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1-09-10任海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语文教学

任海艳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引导其建立合理思维观念的重要时期,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为清晰。同时,思维导图所具备的发散与引导作用,更是与小学生潜在的形象思维模式相吻合,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必会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25

引言

在如今知识越加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下,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整体把握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小将知识学习系统化的能力,避免养成零散、碎片式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做题能力,培养全面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素养。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会更加清楚,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由于语文的知识点比较零碎,一些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一部分内容是重点,因此就会导致学习的效率不高。而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就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把知识通过图表的形式联系起来,将琐碎的问题系统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节省了学生做笔记的时间,也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今的网络非常发达,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搜题软件上一查便有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弱,有时甚至会有考试中夹带手机的现象出现。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能力迫在眉睫。老师要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改变对语文课枯燥、呆板的印象,从而提升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在课前预习导入中运用思维导图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时,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对于课文知识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前预习的导入环节,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学生预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全文细致阅读,初步地掌握住文章的内容以后,按照自身的理解,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且将文章主干分别标出,再逐步地完善局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学习目标,同时可以扩展思维。例如,学习《乌鸦喝水》期间,教学之前,让学生阅读预习,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对主题“喝水”加以明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閱读,让其画出各种支干,包括口渴、瓶子、乌鸦等,最后再次细读,健全完善支干,对课文内容更深刻地理解。

(二)识字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将会对其他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干扰与影响。小学生自身缺少足够的知识积累,对于汉字更是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十分单调,往往会将一个汉字进行拆分,让学生完成对汉字的初步认知,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对这个汉字进行反复的抄写。这种教学模式极为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仅使教学过程进展缓慢,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思维导图与识字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提高汉字与场景的融合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提高其记忆效果。汉字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逻辑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汉字内容,同时,通过汉字与偏旁部首的组合形式,促进其对更多汉字的理解。例如,对于“泪”的认知过程可以从目开始,然后拓展到眼睛与水的关系,最终形成具有层次性的思维导图。

(三)进行作文写作教学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写作文难的问题,常常组织不好语言,感到无内容可写。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缺乏想象力。因此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围绕“传统节目”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写作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都是非常典型的,学生也对这部分节日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将这些节日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向四周发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节日所处的季节,这些节日的由来是怎样的,在这些节日中分别有哪些风俗,在分析具体的风俗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身的发散思维,从饮食、衣着、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在学生围绕具体的节日进行联想与回忆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回忆起来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主要素材。在完成写作框架的构建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引导,选择有自己特色的写作顺序与方法。

结束语:

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优化,并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思维发散、聚合及系统分析的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亮.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2):67.

[2]杨小勇.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闻苏徽.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0):8-9.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