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鼓励赏识”教育

2021-09-10封冰倩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观德育小学生

封冰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的地位也逐渐开始提高,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素质教育地位不断提升,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此现象开始慢慢重视起来,同时根据目前教育行业的变化而改变班主任自己的教学工作模式。本文阐述了小学班主任“鼓励赏识”德育教育,并对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鼓励赏识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93

班主任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尚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发育完全。作为班主任,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极其深远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师要以鼓励赏识为主,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欣赏他们,通过鼓励、赏识促进学生德育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鼓励赏识”教育的實施,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优势点,然后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鼓励赏识”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处于儿童阶段的他们活泼好动,自律性较差,身为小学班主任,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从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懂得遵循规律和原则行事,努力地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觉悟、良好思想道德的人。在德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鼓励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既包括行为上的控制,也包括情绪上的控制。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优点教师要及时认可,及时鼓励表扬,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不足之处,教师也要委婉而明确地指出,从而使学生们既能够将优点继续发扬,还能够将缺点不足及时改正。例如在进行好人好事的评选活动上,班主任要将班级的好人好事进行公示,并对品质优良的学生进行高度评价,为全班学生树立楷模,形成鼓励的作用,促使学生做好自我约束,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从而向榜样的方向努力。

二、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自主判断的鼓励策略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浅,他们的身心发育都还未成熟,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策略地对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进行训练,要逐渐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学生的三观正在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对事物形成的看法直接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三观,在这一阶段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建立自己的判断,要运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展开对事物的正确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一些真实例子,以视频、图片或文本的形式宣导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为学生正确的言行树立方向航标。

三、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是锻炼学生社会能力的关键,在人际交往中,对学生的情感、语言沟通以及逻辑思维都是很好的锻炼。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班主任要有策略地鼓励学生展开人际交往。教师首先要在班级建立和谐的氛围,与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关怀学生,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学生更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力度,要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集体活动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建立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生活在集体中,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往来是极其必要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友谊渗透到德育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友谊的珍贵,从而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通过言传身教,实施“鼓励赏识”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父母,可能与他们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班主任了,班主任与小学生在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朝夕相处,他们是最了解小学生的,也是小学生各方面行为的引导者。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尊重教师,从而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榜样。因此班主任要在平时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确保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德育的标准,班主任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会在学生心理埋下种子,学生会效仿教师的样子,教师的言行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要通过对德育知识的完善,积极引导学生对德育有正确的认知和透彻的理解,并通过一些有效的鼓励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广阔的德育学习的平台。

总之,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鼓励赏识”的作用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下,提高自律能力,提高对事物自主判断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三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鼓励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对学生展开“鼓励赏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以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景友.教学中要学会鼓励赏识学生[J].学苑教育,2014(7):27-27

[2]邢凯迪.学会赏识鼓励增强学生自信[J].读书文摘,2016(8):210-211

[3]邹敏.鼓励赏识评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教学研究,2016(6):52-52

(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三观德育小学生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