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物品清单”开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021-09-10颜国英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书包整理物品

颜国英

一、活动背景

在幼儿中,老师们常常会收到家长这样的反馈:“老师,孩子的裤子今天没有带回家,请您帮忙在幼儿园找找”、“老师,孩子今天水壶落在家了”、“老师,今天忘记把孩子的室内鞋带来了”、“老师,今天孩子拿错了一条裤子回家,麻烦老师帮忙归还给小朋友”等。在多次收到这些反馈之后,老师开始反思,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造成了家长和幼儿园的配合不到位?良好的物品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规划能力是高效人士的必备素养,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究竟该如何掌握初步的物品管理技能呢?

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缺乏物品管理的意识。而物品管理意识的培养则需要孩子们通过自己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反思这一系列过程来进行,因此,我园从部分班级开始试行“物品清单”的工作,以期帮助幼儿进行物品管理。

二、活动目标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需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4-5岁幼儿要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6岁幼儿要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以该项要求为契机,我们以物品清单为实施途径,旨在帮助幼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自己的物品。

(一)通过“物品清单”工作的实施,激发我园教师对园本活动的相关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让老师记录更多过程性资料,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进一步深化家园共育,让家长能够更加科学的育儿,使得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教育步调一致。

(三)帮助5-6岁幼儿养成做计划和自主管理物品的习惯,并能用符号或图画记录自己的物品,以便自己检查携带物品,避免物品的缺失。

三、活动过程

在实施“物品管理清单”之前,老师们首先告知了家长们,并要求家长在家中做好如下的配合工作。

(一)家庭中

幼儿每天回到家中,需要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准备第二天所需的物品。在长期的坚持中,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

1.将脏衣服取出,放进洗衣机。

2.在父母的协助下,选择第二天要带的上衣,裤子、袜子、内裤、水壶等。

3.根据要携带的物品进行记录,先写上物品的名称(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自己写汉字/父母描点后再描写;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圖画表示),然后右边写出对应的数量。

(二)幼儿园

1.每天下午放学前,幼儿取来书包进行整理。

2. 拿出物品清单本,将昨天记录的物品数量与今天实际的物品数量进行比照。如果数量一致则打勾,如果不一致则要找到对应缺失的物品,直到物品齐全后则打勾。

3.将书包中的所有衣服取出,叠放整齐,并放入对应的衣袋中(脏衣袋和干净衣袋子)。

4.将整理的物品和物品清单放回书包,并将书包放至书包架。

四、活动反思

在实施此项活动2周后,幼儿基本上对做物品清单养成了习惯,有时在老师还没提醒的情况下,都会自觉的取书包进行整理。并且,在实施这项工作后,家长反馈中的幼儿落物品在幼儿园或拿错小朋友物品的情况则大大减少,可见幼儿对物品的管理是大大提升。

(一)活动收获

首先,通过此项活动,让幼儿对自己所属的物品有了清晰的认识。幼儿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带了哪些东西,也会在离园前学习收纳自己的物品,初步养成了物品整理的习惯。

其次,幼儿在对物品分类的过程中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脏衣服和干净衣服要分开放,睡衣、内裤要单独放到一个袋子。

另外,幼儿学习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让幼儿认识到了记录的多种形式。

最后,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家园共育。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烦恼,而且为其创造了亲自互动的机会,让家园共育更加有效。

(二)活动不足

首先,考虑到幼儿行为习惯及适宜能力,此次活动主要针对的是5-6岁大年龄段的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有一些小年龄段的孩子会对此感到很好奇,很有兴趣,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可以逐渐向低龄段幼儿延伸,并为他们提供符合其年龄的物品管理要求。

其次,在活动中也有少部分家长的配合不到位,常常忽略幼儿在家中做计划或把物品清单记录本掉在家中的情况,影响了幼儿习惯的养成。

(三)活动延伸

我们也积极思考,如何把做计划的习惯推广至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接下来,我们将在幼儿工作期间实施蒙氏工作计划本,让幼儿在对每日的工作进行计划,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猜你喜欢

书包整理物品
称物品
我的书包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减负书包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