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模式的有效性

2021-09-10林钰鸿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多元化小组合作有效性

林钰鸿

摘  要:在课堂教学改革政策的推行下,小组合作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将小组合作有效化而不沦为形式化教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怎样去提升小组合作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特性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时候,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活动,及时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不同阶段;有效性

一、“多元化”小组合作在小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多元化”小组合作的含义

小组合作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率先脱颖而出在课堂上被教师认可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多元化”,通俗的说就是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的小组活动中都能各有收获,建立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多元化”小组合作在课堂的价值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的接收知识,被动的思考,被动的学习。这一成不变的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多元化”小组合作引入课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通过质疑、理解、实践来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多元化”小组合作的构建

(一)小组构建的合理性

1.人员设置:为了避免变成无效小组活动,在小组的人员安排上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去精心搭配,将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4到6人一组。

2.明确分工:在小组内设置不同职位,以此加深学生的责任跟新鲜感。在自愿原则下,小组内先推选出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外交员等,明确不同职位的责任,相互监督相互进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小组总结,职位更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全面发展。

(二)小组构建的目的性

“多元化”小组活动是为了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在每次活动前,教师需要明确地告知活动目的,强调探讨的重点,鼓励每个成员都发言。

三、“多元化”小组合作的实践过程

在小学阶段,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也意味着小组合作的形式要随着他们的年龄发展去进行调整,来达到高效的活动效果。

(一)低年级合作模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什么都做不了,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开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比如课堂发言的规范:回答问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我觉得”等。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二人同桌小组”的模式来进行简单活动。比如:在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课时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比较12和21的大小。再和同桌交流比较方法,总結出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主动获取新知。

在低年级的教学课堂中,比起同伴的认可学生会更倾向于得到大人的赞扬,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跟激励积极讨论的小组成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小组合作的好处,增强合作的意识。

(二)中年级合作模式

在一二年级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前提下,中年级的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更多样化,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在确定活动任务后,教师要巡视课堂,发现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去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的探索。

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小组活动中,特别是概念或者是公式的探索上,因为问题比较抽象,往往需要借助学具把抽象转化为具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性格不同,会有的小组成员独占学具,有一小部分成员只能看着无法动手操作,这样的小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在中年级的小组教学活动中,小组长的培养至关重要。小组长需要在这种动手实践的活动中,组织好每个成员的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要发言,都能参与这个活动。

在利用学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成员间可以提出想法,可以互相质疑,一起验证。但要注意的是,比起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侧重于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其他成员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只有养成了倾听的良好习惯才能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别人的认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发现精彩发言除了大力表扬之外,可以在每个小组内设置一个评价表,每次活动之后小组推选出一名最佳成员和最大进步成员,这有利于大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讨论气氛。

(三)高年级合作模式

相对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五六年级的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自我的控制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相对比来说,在教学课堂中组织高年级学生的有效小组活动,需要教师更精心的去创设情境,结合知识点在关键点或者思维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高年级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逐渐退出主场,不过多的去干预小组的讨论和验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课堂上学生碰到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要让小组合作真正的实现高效,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身份至关重要。面对在课堂上个别学生或者个别小组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的充当一个“指路人”,指明一个方向;面对在小组讨论中成员们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得到散发性思维的观点时,老师要及时当一个“歌颂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信心;甚至于教师有时候要当“矛盾制造者”,面对不同小组间得到不同结论时,怂恿两组成员进行一场辩论,在反复推翻验证中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提炼。

当然,教师还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置身于不同的小组中,在参与过程中适时的调控学生的情绪,有意的带动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空间去思考和发言,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现小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正面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对他的一种认可,而千篇一律的鼓励赞扬对学生来说则变成了对他的一种敷衍。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长久的保持对小组活动的激情,教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身体语言或者真诚的鼓励去树立他的自信心,享受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吸收知识。

四、“多元化”小组合作的时机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里的结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愿望,也做到了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索的方法来加深理解书里的结论,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在“多元化”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中,也并不是都充满胜利果实。通过探索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几何图形、开放性应用题、探索规律这几大类的课型中,小组活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做到了高效课堂。而在抽象的概念、计算题型中,小组活动收效甚微。

例如:在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时,进行探讨35+34=?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全拥有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利用学具摆小棒验证结果,也是一个人独立就可以完成的操作。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画蛇添足,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只是沦为形式化的无效活动。

不可否认,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上已经是一种常态化教学模式。但盲目的“利用”小组合作来进行教学,其实是一种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课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合适的时间设计小组合作环节才能锦上添花。

结语:“多元化”小组合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也是新课改大环境下所倡导的,用得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跟积极性。在今后的的教学,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多元化小组合作有效性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