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教学视域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分析探究

2021-09-10王迪

当代体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王迪

1 前言

随着目前国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青少年肥胖问题和体质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在这之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被忽视,尤其是近几年学生自杀意外事件频发,其中背后的缘故多少是受到挫折,或者一些心理方面等问题造成,家长和学校没有及时去发现这些潜在的危险,造成事故的发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作为校本课程其应该担负起学生身心健康双向发展的要务,而不仅只局限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未来,如何能合理有效的去设置体育教学的课程活动,去合理疏导学生在应对青春期的心理复杂变化时的情绪波动变得尤其重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特征表现

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往往在15-18岁之间,此时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性格开始出现不同的分化,主要表现为面对不同的环境和人物表现出对抗和逆反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特征。因为缺乏对目前中学生体育课心理特征足够细致的调查研究,顾论文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并通过文献的查阅和过往上课学习的经验所得,在理论层次进行中学生体育教育活动时的心理特征梳理,为实践阶段作出理论支撑。

2.1.1 体育活动参与的矛盾性

学生体育参与的矛盾性指的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个别同学在开始阶段经常会表现出拒绝参与,但在看到其他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做游戏时,又极其想参与却不表现出参与欲望的心理双重矛盾特点。这是因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会相对缓慢,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2.1.2 体育教学时的反抗性

体育教学的发抗性指的是在体育教学时学生不服从教师的安排,调度,有时会跟教师发出的指令背道而驰,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等对抗性行为。此类行为不仅存在于体育课堂而且在其他课程,在家长和社会上也会在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此类问题。这是学生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最为突出,且最为明显的特征。

2.1.3 体育活动时的排挤性

体育教学的排挤性指的是在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时,学生之间会有明显的团体组合性,也就是喜欢跟熟悉的朋友和实力较强的同学一直参与活动,反之对那些体育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且不如自己的学生组队时往往会出现排斥行为。此类行为是因为学生的取胜欲望的驱使,以及个人主义色彩的鲜明反应。

2.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体育作为校本课程,其首要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身心发展。而所谓身心发展的“身”则在于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增加体魄,而“心”则指的是心理发展,体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用也同样重要。通过近年来人们对研究体育心理学的相关成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可以明显地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心理学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对体育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及示范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既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教学内容更为感兴趣。

2.2.1 增强凝聚力,提高人际关系交往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设置游戏环节,游戏环节往往需要团队协作配合,在取胜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会通过相互团结协作,产生明确的分工,锻炼个体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学生团体之间的凝聚力,在获得胜利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样在失败后,会有产生失落感与挫败感。从正反面来看,无论是获胜还是失败,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这时候教师的价值观念梳理显得尤其重要,这也决定了教师体育教学水平能力。

2.2.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智力开发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当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后便会自主去努力尝试,在众多体育课程中体育课程是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学科之一。体育兴趣的培养益处多多,可以提高学生意志力,以及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同时在经过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后,会引导学生去积极独立思考,大胆创造,丰富视野,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2.3.3 缓解压力,释放自我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体育是一门以外堂课为主的学科,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在课外學生可以摆脱教室的压抑和焦虑的心理,而锻炼则会让身体在疲惫后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调整。真正优质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不会去过于的约束,控制,尤其是在集体活动和游戏阶段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在自由活动时学生可以去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去开怀大笑,缓解学习的压力。

3 结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广义上是对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但在狭义上,也可以去发现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去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本论文只能理论层面去阐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影响,没有细致的对学生和教师的具体心理活动做出调查。但从目前的认真来看,体育对于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实践意义,他与学校的传统心理疏导有所区别,体育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磨炼,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