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想
2021-09-10赵育巍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作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当代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但无论如何创新,其基础都是在哲学创新之上进行的。因此,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创新维度,才能真正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将从唯物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唯物史观四个维度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创新,旨在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
现如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诠释已不再是某种单一的思想或理论,而是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等各种哲学要素进行了高度的融合,这是划时代的进步,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到具有抓客观、重实践、讲辩证、重历史等特征的时代,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自觉和发展逻辑。为了更深入习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将其底层逻辑——哲学基础进行多维度剖析,以期为让更多人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唯物论维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问题导向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是走进哲学便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更是近代哲学长期探究的最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秉承物质第一性原则,提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想,即长期坚持的唯物主义原则,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基石[1]。大厦的基石一旦奠定,其他思想也正是由此为出发点,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这样具有先进性的思想,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从一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将实事求是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作风”和“方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继而将马克思主义精髓定义为实事求是,最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展的首要方针。而后是我党将思想路线指明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此之后则将求真务实定为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现如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带入到了新的高度,要求要实事求是地把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以解决和回应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亿万同胞排忧解难为己任,自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后,实事求是的观念始终运用于我国的新思想、新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同时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我党先进性与创造力的体现。
二、认识论维度:知行合一的认知规律和实践品格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是马克思主义认知规律和实践品格的集中体现,在我国传统哲学当中通常长期存在。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前,“知”与“行”的关系被寄予了新的诠释,批判性继承传统的执行观,成为实践出真知的典范。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更是进入到了实干家的时代,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新局面。自此之后“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得到新的发展,知行合一已成为助力我国全面实现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现如今,各领导班子更是被要求要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要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硬道理,要稳扎稳做好工作,踏踏实实为民办事,杜绝一切形式主义,要人人争做实干家。
三、方法论维度:对思维方法的整体谋划和灵活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沿袭至今且还在发展,是因为它不仅仅有理论高度,更是有方法贯穿始终。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让它相比其他教条主义的思想更能改变世界、创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在能在中国变成现实绝非偶然,是因为无数革命先驱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具有理论形态并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践化、革命化、大众化[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将哲学与战略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将方法论带入到新的高度。各级政府要站的更高、看到更远,要提出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要让方法论更具有创造性,从而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切实收益,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更大的繁荣。
四、唯物史觀维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关注的价值即为实际活动中的人。中国革命和建设初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我们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路线[3]。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被开拓创新、稳中求变,在沿袭前人正确的方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了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并结合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风险与考验,将群众观点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我国高层领导人会议中也是不断强调人民群众推动党和国家前进的重要动力,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而提出了人民中心论,各级领导班子只有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潜心为人们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才能依托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新中国宏伟蓝图。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迎来了新的发展。不论是其中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还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或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志的方法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真正的哲学都是那个年代的高度精炼的精神文明。只有潜心学习、开拓创新才能将这些精华为自所用,才能带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覃正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新探[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8,11(6):41-48.
[2]李勇强,倪志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特质探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97-101.
[3]王丽梅,唐忠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意蕴[J]. 大连干部学刊,2016,32(4):17-20.
作者简介:姓名,赵育巍,性别,女,出生年,1982籍贯(吉林省敦化市),学历( 硕士)现在职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职称或职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