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入深出 开启学生小古文之旅

2021-09-10全秀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小古文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全秀敏

摘要:小古文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或文言经典句段,它文字简约、意义深远、形象生动。教师可尝试采用“读”“辩”“思”的方法,让深度学习在小古文教学中发生。小古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基于目标指向,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结合,更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41

小古文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或文言经典句段,它文字简约、意义深远、形象生动。它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承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板块,教材中有诸如《司马光》《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等多篇文言文。那么,小古文教学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读”的深入:形成文本认识的纵深感

小古文学习,可以有很多读法,如“初读”“解读”“悟读”“拓读”“美读”“研读”等。“初读”是将小古文读正确、读流利,合适的停、连意味着学生对课文意思的初步感知;“解读”是借助“注释”等辅助资料去理解文意,落实为关键字词的精准释义和忠实于原文的有变通的活译;“悟读”则是进入到情志的层面,去体味作者的感情和心志;“拓读”则是构成阅读的相关链接,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美读”是根据文本特点,用诵读表达自身理解;“研读”是从“此一篇”发散开去,形成任务式学习项目,乃至相关的小古文课程群。

通过层层深入地“读”,拾阶而上,立体性地建构对文本认识的纵深感。每一次读,都不是简单的重复。从小古文的意思的疏解,到背景理解,再想象画面,最后体会作者的情志,师生互相对话激荡,如同不断地爬山登高,体会文本深厚的意蕴。以《伯牙鼓琴》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解读文意之后,学生聆听名曲《高山流水》,同时将音乐感受写下来。有学生这样写道:“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瀑布从空中泻下,柳树随风摆动,小草在吮吸着香甜的甘露。微波粼粼的水面上刹时间洒满了银光。”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誦读,体会与开始时的朗读感受的不同,学生会发现朗读中自己因为画面想象而体会更深。此时教师设问:“俞伯牙是‘琴仙’,钟子期只是一个砍柴人。如果你是俞伯牙,你会破琴绝弦吗?”之后再链读相关主题的名句如“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等,再让学生说说读的感受,学生的体会则更加深入,更懂得知音难觅,更懂得伯牙的坚守。文本认识的纵深感,也正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应该说,“言”“意”“象”三者认知图式,是中国古典诗词(小古文)的基本表达方式——用语言建构一个意象,表达情志。情志为诗文之本,教学诗性特质的文本,都需要考虑情志要素。如王维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主要表达的是志;而纳兰性德的“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的则是情。诗人的身是不自由的,心也是回不去的。因此,通过层层深入地“读”,建构经典诗文的认知图式,也符合古典诗词的基本表现规律。

二、“辩”的深入:确立价值基座的稳定性

小古文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对我们自身的生活产生意义。简单地说,是活学活用,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如《论语》(乡党篇第十)有一段记录:“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的做法有没有问题?学生辩一辩,就能发现:孔子可以做得更好——关心人之后,再关心一下马的伤情。而桓宽在《盐铁论·刑德篇》里就说:“鲁厩焚。孔子罢朝,问人不问马,贱畜而重人也。”可见思辩之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也有这样的思辩之处。如《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顾炎武有诗句:“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可以接着诗意让学生辩论:精卫到底傻不傻?在辩论后,进一步体会精卫坚韧不拔的决心比大海还浩大。再如,《伯牙鼓琴》中,也有相关代入式的讨论:“如果你是俞伯牙,你会破琴绝弦吗?”最终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体会到对俞伯牙来讲,那个懂自己的人远比满世界的赞誉来得重要;他看重什么,就坚守什么。在中华传统文化土壤里生成的博大精神,是我们生存的底色和亮色。

三、育人如同育树,立德树人,两个文化符号不分离,融通在一起,早已存在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基于价值观基础上进行非唯一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可以极具哲学性,但我们始终应该保有文化精神的亮色。如《司马光》中写道:“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众小孩都跑开去做什么?这一点解释也很重要,不是不管掉入缸中的孩子,而是想办法去寻找救援。这样的理解更“温暖”,让孩子始终保有对这个世界的诚意和善良。这就是价值观基座的稳定。越是深入地辩论,越能将学生引导至核心价值观的确认。

四、关注语用,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能力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语文,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习得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小古文时,我们首先要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解读教材,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妙,课堂上抓住有特色的语言训练点或写作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仿写和改编。在教学实践中,我时常引领学生关注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的用法及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和省略句等句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进行语言实践。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寒假疫情期间,我利用钉钉群进行网课教学,引导学生每日学习小古文,并及时关注生活,了解相关知识,并学会习作。

五、结语

小古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精准把握教学定位,深入思考,大胆实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昕.小古文教学须重视的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8(1).

[2]朱煜.小学古文教学的流程与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7(5).

[3]李明旭.让小古文成为儿童语言生成的根系[J].人民教育,2019(6).

猜你喜欢

小古文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