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环境创造初探

2021-09-10吕德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文化

吕德丽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人文素质的培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前沿课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探讨了人文化语文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及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营造和谐人文环境的方式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人文素质的培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前沿课题。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纳入其目标之中。要使我们的语文课走人文化道路,使其处处充满动人的人文景观,首先应当搞清楚人文的內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72

一、人文精神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宏观意义上的“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将人文化的语文教学作这样一个通俗的描述: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重学生自由健康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中去,感悟到我国灿烂文化的迷人之处,从而享受到精神的愉悦,精神的幸福,精神的自由与快乐,弘扬学生的个性与灵性。

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常常沦为脱离人文精神的枯燥、单调的纯技能的操演和五花八门的文字游戏,语文教育成了单纯的接受性的学习。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对文章进行机械的分割、肢解,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教师仅仅把语文课看成是技能的提高,使本该有灵魂、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由于少数的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任务认识不清,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透。教学中,师生常常是一问一答式地进行。现在,课堂上少数尖子生包办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正确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思想,让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二)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不足,不能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其次,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师爱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课堂中,教师不能做到把信任的目光洒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不能以最佳的学习心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要实现人文化的教学,教师自己就应当是具备一定人文底蕴的人。一个思想僵化、缺乏人文理想和思想激情的教师,不会给学生真正的心灵自由,也无法给学生奉献出富含人文精神的语文课。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淀、内化的过程。多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语文教师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强化自己的人文根基。将自己的视野广泛地触及课本外的广阔天地,有助于教师树立人文意识,在生活中、课堂中都努力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富有人文情怀的文化人。

(三)语文学习途径有待拓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进行人文化教学,应该打破时空的界限,把学生带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又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与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学校条件的限制,担心放开后学生很难收回,因此不敢给学生更多的发散空间,这样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养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学习习惯。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就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关注学生成长,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在完全平等的人格基础上,进行富有爱心的交流。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扮演着合作者、鼓励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课堂上,不仅学生可以问老师考老师,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大胆提问题,敢说爱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开辟横向交往和多向交流的舞台。学生们学会竞争又学会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观察、参与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解读文本内涵,寻找心灵的共鸣点

文本是语文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离不开课文及与之相关的材料的。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只有当教师准确地挖掘出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对于教材中的文本,应着力引导学生去诵读品味,在读中悟情、悟理、悟方法、悟精神,教师则应运用科学、艺术的点拨和讲解,启发学生在自能自主的读与悟中,领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对于课外文本,可以遵循教师提供——学生自主寻找——师生共同欣赏、品味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课内课外广开读路,广寻读本的做法本身就帮助学生培养了终身受益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积累了丰厚的文化根基。

(三)捕捉智慧火花,共建和谐教学关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对学生大胆的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进行正确的引导,从点滴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教互学、相互促进,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课堂上利用所学内容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荣誉动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处于竞争状态时,其智力、体力和情绪都变得饱满、紧张,自我成功的需要非常强烈。为了创设这种成功的情景,我们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练一练”、“试一试”、“比一比”等活动,不断把学生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成功动机由潜伏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让他们在尝试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取得自信,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向往成功、追求成功的心理氛围。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凸现人的主体地位。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责任,她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只有把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更多人格健全、趣味高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平山小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文化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谁远谁近?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