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重构策略

2021-09-10李梦扬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中小学

李梦扬

摘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学习内容,其中劳动教育的学习能够学习学生的协调性和体能,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劳动特长。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学劳动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很多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要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抓住机遇,转变观念,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共同发展。

关键词:全面发展;中小学:劳动教育

前言:

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劳动教育的学习课使比较缺乏的,很多学校没有相应的老师和教学资源,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理论课的学习,因此很多孩子在劳动学习方面会受到限制。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劳动教育学习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在生存中谋求发展;而学校也不能再将单科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要追求综合全面发展,让学生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全面性的重构和教育。

一、劳动教育重构要有目标

劳动教育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松一松则功亏一篑,缓一缓则前功尽弃。所以,每一周安排学习课程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一个计划表,确保每一次学习都能做到位。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要保证基础学习,也要能有所提高,也不可给学生造成过度的紧张感和疲劳感。在劳动教育的重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践性,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求劳动教育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学生提高的具体实践体验来完成教学活动,从而不断的创新教学实践环境。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时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劳动教育的重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以学习“小木工”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工技术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木工工具,学习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的实验方法。教师在进行此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制定一个严格的学习计划,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严格监督,保证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在木工技能学习过程中,基本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严格要求,最终才能在实际的练习中体现出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劳动教育重构要有整体性。

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整体性的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时间想集合,把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整体,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掌握劳动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技能。中小学生在进行劳动教育学习的时候,对于规则的理解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是一味的追求是否考一个好的分数,对于学习中的其他技巧的掌握知识的理解还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所以教师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正要强调学习时整体的作用,既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教育重构的效果。

例如:以学习“走进厨房”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学会挑菜、整理蔬菜、洗菜等相关工作;学生能够炒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学会劳动,学会欣赏和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解剔菜和洗菜有哪些基本的步骤和具体的方法,然后还要强调剔菜和洗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的步驟完成的比较好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回家在父母的引导下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制作完成后还要进行厨房的清洁,这也能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积极、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的好习惯。

三、劳动教育重构要有复合性

学生劳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课程的重构不是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内就能够轻易达成的。它需要各个学科和各项素养的参与,尤其是在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中的操作联系起来,还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几个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有一定的深入和思考。不断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以复合性原则为指导,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理性分析。在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学生要考虑集体的作用,也要考虑每个学生在最终的表现中所发挥的作用。每个学科之间的重构学习要互相配合,会选哪个促进,才能在最终的整体性的表现中体现出各自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劳动教育重构要转变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的整个内容会影响教师对于整个劳动教育工作重构的看法,并且教学思想也会影响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教师时为人师表的典范,要重构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的协调能力,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种创新的思维,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都要讲究一定的教育观念,注重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密度、强度、学生的劳动教育综合能力。劳动教育全面素质要提高,教学活动不能过于枯燥、乏味。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触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劳动教育知识的学习,掌握劳动教育相关技能,将劳动教育课变成极具趣味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一定的思考和创新性行为。

总结:

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构工作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学习时间长,学习难度也比较大,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心,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全力以赴。但是在重构的过程中也不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技能,对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不断加强。十年之计,在于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师应当倾尽全力,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切实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的重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明春.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思路[J].考试周刊,2021,(2):13-14.

[2]冯振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J].辽宁教育,2020,(22):15-17.

[3]迟宝策.学生全面发展视角下劳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5):73-76.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 257045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中小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