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塑造人生

2021-09-10凌瑞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

凌瑞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中学生德育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一种针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多个方面实施教育的教育活动,德育倡导爱的教育,可以重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丰富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更加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初中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用爱心塑造学生的人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德育;初中生;以德育人

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发育比较迅速,可塑性较强,具有心理不成熟、看事片面等多种特点,此时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往往无法正确看待、做出合理正确的应对,而德育教育的引导却可以端正学生的心态,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展开探讨,积极探索其工作方式与手段,在德育中施展爱,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作用。

一、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沟通工作

新课改中提到,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定位,围绕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因此,教师应适当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走进学生的内心,达到心与心的触碰,与学生做好情感沟通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爱国、守法的意识,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诚实守信、合作互助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尝试换位思考思考对策。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做好准备。

为了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全面了解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變化、心理发展、品德提升,在与学生交往时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察觉出学生的异样状况。其次,教师应将学生当做一个发展中的人去看待,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德育,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德育有效性。最后,教师应注重采取赏识教育,多肯定少否定,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及时予以表扬,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也不要一味指责批评,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服口服,达到理想化的德育效果。

二、联合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师生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对学生而言,教师只是一个阶段性持续接触的个体,学生在与其交往时可能会有意无意的隐藏自己的一面,而家庭作为学生自然成长的场所,家长对学生的了解肯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有必要联合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以家长为媒介,与学生取得有效的情感交流。学校德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鉴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应借助家庭教育完善德育教育[2]。新课改提到,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因此,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教师应主动询问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良好道德素养带来的积极作用。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教师也要合理安排家访,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纽带。

为了提高家长对德育的认识,使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可以定期开放校园,邀请家长进校参观,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组织育儿座谈会,分享育儿经验,提高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参与度,在拉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时,深化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家长告知教师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后,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素养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有必要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教师应有意识的在实践活动中糅合德育元素、德育文化,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从学校德育的角度思考,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展与发展,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社区拜访、陪伴孤寡老人,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洗衣服、做饭、扫地,给老人表演各种文艺节目,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形成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协助社区做清洁工作,让学生在劳动的汗水中体会到我们所看到干净整洁的环境,背后都是由无数清洁工付出奉献的,进而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基本品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遗址,在建党百年和建党节的双重号召下,学习党的红色历史,感受党的红色精神,提高对党的认知程度,坚定党的领导。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更高的认知,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习总书记提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我们应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作用,以德育人,以爱感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道德素养,体现学校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传胜.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148.

[2]崔伟. 初中学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问题与建议[J]. 教育界,2020(27):2-3.

[3]甘国林. 探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应该怎样走近学生心灵[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4):169.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德育出希望之花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