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滋养

2021-09-10陆云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德育教育

陆云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探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以育人为核心,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研发校本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建设并打造学校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南宁市江南区平阳小学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特长,开展相应的特色德育活动,积极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让学生在课程中,既学习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又能在其中“立德”,大胆的实践和探索,至关重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学校坚持师生家长共建共享,家校融合,采取多种形式,宣扬传统文化,进行品德教育。

关键词: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58

想要“树德”就必须找准结合点。找准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与实践这四者的结合点,这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找准了结合点,我们是这样实践的:

一、特色课程,激发兴趣

学期刚开始,我校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了两节特色课,全校负责这门课的教师在学期初就确定教学内容,并上报学校德育处。我校的每个班级的特色课内容,形式多样,有制作阅读记录卡的、学吹葫芦丝的、学习传统手工艺术剪纸的、书法教学的、制作手抄报的等等。这些特色课,都必须围绕着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定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在学校的领导组织下积极努力钻研,认真编写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实践的多面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学会“立德”。

二、从教师教到学生做,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程,是老师教,学生学。缺乏了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领悟的机会。如何让学生在课程中,既学习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又能在其中“立德”,学校和教师大胆的实践和探索,至关重要。在每周两节的特色课上,老师确定一个主题,如宪法主题、中秋主题、习惯主题等等,主题确定下来后,学生根据这个主题,寻找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或者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老师在一旁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在这样的一堂中,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增强的他们的品德素养。这样一堂课之后,根据大家找到的材料,学生可以开始制作相关的阅读记录卡、书法教学的、制作手抄报等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出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建立评价体系

在家校配合中,实现校本课程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寒、暑假期间,我校开展了相关中华经典写作交流活动或者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活动,并邀请家长填写“家长评价表”,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全校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不仅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还给孩子拍了在家践行中华传统活动的照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争做有道德的人”特色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反馈评价中,实现校本课程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特色教育活动目标要求,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为每一位学生制订了特色教育活动学生评价报告册,报告册依据每个学期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评价。报告册使用六年(从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随同《学生成绩报告册》一起发放和收回,每学期末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主任结合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放假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带回由家长查阅,并请家长如实对学生进行评价,开学初收回由班主任统一保管,报告册的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还要努力”,从而更好地完善了活动的评价体系。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其教学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法和做法,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变得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懂得感恩,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团结互助。在今后,我们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让特色教育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结合时代特点,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合力,培植人文精神,共育有道德的人。

四、展示成果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后,利用家长会、学校活动、教室、展示栏等途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校教师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把学生制作的成果用照片、粘贴、摆设等方式向家长和孩子们展示学习成果和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开展重大活动的时候,还为每个班设置班级文化特色册,每班都把一个学期的成果装订成册,摆在展示台上,供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观赏,突出我校的人文教育。教室展示、画框展示、家长会、活动展示等多种形式,不仅让教师、家长更有兴致的“教”更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从而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合力,培植人文精神,共育有道德的人。

五、宣传教育,点拨到位

《唐诗三百首》是中华传统文化,《宪法》是一部行为准则,时间的长河,看似难懂的文字是否能被现代孩子所理解,所接受,并铭记于心,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呢。这个学期学校组织各班召开学习诵读《中华经典诵读》的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并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及活动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诵读,要求:弄清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此外,学校举行《中华经典诵读》诗歌会,节目精彩纷呈,有师生朗诵、教师朗诵、还邀请了家长与学生朗诵中华经典,通过活动将爱国的思想品质深入的贯彻到实践中去,使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在相关的比赛活动中,学校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宣扬文化,进行德育。我校在中秋、元旦等节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举行相关的诵读比赛、书画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汇演等,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践行美德的热情。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华传统文化,它教我们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学习传统文化是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抓手,它能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王宏甲.新教育风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林湛.让校园文化成為德育课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陈丽.基于品牌塑造的学校改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德育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