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1-09-10金志星
金志星
摘要:情境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实践环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本文将分析情境化教学的具体方式,并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087
引言
语文学科需要进入一定的语境学习才能发挥出其特有的人文意境,由于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生經验的不足,单凭文字性的东西很难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会文章的意境,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强其对艺术的感知和创新能力。
一、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教学探究的意义
首先,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以其独特的人文特色,能够在情境学习的过程中传递出作者的情感,这些情感有对人生的感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等。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理解课文时,能够将这些情感潜移默化的转变成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日后的学习成长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符合考试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的评价要求。
其次,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诗词歌赋,其中的一些意象画面奇特,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联想,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事,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去改变身边的事物。考试评价体系中的“四翼”其中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语文的学习,同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情境化教学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是很好的语言学习和表达工具,能够锻炼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理解掌握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语文对于提高人的实践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能够锻炼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操作运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习最鲜明的优势表现在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小学情境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情境与时代接轨
一切主观条件都必须以现实条件的转移而改变,这种改变包括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应给予必要的时代性的知识补充,以扩充其丰富性。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时代内容,走在时代前沿,把新鲜的知识与文化融入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更具有时代张力,更符合人的发展的需要。从教学方式来说,教学情境要依托多媒体技术,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有趣,更加形象直观。教师和学生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学和学习,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充实语文教育教学。比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纸的发明》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纸的发展历程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把现在所用的纸与古代所有的纸相比较,感受纸的发展历程,并让同学们想象,如果没有纸,那么人类的文明该如何传承,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值得发明创造对人的意义,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开放性课堂
开放型课堂就是以师生互动为主体,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形成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课堂情境,在互动时的参与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情境教学与师生互动教学相结合,通过多主体的参与方式,让学生去构建情景,参与情境,从而更好的感悟情境,开放式教学除了主体开放,还包括思维的开放。这就需要教师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不断形成新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春夏秋冬》这篇课文时,教师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设置问题: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以及他的什么特点吸引着你。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活跃了课堂氛围,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来播放每个季节所具有的独特景色,但是同学们融入教学情境中,对四季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课外活动,让学生切身实际的感受四季的美好。
(三)通过朗读课文,快速融入情景课堂
有感情的朗读是,能够快速融入情景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体悟其中的感情,利用朗读过程中的声音,声调等方式来调动自身的情感,与语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现在许多老师都忽略让学生进行自己朗读,往往在课下留下作业,让学生复习,而在课上直接进行课文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进入情境的机会。朗读的方式有教师试读、学生自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来进行朗读方式的选择,同时要注意这几种方式,并不是单独进行的,也可以交叉进行,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比如在学习《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周恩来为什么会说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体会在读到中华不振的情景,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是被提问到的一个学生,思考自己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变化,其中有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人民欺辱的愤慨,有对周恩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深深赞叹,同时自身也会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进入到一种强烈的爱国情境中去,这位教师接下来的课堂讲授打下了基础,因为接下来的情景展开提供了便利。
结语
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方式,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确立,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压下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厌学的情绪,全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创设情境,能够扩充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的增长与自身素质的提高的同步进行,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周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生活化情境[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49.
[2].林彩凤.情境化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