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2021-09-10穆友威
穆友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教育背景中,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因其对学生综合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等发展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核心所在。重视核心理念素养,既可以进一步促进新课程改革方向,推進当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基础认知能力,又可以使得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目标与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11
引言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直处于新教育理念下改革发展的前沿。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素养理念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亦或是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备其“核心素养理念”,是关乎学生未来成长,亦或是未来社会发展能力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根本,为学生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继而有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语言构建能力
不同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对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观点与看法,在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渐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再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字理,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字词的发音、形状与其本身含义,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以及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字词的认知与理解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潜移默化下逐渐掌握文字语言的运用规律与特点,进而在其日常生活以及各个方面中都可以去正确运用自身的语言构建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语言构建能力与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例如,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逐渐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养成善于观察身边的广告公司标牌、公益广告牌亦或者是产品介绍说明上的汉字语言运用的良好习惯,逐渐积累脑内的汉字素材库,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各种不同音、形、义汉字的印象,将其作为学习素材的重要资源。其中复杂难度较高的汉字,学生可以通过请教家长或教师,或利用手边工具自行查找其读音含义,从而真正达到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具体的语境下深刻感受文字本身具有的含义。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学习生词生字后用其造句组词,描述身边具体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增强课堂认知
随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不断改革发展,信息技术手段正在快速走进课堂教学。小学教学大多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传统模式下的识字教学较为单一乏味,单纯借助教师讲解与黑板板书,学生大多失去对识字认知的积极性,继而对此毫无兴趣,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相对比之下,多媒体教学更加图文并茂且灵动有趣,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后会大大提高课堂热情与积极性,以此展开课堂内有效的识字教学。
例如,在《四季》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较为熟悉的四个季节的景色、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日常生活情境,将四季景色用适宜的图片、音乐、视频、插画等素材展示出来,并把课堂内生字、生词等巧妙融入素材组件中,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更容易增加学生对课内生字生词的认知度与理解力。春季可以用花朵与春种等素材来展示季节特点;夏季则是西瓜、雪糕等一看便知的特色事物;秋季可以用金黄麦田,秋收繁忙场景来介绍;冬季则可以是晶莹雪花、寒风呼啸等季节特色景物展示。直观地将四季景色区分开来,让学生对课堂字词的理解更加全面,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融入趣味合作教学,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识字教学活动中大多使用板书,且沿用死记硬背的乏味教学方式。这种单一且无趣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起对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学生课堂学习较为吃力,失去了对识字的兴趣,学习效率与质量自然开始下降,一定程度下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融入趣味较强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式的课堂活动,实现不同学生的互补性,以此提高课堂的灵巧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热情与积极性。
例如教学生字“鲜”时,教室可以设计相关游戏来引导学生达到一种边玩边学的理想状态,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力与积极性,以让学生竞猜谜语“有鱼有羊真美味”等字谜来吸引学生整节课堂的注意力,利用抢答的方式让其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快速思维发展能力与认知力,以合作竞猜的方式让其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进而培养思维的多样性发展。通过字谜展示不同汉字的音、形、义,达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知生字生词,并有效活跃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与课堂认知能力。
四、了解文化起源与发展,培养其传承与认知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中,应注重学生对文化的传承能力与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认知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所谓“文化传承”,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自身有意识的,主观的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不同民族亦或者是不同地区的文化。新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教材,可以使课本与更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扩展延伸来建立切实有效的联系。如果只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味跟随课本教材,只会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与效率逐步下降。
例如在《传统节日》这一课时,教室可以讲述春节的起源与年兽的故事,讲端午节为何吃粽子的缘由,从而使学生更多的掌握传统文化,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其文化也得以传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更加具有趣味性、灵巧性的呈现出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较为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以此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其认知能力,从而提升语文识字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尹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8.
[2]梁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