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张振县

当代体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身体

张振县

功能性体能训练是遵循人体结构,以运动链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运动方式。传统训练方式注重通过高运动强度提升学生的抗阻力,但是功能性体能训练更注重提升学生身体的灵敏度、柔韧性等综合素质,高校体育课程中应注重二者的结合,提升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摆脱亚健康状态。

1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含义

功能性体能训练指的是通过对人体动作的表现,观察出运动时的薄弱部位,并对此提出有效的力量训练办法,以增强人体综合素质,克服了单一训练环节单调性和局部性的缺点。体能指的是人体的运动力量、身体柔韧性、身体协调性等各个方面的基本运动能力。人类有各自的先天性体能,是通过遗传得到的,但是在后天锻炼的基础之上,该体能程度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功能性体能是体能的特殊形式,需要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同时也会有特定的外在表现,例如运动综合素质等。

2 高等体育教学的特点

2.1 高等体育教学突出实际操作性

高校生毕业踏入社会都需要同时面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且劳动环境无法自主选择。为此,应该利用体育课堂提前训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可以降低未来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而造成的损失。总之,高等体育教学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性,能够通过课堂上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锻炼其未来的工作韧性和工作态度。

2.2 高等体育教学具有具体性和多样性

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发展创新,高校的体育课类型也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不同要求的身体素质不同,因此高校在开设体育课时,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优先考虑,为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选择。例如,数学专业的女生可选择的体育课包含较少的运动量,而体育专业女生可选择的体育课包含较大的运动量,二者差别较大。另外,形式单一的体育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高校近年来也增加了各个专业的体育课类型,例如常见的篮球课、健美操课、交谊舞课、田径课等等,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锻炼身体,与高校开设体育课的初衷一致。

2.3 高等体育教学以预防性为特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优秀的学生应该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部分。应当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锻炼和健身方法,掌握关于自我预防、自我康复和自我锻炼的知识,向其传输以健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避免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因为缺乏正确的锻炼方法而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2.4 高等体育教学内容应和学生专业相符合

做到根据每位学生的职业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一套体育课程,但是因为实施过程的复杂性,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来说还较为落后,未能做到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学生的身体活动部位主要是根据其工作类型决定,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少运动腿部肌肉等。所以在为大学生制定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类别,按需锻炼。

3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原因

首先,开展功能性训练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这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同样也是高校一直追求的目标。

其次,功能性训练要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训练,其中包括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即该训练需要达成全身运动的目标。但传统训练仅通过瞬间加大运动量或者锻炼强度对学生进行抗阻训练。其锻炼的仍以四肢的伸展为主体,未分调动神经系统,是一种局部的锻炼方式。且该种锻炼方式并未能够有效的提升其自身的身体灵敏度和身体协调性,身体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4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作用分析

4.1 功能性训练的益处

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利用不平衡垫对大学生进行一些体能训练,能够增加脚踝处肌肉的拉伸力量,从而提升了身体的平稳性,避免了脚踝损伤情况的发生。另外,经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大学生的身体恢复速度也会明显增强。研究表明,此時受伤时破损神经元的修复速度加快。同时,高校将功能性体能训练融入到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当中,在游戏中提升了学生的柔韧度、灵敏性、忍耐度等等,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4.2 功能性体能训练改善了亚健康状态

引入功能性体育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增强体质,使其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据相关调查显示,功能性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体魄,增强意志品质。并且通过一体化体能训练,该群体明显地改善了亚健康状态。基于此,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课堂上的效果十分显著。

5 对功能性体能训练实施的建议

5.1 重视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科学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来说极为重要。所以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安排,同时将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延伸拓展作为重点,不断增加锻炼动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应该避免短时间内快速增加锻炼强度,以免超出学生的最大承受能力。该方式不但未能有效增强体质,反而会造成身体严重损伤。因此,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前提。

5.2 提前进行基础功能性体能性训练

功能性体能训练十分注重全面性训练,并非针对身体的某一部分进行训练,因此称之为一体化体能训练。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身体机能发展的平衡时期,其身体柔韧度和灵敏性在一定范围内都具备可塑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该特点,对其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功能性体能训练,例如侧跨步、盘退下、后弓步专题走、抱膝弓步走等等,提升身体灵敏度和柔韧性。

5.3 实现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功能性体能训练拥有诸多优势,但是该训练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例如运动强度不够大、运动量不够等,但传统训练方式恰好可以弥补该不足之处。当然,传统训练方式也有缺陷,例如只注重身体抗阻性,而忽视了对神经系统的锻炼等。因此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的深度融合,使其各自发挥优缺点,在学生身上达到一种平衡,以实现更好锻炼的目标。

6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教育中的针对性应用措施

6.1 针对设计类、绘图类专业的训练方式

这类学生进入职场后对于手指的灵活性、触觉灵敏度和四肢的准确性具备较高的要求,在设置针对性训练方法时,应充分注重特性培养。可以通过排球、篮球、传球、仰卧起坐等多种训练方式对相应特性完成针对性训练。

6.2 针对建筑类专业的训练方式

建筑类学生需要进行一些高空作业,对身体平衡性的要求比较高。此外,还应具备前庭稳定性、静力性耐力型、上下肢身体力量较强的身体素质。可以开展平衡木练习、梯子攀爬练习、爬绳游戏等项目达成对该类学生训练的目的。

6.3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训练方式

机械类专业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耐力型,同时该专业工作内容对身体平衡性、上肢动作协调性、下肢静力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设置相应运动方式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例如,哑铃操、体操、实心球投掷、左右脚交叉跳、三连蹲等动作。

6.4 针对物流运输类专业的训练方式

物流运输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完成装配工作。可以通过短跑、传球、投篮、铅球投掷等运动方式来高质量的完成功能性体能训练。

6.5 针对园艺类专业的训练方式

园艺类学生需要高强度的手部动作来完成对园林设计构造和对园中植物的裁剪工作,所以应着重训练其躯干肌肉的静力性,在及其紧张的情况下完成对动作速度的培养,同时应注重培养其耐力型、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乒乓球、手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完全满足该专业需求,能够高质量完成功能性体能训练。

7 推行功能性体能训练需要遵循的原则

7.1 必须保证高度可行性

虽然一体化训练方式优势方面突出,但如果训练不能切实有效开展,会失去体育教学的意义。因此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应优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安排适当的训练,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体育设施水平,是功能性体能活动有效开展,保证训练活动的高度可行性。

7.2 必须保证高度合理性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还具备一定的韧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必须从人体基本结构和运动功能出发,在大学生心理、身体接受的前提之下,对训练量、训练强度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在运动中受伤。另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使用分層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这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达成协调统一,保证每位学生获得更合理的锻炼方式,也会增强其身体素质。

7.3 必须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所有课程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理念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前提。对于大学生来说,功能性体能训练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教育。

7.4 坚持适度原则

适当强度的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对于功能性体能训练来说亦是如此。但是也应注意适度原则,避免过度训练,以免影响身体的持续发展。另外,训练完成之后应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否则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最后,锻炼完成之后注意乳酸的代谢,及时进行肌肉放松和拉伸运动,防止肌肉损伤。

8 结语

功能性体能训练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同时可以提升其身体力量、运动速度、身体柔韧性和灵敏度。另外,大学生身体机制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科学合理的功能性体能训练不仅能使其获得健康舒适的生活,保持良好形象。拥有健康体魄后更好完成工作以及面对工作带来的压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必要。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功能性体能训练身体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