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国内少儿美术教育中形象思维的培养及其意义

2021-09-10吴凌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少儿形象思维美术教育

吴凌

摘要:本文以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为切入点,通过对形象思维特征的归纳与解释,以及对国内少儿美术教育特点的总结,分析了形象思维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于不同类型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该门类课程中的教育意义,和在教学体系上起到的维护作用的意义。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318

一、“形象思维”的特征

“形象思维”的特征规定了美术教育的培养及其教学方式。因此在正式分析之前先要试图说明清楚“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它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地位,进而才能说明它的意义。

美术作品不论是以二维还是三维的方式呈现的,是以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方式呈现的,都涉及具体的形象问题。即便有的艺术作品不是具象的,但是它也一定在创作者的意识中有一个可供描述的具体形象。形象思维是一种不可见的视觉语言在意识层面上的规律性运动方式。所以,“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就形象思维的特征而言,“除了形象性这个当然的特征外,逻辑性是形象思维的第二特征。”少儿的思维与成年人的思维的区别是存在于对事物认识的完整度,程序上的复杂度,以及技术上的熟练度上的,而就底层逻辑而言并无太大差别。尽管后天的环境会影响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基于视觉的思考能力在内心视象和审美形象的生成上更多涉及的是受审美倾向所影响的审美选择。除了形象性与逻辑性,“形象思维第三个特征就是它的情感性。”而情感性本身就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中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即便是看起来极为理性的艺术作品,也不能排除创作者在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受因理性的快感所激发出的情感的影响。

“形象思维的第四个特征,也是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它的想象性。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形象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性想象。”不论是想象性,还是创造性,都是艺术创造得以成功的重要评价因素,更是涉及少儿美术教育中要着重培养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如果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被重视,那么美术教育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便会缺失,其教育的意义也可能无从谈起,更不利于美术学习对其他学科学习上的促进,而其他学科所带给学生在艺术实践上的基础常识也难以转化为内容成熟的作品。

简而言之,“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形象思维在创作的构思过程中会涉及审美意象的生成,在创作的具体实践中会涉及典型形象的物质化。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美术教育都应当看重对形象思维的训练,而这对少儿美术教育而言更是要求在教学上抓住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二、国内少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在说明形象思维之后,还需要解释的便是国内现阶段美术教育方式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具体体现。国内所说的“少儿”泛指7至18岁之间的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所经历的教育阶段基本处于高等教育之前。基于目前国内的教育考核方式与选拔方式,美术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教育特点。

第一,教育资源多样化。如同其他学科一般,美术的教育资源不但有校内的课程来提供,校外大量的培训机构也提供着丰富的资源。校内美术教育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从系统性来说,其课程目标搭建了受教育者的审美基础。从全面性来说,其课程涉及了不同的画种,为学生在不同画种的艺术鉴赏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知识。除了本有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学校所开展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也能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变得丰富。而提供校外资源的培训机构也有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之分。提供线下教育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小班教学为主。小班教学在其师生配比上利于教学上的个别辅导与学习上的高效吸收,使得学生能在美术的学习上能有机会接触更加专业的教学。而线上的教育资源则能打破时空限制,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利于学生能更加自由的分配时间投入美术的学习中。

第二个特点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作为艺术类学科中的具体学科之一,美术教育的评价不但能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还能依据课程作业进行评价。所谓的课程作业可以是具体的作品,也可以是以鉴赏成果等形式为主要内容的作业。“当今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应该重在普遍化的素质教育,而非艺术家式的精英教育。”因此教师可依据学科的特点,并以施行素质教育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多变的、全面的评价结果。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不但符合了美术教育在具体的每个学生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个性。

而上述两个特点又使得未成年人可以依据自身学业规划中的需要来选择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为成为专业的美术人才进行专业基础训练。所以国内少儿美术教育的第三个特点便是学生可以在专业美术教育与非专业美术教育之间进行自由选择。比如,在我国现行的升学机制之下,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的训练获取专门的升学途径与入学资格,继而接受专业美术学习。

三、少儿“形象思维”的培养及其在不同美术课程中的联系作用

在说明形象思维的特征与国内少儿美术教育的特点之后,便要从现实层面上的教学入手说明形象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于少儿美术教育,在观念上需要要从‘成人化’的视角转变到儿童世界的认知角度,以发展儿童智能为前提。”

不论是何种美术教育,所要教授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类、实践类、鉴赏类等课程。在少儿美术教育阶段,理论类的课程基本不涉及专业性的理论,而是以具体作品的风格特点,或是在历史学视野中的美术发展等为主。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扫清学生在认识与描述过程中的障碍。比如,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画种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不同画种在作品呈现上的特定语言与对应的技法。此类学习可以辅助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程序上的正确性,以及作品鉴赏上的具体描述的要素选取的困难。在困难的解决过程中又促进了形象思维特征中形象性所对应的感知能力,以及逻辑性上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辅助了实践类课程与鉴赏类课程的教学。

就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主题上的设定,构思上的引导,技法上的演示给予学生在形象思维中使得想象性得以显现的基础,即该思维运行的基本单位与方式。在学生构思与创作的过程中,想象性的发挥不但有利于作品的完成,同时也会潜在地激发该思维中情感性因素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情感在现实作品中的自然呈现。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会调用理论类课程中所获取的间接知识与图像记忆,同时对想象与情感把握上的锻炼为鉴赏类课程的实施打下能力基础。教师在以作品为依据的评定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挥程度作为考核方面之一,给予学生客观的、积极的反馈结果。

而鉴赏类课程则是对形象思维的全面锻炼,在鉴赏的过程中,除了形象性特征在作品中的具体转化会与学生产生互动关系,内容上的逻辑性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又为学生在作品情感性表达的理解上给予了基础,继而为创造性想象的呈现提供了理解内容。需要补充的是,对创造性地呈现的理解需要多个视觉样本的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总而言之,这种鉴赏类课程的理想教学过程是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想象性依次以前一者为基础来层层被学生所感知的。在这种理想状态下,鉴赏类课程对学生在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中的学习起到了补充、启迪,以及促进反思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形象思维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合力的,这种合力不但是來自不同教学内容的,也是来自不同形式的。而这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还用多种组合方式,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优势。此外,形象思维在该学科教育中不但因专业的特点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因其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所起到的“整体化”作用而维护了该门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王宏建.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才利.多元智能视域下的少儿美术教育[J].美术观察,2013(06).

[3]李蕾.两难:少儿美术的童真与规范[J].美术观察,2013(06).

[4]刘才利.多元智能视域下的少儿美术教育[J].美术观察,2013(06).

猜你喜欢

少儿形象思维美术教育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少儿声乐教学的三点建议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动物也有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