文字壁壘,让学生思维跳出课堂局限性,拓展学习内容。

其次,应用开放式阅读方式可以强化互动。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因此交流、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如果课堂交流性差,仅是教师单方面输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处于弱势地位,学生语文思维与语言均得不到有效锻炼,课堂主体缺乏互动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开放式阅读方法对于强化语文课堂互动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情况。

2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开放式阅读方式的策略

2.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文章运用某种方法来表达和突出文章内容,比如作品的文体特点、作品的语言、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又各有区别,表现手法比如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烘托、典故等;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二者之间又相互交叉。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文中写的人物是周瑜,作者却先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然后再引出“多少豪杰”,最后才是集中周瑜一人。这里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周瑜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这样的表现手法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首词中三处用典,描写了四个历史人物,将自己内心的苦闷描绘的含蓄而淋漓尽致,让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学生真正引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典故中又运用了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张翰和许汜运用的是反衬手法,表明词人不愿意这样做,而刘备和桓温运用的是正衬手法,表明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为国尽力的决心。这就是典故的作用,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明了自己为国效力的衷心。

2.2广泛阅读,积累知识表象

一方面,利用教材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篇目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保留下来的经典,具有丰富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这些经典之作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来源,在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中,作者不仅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塑造了大量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努力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形象,积累更多想象所需的感知素材,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想象表象。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想象最有力的手段。“听过别人的语言描绘,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这一形象,但通过想象却在大脑中形成了具体、感性的表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文本,广泛涉猎课外阅读材料,拓宽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获得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推荐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之作。

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字词、语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知识。

2.3充分运用课外语言材料

选择时事评论类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课外典型语言材料的的搜集有限,在课堂写作或讨论中由于缺少相关论据支撑,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时事评论素材,通过挑选富有争议性的时评类材料,引导学生借鉴相关评论和观点分析的角度,表达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例如,针对女孩考上北大而发表演讲“感谢苦难”的行为,在网上被掀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网友认为“苦难不会促进人成功,反而是幸福之路的绊脚石,北大女孩的观点有失偏颇。”教师可进一步引入相关事件的当事人及相关的评论,以相关资料在观点上的巨大争议,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刺激学生参考相关意见,借鉴合理的成分,反复修正自己的观点。时事评论的语言材料既能成为学生思辨训练的重要载体,又能为学生的论据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通过对课外语言材料的引入,弥补了课内教材资源的单一与不足。

选择跨学科类的教学内容。跨学科的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选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富有认知挑战性的跨学科知识,为学生思辨提供必要的知识补充材料。如在《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的论证中,教师可适当补充生物学科知识,介绍螃蟹的习性特点,根据“螃蟹也打洞”的事实,激励学生质疑作者论据的信度,进而对作者的论证方法进行质疑探究,对作者的论述说理理解更加深刻。

3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构建语文课堂时,要正视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价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科学教学,真正发挥开放式阅读教学方式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青青,朱会珍.高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写作:下,2018,000(001):P.39-40.

[2]余党绪. 思辨性阅读——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J]. 语文教学通讯, 2018, (25): 20-2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价值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