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2021-09-10李特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李特

摘  要: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是专业本科生向专业岗位顺利转换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结合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岗位能力形成为前提和核心对建筑构造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1-0132-02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及建筑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的综合性学科。从目前行业就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助理建筑师不懂得建筑构造的比例较高,且大多数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重设计理论研究,轻建造技术探讨,容易产生实际项目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脱节的后果。沈阳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的民办大学,建筑学专业开设建筑构造课程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本文结合该校教学理念,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教材内容滞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教材仅有《建筑构造》《建筑构造设计》等几本适用于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有限选择,而且大部分的教材存在内容滞后、知识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整体框架不清晰、教学内容视野局限等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的理论知识讲授仍然采用“LBL”单向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在教学课件中会采用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辅助理论讲授,但是学生对于单一图片或一闪而过的构造知识点还是很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关注度不够。即便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诸多学校虽然加入了去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或进行实训周训练等实践教学模式,但大多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重视度不够。

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中,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够将建筑构造原理很好地运用于设计本身,理论知识停留在书本或者说是考试中,在实际设计中缺乏使用意识,甚至有些应届毕业生连基本的楼梯设计也会出现设计极其不合理的问题,理想转化为现实成果的路有些艰难。

轻视考核方式。大部分院校还是将建筑构造课程归为理论课,与其他技术理论课程一样,结课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临阵磨枪,以“六十分万岁”的心态对待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对课程的不重视 [1]。

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建筑构造课程大体可分为理论讲授与实践讲授两部分。理论知识讲授方面,教师可在课堂中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慕课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知识通过多种输出渠道有效地输入学生的脑海中;实践教学需要通过某些特殊设定的教学模式与理论讲授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加自然地进行实践活动。结合该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教师应时刻关注行业相关资源发展动态,引入多维度参考书目,积极优化教材内容,增加教材内容的宽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做总结,为自编讲义或自编教材完成宝贵的积累。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课程内容相互间具有极大的关联度,教学内容的补充方面也应该增加更多其他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建筑专业知识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实现网状交互。

依据不同章节和单元模块进行课程设计,加入小组调研、实训项目、课下作业、课下讨论等实践任务,以实际项目为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积极性。如在小组调研任务中,第一次调研任务是要求学生按照建筑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筑构造认知调研,训练了学生对建筑構造定义的进一步认识。在实训项目中引入住宅建筑、宿舍建筑、办公建筑等真实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不同的知识点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到了真听、真看、真做、真感受,从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初步达成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第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职业情境化体验 [2]。

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过程需要真实的操作。学校拥有建筑构造实训楼,从室外工程到室内装饰装修,从墙体构造到屋顶构造均有直观的1:1的建筑构造实体。在实训楼的课程,如墙体构造章节,课程中墙体细节构造做法一课,直接将课堂搬到建筑构造实训楼内,在墙体构造柱面前为学生讲解构造柱的设计要求和构造做法、讲解变形缝、过梁、圈梁等墙体细部构造设计;又比如楼梯章节课程中,分别利用未建成和已建成的楼梯实体为学生讲解楼梯设计要求和构造要点。实训楼里的课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学生可以在基地现场进行构造节点的草图绘制。绘图过程中的难点与疑惑可以面对构造模型有针对性地向指导教师提问,在教师答疑解惑后完成构造节点的草图绘制。

在以往的设计课程中,构造节点设计还停留在二维视角下,在计算机绘图软件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运用灵活的SU、BIM等软件进行建筑构造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节点建模,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建筑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做法和原理。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变成鲜活的三维模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对于建筑构造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知行合一的人才是建筑构造课程的终极目标,在设计课程中要注重建筑构造理论的应用,加深对建筑构造知识理论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建筑构造原理,建议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前走进相关专业领域实习,更直接地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运作,感受职业者的责任和担当,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前做准备,进一步完善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3]。

建筑构造考核方式的改革分为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涵盖学生课堂表现、理论测试、小组任务、实训任务等,占总成绩的60%,更加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结课考核采用设计课程结课方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设计成果为导向,任务设定涵盖课程所有知识点。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接近市场需求的建筑构造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业务素质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将来加入第一线工作时更具市场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构造课程中的应用。

三、对建筑构造课程后续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化教学改革目标,后续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加速、加深、加载”。

加强校企合作。突出体现以培养适应岗位能力为先的培养思想并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服务城市发展,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突出地方性应用特色。如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对建筑设计影响较大,不同区域校企首先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平台,高校可充分依托地域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观摩教学或生产实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条件内建筑设计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还能也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加速BIM在建筑构造课程中的应用。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建筑业的广泛认可,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三维虚拟模型与建筑缩略图的完美融合,从而保证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配套统一,并直观地将建筑设计模型和设计想法呈现出来。建筑构造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借助BIM等软件加深对建筑构造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节点的理解。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思考如何与BIM有效结合,充分发挥BIM技术在建筑构造课程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楼梯章节的时候,学生通过绘制楼梯图纸,创建BIM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的对应关系,掌握楼梯设计原理 [4]。

加深自主学、动手学的课程建设。在课程设计时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发掘多种教学模式,例如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除了要在课堂完成相应的任务要求外,还需要在课下解决相关问题任务,以此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网络资料查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学习习惯,获得较宽阔的知识面 [5]。

加深与多门课程的联系,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深化与加强,高校需合理调整目前建筑学专业各学期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严谨. 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 山西建筑,2020,46(22):186-188.

[2] 朵朵. “教与学”“学与用”的榫卯探寻之路——浅谈“建筑构造”课程中“LBL+PBL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8):181-183.

[3] 王奕麟,张梦,黄丽丽.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2):78-79.

[4] 林超.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2):110-112.

[5] 李一姣. 基于学生“自主学 动手学”的建筑设计课程过程考核研究[J]. 才智,2018(35):21.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