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思考
2021-09-10曾敏华
曾敏华
摘要:当前,国内外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树立文化自信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和未来发展越来越重要。初中道德与发展是培养初中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展开了论述和探讨,并提出了四个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初中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引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初中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采取相关的措施让初中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能够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路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从以下的路径出发: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时政热点,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相结合,引领文化实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数字化教学,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时政热点,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深入挖掘其中文化资源,并且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利用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运用专业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对于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获得文化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增强,最终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我国“法律”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的法律最早是在部落时期萌芽,从最初的口耳相传逐步发展到后来的文字记录,为统一的封建王朝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法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当前我国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法律是维护人民基本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加深对所学关乎法的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我国悠久的法律文化。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当下的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分享当前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在学习《中国人中国梦》这一课的内容时,给学生们讲述科技为我国发展带来的强大动力,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移动通讯、量子通讯再到北斗导航系统……这些都是无数个中国人的美好梦想汇聚而成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从我国的丰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当中找到信心,感受到当前我国的强大,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实质上是一种情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当中对感受我国的文化底蕴,接受文化自信的情感教育,产生情感的共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培育。例如,在学习《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我国历史文化演进的纪录片,让学生对我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优秀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对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优秀文化要如何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启示等,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他们加深对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相结合,引领文化实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往往也已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熟悉感和认同感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出发,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当代特有的文化资源。学校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本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开发特色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以孔子所在的齐鲁文化诞生地为例,教师围绕文化自信开展相关的“儒家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通过诵、学、品、扬、研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实现道德与法治文化育人的功能,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在开展《敬畏生命》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红色革命基地,和学生一起了解和缅怀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故事,弘扬伟大的革命文化精神,让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悄悄扎根。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数字化教学,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生活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且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当前学校教育中也经常运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积极紧跟时代的脚步,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借助数字化教学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素材,例如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呈现直接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例如在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时,由于与学生现在生活的时代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过去我们国家为了追求民族富强和生活富裕做出的努力,以及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巨大变化,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对比,来了解我们国家的奋斗史,从而鉴定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在学习《中国传统美德》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课时中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体会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的独特积淀,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从中感受独特的中华文化,进一步坚定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
结语
初中生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培养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助于让他们感受到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有助于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文化自信对初中生的未来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发挥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文化育人的功能,能够增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树立为中国梦奋斗的伟大梦想,对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娟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17-219+195.
[2]查永浩.讲好中国故事 打造“四度”课堂 坚定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36-238+246.
[3]黄毅菁.小课堂 大文化 强自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5):149-151+155.
[4]陈中华.啖传统文化之一粟,添文化自信之一痕——《道德与法治》之“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浅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