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媒产业模式的解构与发展
2021-09-10邱烜余静
邱烜 余静
【摘 要】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传媒产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当前无论是报纸、期刊还是广播电视都在迎着一波又一波的新媒体浪潮寻求突破。文章认为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新特性促使传统媒体纷纷向数字新媒体融合与转型,传统传媒产业模式受到重构。在此背景下传统传媒产业应该如何发展以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打造和促进传媒产业营收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新国际主义者》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现象进行相关探讨,提出《新国际主义者》开放式编辑部的实践探索或许能对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共享;创新;传统传媒产业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不断更新,新媒体不断涌现,由于网络新媒体本身的移动传播与碎片化阅读的优势更符合当前用户的习惯,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也因此受到冲击。传统的新闻媒体纷纷成立传媒集团,在日常的运行当中更突出了“企业”管理模式,更加融入市场。报纸、期刊已经不再以线下发行量和订阅量取胜,广播、电视的广告经营也被互联网抢占一杯羹,媒介经营市场竞争激烈。
在此背景下,成立于1773年的《新国际主义者》杂志曾尝试过不同的商业模式运作,2018年9月之后,该杂志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除了杂志社原有的员工,该杂志还有 3467 名杂志的共同拥有者,《新国际主义者》也成了世界上较大的合作社制的媒体公司之一。该商业模式体现出当代传媒事业应该是相融于数字互联网技术的,传媒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与互联网相连接。并且,传媒与用户应该是维持着共享与合作、帮助用户进行信息生产的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未来。
因此,开放式编辑部的传媒产业模式是与读者共享媒体,让读者参与经营和信息生产,兼具了传统传媒产业模式的优势,并且结合了新的商业运作,不失为未来传媒产业运作的可行方式之一。本文尝试对互联网引发的传媒产业模式转变背景以及共享经济等加速传媒产业方式的重构进行分析,以期探寻未来适合我国传媒产业转型发展的模式。
一、大数据引发传媒产业模式转变
(一)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观念的改变
当前,传媒商业模式发生转变,不得不说要归结于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是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多项技术的融合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是该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式,具有非常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人类感官延展性能。并且在5G技术的结合发展下,实现了数字化移动传播以及场景化和可视化的用户体验,未来时代是万物互联、人机合一的全面融合。新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媒介使用方式,特别是年轻人,更习惯于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并且互联网技术也促进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变成了用户,自身也可以发布信息,互联网已形成一个用户关系平台。
用户思想上的改变,促进了媒体的创新。早在2012年英国《卫报》就提出了“开放式新闻”商业模式,在传媒产业模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一时间对整个传媒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张煜麟认为,“开放式新闻”商业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四种思维的影响,分别是组织管理学中的“开放式”创新管理模式、新媒体研究中提出的“使用者创造内容”模式、“社群模式”以及“知识公共用地”。可见,互联网已经在促使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互联网连接着信息的传播和反馈,使得传播更多元、便捷、有效。《新国际主义者》开放式编辑部的创新行为,正是基于互联网大环境下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而发展的。
(二)大数据时代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媒介技术的全新升级,在功能、服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不断推动着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技术融入社会各个行业,信息消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获取信息上,还拓展到了信息的生产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造出新的媒介服务业态。此外,传媒产业的创新也打通了各行各业的产业连接,例如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与传媒产业的相互连接,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定制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新闻产品,且富有创意。《新国际主义者》当前的共同拥有者通过互联网便可以达到日常的运作,甚至并不要求同在一个地域,就可以实现创意化的媒体营销,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召集到更多的杂志合作者。
同时,在这个网络时代,用户可以通过开放的互联网环境随时随地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全过程。在网络空间里信息都是零散与开放的,可供用户长时间搜索、查看与更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传播”流程被打破,利用各种方式整合资源再进行生产是新的合作形式,并且所用的成本相对于传统信息生产方式更低,还可以重复利用。在互联网时代,传媒经济呈现出一种“社群”式的营销,通过建立用户与社区之间的黏性,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群”提供信息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信息。在此情况下,社区拥有自己的“粉丝”,从而实现某种盈利。此时,媒介在市场中已经不仅仅是以出售内容和销量达到经济增收,而是转型升级,通过对“粉丝”服务和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后生产出信息产品。因此,如何抢占“粉丝”和注意力、如何服务用户成为传媒市场竞争的焦点,媒介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三)大数据技术促进传媒管理模式转变
大数据时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创新,媒介经营方式已经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而是从理念上延伸到多产业的跨界融合。从国家层面已经规划了传媒行业的发展。大数据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促进政府、企业组织和用户多方协作。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模式更加高效,不仅能够促进政府管理角色转变,还能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从而激发个人传播活力,极大地促进管理模式的升级。
在这一种创新的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大数据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构建成为重要的一环,由于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如何既加大开放促进外部交流,又保护数据不受到侵犯是值得注意的。《新国际主义者》如今作为一个员工拥有制的企业,股东人数众多,人人都有话语权,他们在内容管理上是有一定優势的,既可以集思广益出更多用户接受和满意的信息作品,又可以通过原本活跃的订户意见,整合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内容。但是从管理上是存在一定突出风险的,对于媒体经营而言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因此需要探索共享经济模式下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二、共享经济加速传统传媒产业模式重构
当前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则进一步影响了互联网媒介上的信息共享行为,乃至影响了更广范围的整个传媒产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
(一)重构媒体产业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是在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下逐渐发展而来的,该业务模式正在重构着原有的商业模式,包括传媒经济。《新国际主义者》尝试读者拥有制的这一媒介经营模式,实际上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方式。读者共享杂志,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有者可以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分享期刊内容创意、信息、数据甚至更多的服务,在此基础上使得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传媒产业而言,共享经济不单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而是对于媒介产業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进行了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例如信息生产、信息内容收集、传递、创意的呈现等方面。例如当前所出现的UGC、众筹电影、粉丝电影等,新的媒介运营模式正在不断兴起。
对于传媒产业的转型,使得人人都能生产内容,因此加入了很多并非传媒专业的“外来者”,他们甚至比历练了很久的传统媒体人更具有创新意识,并带来新的传媒商业运作模式。《新国际主义者》的共同拥有者亦是如此,由杂志的读者、作家以及支持者共同加入,通过共享的方式获得新的生机。共享经济如今已经在交通、购物等产业获得一定成效,也给了传媒产业一个成功的商业范式。改变过去的产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首要面对的课题。报纸、广播、电视如今正面临着广告收入逐年下滑的困境,就连互联网的一些门户网站都存在着点击量减少、用户流失的危机。例如,曾经的人人网在初代的社交媒体中风光无限,而在近两年由于盲目拓展经营业务,没有找准定位,都是浅尝辄止,而自身的社交平台也渐渐淡忘在公共视野当中,甚至走向消失。这都是因为用户停留在一个社交平台上的时间往往很短,并且由于智能手机功能的日渐强大,各种应用软件给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娱乐。共享经济正是建立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信息节点上,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即在共享平台通过人人参与的商业模式分享闲置的资源,这一模式也为传媒产业带来了新的启发。发现传媒产业中的闲置资源,由媒介建立一个共享的平台,促使人人参与进来,激发媒介的无限产能,这将成为传媒产业模式重构的关键要素。
(二)重塑传媒产业市场格局与产业生态
传统的传媒产业生态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得到重塑。传媒产业正慢慢融入建立共享平台,引导人人参与,进入分享闲置资源的共享经济规则当中。可以看到,共享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共享经济给传媒产业造成的影响大大超出了互联网中的信息共享方式,并且给传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传媒产业中存在的闲置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令“外行人”也可以作为传媒产业的共享者,而他们并不需要提供专业技能,而只是为传媒贡献自己资源范围内的资金、创意、创作等,以期实现媒介更大的可能性。并且,对于媒介而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得到了最大的支持。这些都是共享经济对传媒产业所掀起的改革。
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个人的职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工作,分享型员工也随之出现,他们往往还拥有多种身份,“斜杠青年”则是共享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职业身份,很多年轻人拥有多种职业,也有很多身份,收入也更加多元化。他们还可以体验到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还是基于共享平台的大数据筛选和匹配功能,使得员工和企业能够更加匹配。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媒介产业创意的制作、加工以及分发,与共享经济下人们的职业相匹配,这也表示人人都能成为共享平台的合作者,并通过场景的建构成为媒介创意内容最适配的制作者、分发者以及消费者。
就像《新国际主义者》的创新商业模式下,杂志集体的拥有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员工,也不是传统媒体当中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而是一种与杂志实现共享、主动管理的合作者,他们不再被单一的职业所束缚,充分运用自身闲置的资源、知识以及创造力,与杂志的其他拥有者进行共享。与此同时,一些杂志的员工仍然还是承担着通过出版传递使命的任务,记者、编辑的角色仍然存在,但另外的一部分拥有者在为《新国际主义者》工作的同时,还身兼着数家杂志的工作,这种共享型多职业的身份或许更容易吸引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例如,滴滴专车以及盒马超市提出的“共享员工”模式,使得人们能更充分地通过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在共享经济下,在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只要发挥自己小小的“余热”,通过将“余热”聚拢起来就能创造出巨大的力量。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也为传媒组织聚集人才和资源提供了全新的借鉴。但是,人人共享对传媒产业的重塑,以及随着更多的自由职业者加入传媒产业甚至替换原有专业的媒介从业者所带来的产业生态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规范和整合,也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未来传媒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的启示
传媒产业想要在数字时代生存,必须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产业思维,单纯的广告收入已经难以维持媒介的运作与发展,应该探寻多种媒介产业经营模式,增加多元收入以缓解逐年广告量减少的困境。比如通过创新发展和重构传统的传媒产业模式来获得未来长期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的创新,主要可以在几个方面着力——深耕内容、人才培养、提高服务。
(一)厘清媒体与内容、用户和产品的关系
在大数据时代,传者与受者关系发生改变,由媒介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信息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传统媒体单纯地提供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也留不住用户,传媒服务升级已经成为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媒介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拓展多种副业的同时,也要厘清自身与内容提供、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内容方面,为用户接收信息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方式,使用户达到一种使用与满足的平衡,同时要以内容为载体,将其延伸成一种产品,例如智库以及知识付费的方式,拓展其内容的价值,从而获得新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对服务产品进行创新,打通线上线下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与平台的黏性。要分析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数据匹配、制作以及分发更适合用户的内容产品,以此吸引用户,获取“注意力”。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传媒要想拓展产业发展就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厘清多方关系,理解用户、明白用户,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对自身的内容和产品营销起到促进作用。
(二)激发传媒人才综合创新力
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传媒的生态,同时也加大了传媒领域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新媒体时代所需要的媒体人才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者和编辑,而是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人才优势的同时,通过新的机制去激发新闻人才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媒体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简而言之,新闻媒体人才不仅仅要会高效地写稿,还要能运用新技术对内容进行处理和分发,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服务用户、拓展媒介经营,成为实现创收的复合型人才。运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发挥出闲置资源和知识的效益和作用。例如,教育培训频道有擅长教育教学培训的人才,可以激励他们组建团队进行线下的教育培训服务,充分利用其专业技能和优势,同时配合媒体的宣传,拓展业务,增加创收。又如,报纸、杂志的设计人才可以成立设计工作室,在完成日常设计工作的同时对外承接设计业务等。在此情况下,新闻人才已经不仅仅是单一员工身份,而是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媒体人。
(三)激活开放式的传媒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首要改变的就是原有传媒产业过于单一和闭塞的问题,实践开放式商业模式。其实,媒介开放式的产业商业模式已经陆续出现,例如《卫报》的“开放式新闻”也给开放的传媒产业以很好的借鉴。通过众包新闻向用户发起新闻征集“任务”,将原本订阅的用户转变成自身平台原创内容的发布者,合理调用了内容生产者的资源,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与用户的互动以及强化了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另外,通过开放网站评论聚拢一批数量庞大的观点和话题,又将观点和话题不断生成新的讨论焦点,以此产生源源不断的议题,吸引粉丝和会员。因此,《卫报》的内容付费收入比广告收入还高,就是通过开放式的会员运营模式,用心经营会员,这样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探寻开放式传媒产业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量各类因素,例如我国在2012年开始出现众筹出版的热潮,也有成功案例,《社交红利》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到了出版的费用,原本预售3300本,结果在一个月内连续加印了3次,成为众筹出版的成功案例。但是,随后受到国家对金融市场规范整顿的外部政策影响以及众筹方式难以复制等原因,众筹出版市场热度逐渐冷却。
(四)增加传统媒体创新投入资本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介产业结构不断被解构,并且还在不断的转型当中。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甚至仅仅成为网络媒体的内容供应商。因此,传统的大众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发挥专业人才以及政策环境的支持,提高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产业的创新思维。当前,互联网广告以及互联网游戏是传媒产业收入较大也是较快的板块,传统媒体可以增加对这一部分的创新投入资本,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些细分的市场潜力,如网络综艺制作、手机APP软件开发、长尾市场拓展等,通过资本投入实现传统媒体更多的创收,推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四、结语
2019年,《新国际主义者》杂志在新媒体不断冲击以及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另辟蹊径,对杂志经营进行新尝试,进行了一次开放式编辑部媒体融资模式的试验,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大数据、共享与创新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经营的局限。这给传媒产业的发展做了一次示范,未来的传媒产业正是需要在不断“破”与“立”中寻求发展,厘清媒体与内容、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激发传媒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激活开放式的传媒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方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珊,黄升民.5G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的解构与重构[J].现代传播,2020(5):1-6.
[2]胡泳,周凌宇.5G:互联网的又一个转折点——兼论移动通信技术迭代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影响[J].中国编辑,2020(2):10-15.
[3]刘英杰,刘静薇.探析众筹出版 +“新文创”模式——以摩点网为例[J].出版科学,2020(6):52-56.
[4]丁和根.我国传媒产业关联及其演化趋势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11):57.
[5]林欣,甘俊佳.价值创造视角下国外众筹出版的运营经验及其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20(11):32-37.
[6]李子杰.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传媒的经营模式分析[J].传媒论坛,2020(6):53.
[7]刘阳.信息社会建设与传媒产业的互动效应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9):53.
[8]段艳文,张晓斌,卓宏勇,等.2017—2018年中国期刊业发展报告(摘编)[J].中国出版,2019(10):14-18.
[9]杭敏.传媒生态变革与创新的思考[J].传媒,2019(8):17-18.
[10]金韶,廖卫华.“互联网 +”推动下传媒产业创新的机遇、策略和趋势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7):73-76.
[11]于舸.传媒产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6):83.
[12]喻国明,赵 睿.从“下半场”到“集成经济模式”:中国传媒产业的新趋势——2017我国媒体融合最新发展之年终盘点[J].新闻与写作,2017(12):11.
[13]张春朗,迟铭.传媒產业:激荡变革与创新重构[J].中国新闻年鉴,2017(11):49.
[14]刘庆振.共享经济时代媒介产业转型的模式创新[J].教育传媒研究,2017(4):7-9.
[15]侯燕.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7(4):94-96.
[16]刘思彤.新媒体环境下广西传媒产业报网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120-123.
[17]刘庆振.智能传播:工业 4.0 时代传媒产业转型的新思维与新模式[J].教育传媒研究,2017(6):11-14.
[18]李涛,高良谋.“大数据”时代下开放式创新发展趋势[J].科研管理,2016(7):2-7.
[19]陶喜红,丁兰兰.中国传媒产业共生模式的建构[J].当代传播,2017(3):58.
[20]陈端,2015—2016中国传媒投资内在逻辑剖析与方向研判[J].传媒,2016(11):15.
[21]张远高.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产业转型模式研究[J].中国报业,2016(10):68-69.
[22]李东.我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模式[J].中国出版,2016(11):31-32.
[23]刘畅.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
[24]袁桂清.我国科技期刊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939-940.
(责任编辑:黄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