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2021-09-10李瑾
李瑾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符合教育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要求,还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具备了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结构,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对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几点思考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11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倡导教师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获得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升,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以生物新课程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初中生物教材实际出发,基于初中生的认知基础,在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着力培养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提升初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强化自主探究效果
从初中生物课程的本质上来说,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生物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时候,应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场景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和优化生物教学时,应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生活现象等,给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领学生在生活化案例的分析、解决、讨论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等。同时,学生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中,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疑是思之始”,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好的生物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生本间的多元互动交流,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思维活力。例如,在教学“血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为老师或同学量一量血压,同时提问学生:“血压数值在21.3~13.3这个数值区间时表示什么意思?”又如,在教学“蝗虫呼吸”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将蝗虫头部浸入水中,以及将蝗虫的胸部或腹部浸入水中,哪种情况对蝗虫最不利?”又如,在教学“耳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教师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教师可以先敲打黑板,然后再到教室的另一角落击掌),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的。这时,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自主或与同伴合作展开探究,其求知欲望在自我需要的驱使下被激发。
三、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在有效的课外实践中,使得生物学习不再局限在教材的限制,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自然中,最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理解和深化生物知识,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生物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结合生物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布置和设计一定的实践任务,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实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另外,为了保障实践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还要针对学生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优胜的学生给予肯定、激励,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
四、观察类活动
首先,可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标本室,将各类标本陈列在实验室,使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各类标本,如老虎、人体骨骼、胚胎等,对学生上午视觉感受予以冲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好奇心。其次,在进行《血管》的教学时,因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能直观观察管壁、管腔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分解猪心脏,获取动静脉进行实验,并拍成短视频,使学生切实感受血管的特点。
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关键所在。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意义和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连续性、阶梯性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分析生物规律、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知识接受能力等,设计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点的难度,从简单到中等再到困难的形式来设计问题,也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特征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在问题中循序渐进地激发和活跃自身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人体内的心脏有几个腔,位置分别在哪?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其意义是什么?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有哪些?流经小肠和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体内产生的废物有哪些,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什么?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又有哪些?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串,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结束语
對初中学生而言,处于接受新鲜事物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时期,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科活动,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开展学科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选取与其相符的学科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翟东方.践行探究式教学理念,构建初中生物体验式课堂[J].教师,2020(36):87-88.
[2]陈雯锦.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0(28):21-22.
[3]杨成成.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J].家长,2020(27):131+133.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乡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