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观察后给予建设性反馈
2021-09-10苏勤勇
苏勤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如何在课堂观察后给予建设性反馈,笔者略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课堂观察;建设性;反馈
比尔·盖茨在《老师需要真正的反馈信息》中说:“我们都需要能给我们反馈信息的人,这是我们不断自我发展的方式”。教师发展,需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通过课堂观察,给予教师课堂教学建设性反馈,让教师获得有效信息提升自己、促进发展,是教研工作中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给予建设性反馈与评课
给予建设性反馈是课堂观察者通过对被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其能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给予建设性反馈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建议,“反馈”的过程是展开对话,表达想法的过程;“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如各级各类的优质课竞赛、公开课、示范课等)。“反馈”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反馈”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鼓励教师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两者的取向、侧重点不同,带来的效果亦不同。给予教师课堂教学建设性反馈适用于校内部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更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二、如何在课堂观察后给予建设性反馈
(一)调整心态,摆正位置。给予建设性反馈的作用在于促进发展而不是区分教师的优劣,它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所以要破除“只有难倒教师,才能体现反馈人的水平”的陈腐观念。笔者曾经与部分老师就“给予建设性反馈”作过交流,个别老师认为,要专挑别人的不是来讲,以证明自己善于发现问题,有独特的眼光。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作为深入课堂中的一个观察者,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堂观察后给予建设性反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实现“同伴互助”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去看别人的笑话,去挑剔别人的刺。给予建设性反馈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当把这样的活动当作课堂研讨,最好不要以“专家”、“学者”、“大师”等自居,所有人以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深度钻研,不说空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同样,对教学情况不了解,就不能对一堂课妄加评论。因此,反馈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学情及教学内容研究深透。给予建设性反馈虽然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如果对自己所观课的内容不作研究,不从实际扎扎实实地分析课的内容,反馈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
教育學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作为反馈者,应尽量用描述性语言,不用评价性语言,要详细,提出具体办法,哪些地方“非常好”,或者哪些地方“很糟糕”?例如 :“你说话时有条不紊,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强”。这么说就比仅仅说“你的表达很好”有帮助。可以说,具体详细的反馈将为反馈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学会赏识,多予鼓励。我们都知道,对学生,“最大的奖赏莫过于教师的鼓励”。而对教师,又何尝不这样呢?其实,大多数人都需要鼓励,需要被告知自己做事非常棒。因此,当你在给予别人反馈意见的时候,首要的步骤就是告诉他们你认为在哪方面他们做得好。例如:“你的板书很漂亮,这一点我非常欣赏”。有时候,我们总是急于去批评,而忽略我们所喜欢的部分。事实上,如果我们先谈论积极的方面,然后再讨论负面的东西,人们就更易于倾听和接受。一位执教老师在接受了专家“不一样”的反馈后这样写道:“反馈开始了,我以为又像以往一样,优点有,但不谈了,主要谈谈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但这次我发现自己错了。‘教师的亲和度很强,学生的参与性很好……’听着专家的反馈,我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每一位专家对我都很包容,所有的反馈让人听了都觉得舒服,需要改进的地方表达委婉,让人易于接受……大家在和谐、放松的环境里,平等、友好地相互促进,使你对上课、反馈不再害怕。相反,你会喜欢上这样的课,享受这一过程,最后使自己一点点进步”。这就是鼓励带来的效果。
(四)尊重差异,有效建言。影响教学的因素是复杂的,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那里,面貌可以千差万别,而所谓“教法”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也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学效果不佳。具体的课堂教学千差万别,反馈结果亦各不相同。反馈必须针对实际,依据各学科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课型及教育者自身素质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加以中肯建议,使反馈产生激励效应。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反馈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的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你的课上得很好!”这样泛化的反馈,只会增加老师们的审美疲劳,长此以往,造成教师心理效应为零,反馈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你上的课真好”,好在哪里?都应给出具体参数,让老师获得方法和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
一次和谐的课后反馈应该是一次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的“对话”,开展好这样的活动,对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张晓华.通过课堂观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外语教育,2010,12(006):45-49.
[2]胡定荣.课堂反馈的学习理论视角与综合分类[J].上海教育科研,2013(03):57-60.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