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的成效及思考
2021-09-10刘昌宋沁潞
刘昌 宋沁潞
摘 要:山东是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人口多、考生多,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与“国情”相似,因此,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有其特殊价值和典型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自2016年3月启动到2020年落地过程中一系列政策变化以及夏季高考投档的录取情况,在总结分析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对高中教育生涯规划指导和高等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山东经验;招生录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07-03
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数以亿计的考生通过高考走进大学,高考制度为选拔和培养服务国家建设的大批优秀人才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变得更加多元,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与此同时,“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也逐渐出现,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也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2014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改革 [1]。这次改革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生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山东作为继浙江、上海之后確定的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四省市之一,其人口多、考生多,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与“国情”相似,因此,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有其特殊价值和典型意义。
一、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历程与录取政策变化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改革意见,为有序推进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山东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于2016年3月9日和2018年3月23日先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由此,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2]。随后,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于2019年12月13日印发《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在录取政策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1. 考试科目。由“3+X”模式(语、数、外加文综或理综)改为“3+3”模式(语、数、外加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科目中任选三门)。
2. 考试时间。由2天改为“0.5天+1.5天+2天”共4天时间(0.5天为单独组织的外语听力考试,1.5天为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考试时间,2天为物、化、生、史、地、政六门科目考试时间)。
3. 考试成绩。由语、数、外加文综或理综4门课的原始分,改为语、数、外3门原始分加3门选考科目的等级转换分,总分不变,仍为750分。
4. 选考要求。由分文理招生变化为不分文理招生,高校录取专业需限定0~3门选考科目。
5. 报考科类。由文史、理工、艺术文史、艺术理工、体育5类改为普通、艺术和体育3类。
6. 录取批次。由本科提前批、自招批和常规批、专科提前批和常规批5个批次改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
7. 划线办法。由划定本科和专科最低录取控制线、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改为划定一段线、二段线及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的1∶1.2划定。
8. 志愿填报设置。由“学校+专业”模式(填报12所院校,每所高校可选择6个专业),且可选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改为“专业+学校”(普通类96个,艺术类和体育类60个),均为平行志愿并取消专业调剂。
9. 志愿填报录取。由分本科和专科填报并分别参与录取,改为常规批第一次填报志愿时,一段线上考生可填报本科志愿,第二次和第三次填报志愿时,二段线上考生可填报剩余的本科计划和专科计划,并参与本专科录取。
二、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落地首年投档录取情况
高考投档录取工作是整个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最受社会关注。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预先做了大量细致、扎实、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研发了科目选考系统、分数汇总转换系统、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等,并在2020年初组织的模拟高考中进行了功能验证;针对按专业投档的模式,对投档方法、高校要求、投档结果进行多人校对,并反复验证,确保投档准确。
据统计,2020年山东省高考总报名考生约76.9万人,其中夏季高考报名考生近62万人,约有53万人参加编场考试。集中录取阶段共录取夏季高考考生47.5万人,占比89.6%,其中录取本科生26.6万人,占比50.2%;录取专科生20.9万人,占比39.4%;参加高考报名但未参加高考,而是通过保送、单招等方式提前录取13.7万人。具体人数见表1。
从整体录取结果来看,2020年山东省夏季高考录取率再次提高,录取本科人数首次超过50%。普通类划线采用了一二段线方式,不再区分本专科,此种方式更有利于考生考上本科;对高校来说,考生人数多,可以保证生源数量。从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投档数据来看,投出考生20.3万人,参与高校共1020所,仅有3所高校未投满,剩余17个计划,计划完成率高达99.99%。
从高校录取情况来看,“双一流”高校(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录取27292人,约占参加考试人数的5.1%,即山东省约有5%的考生可以考入“双一流”高校,这个数据与往年基本持平。“双一流”高校录取最低分的位次普遍略低于2019年文理科最低位次相加之和,以山东大学为例,该校2019年录取的文理科最低分位次分别为7583和1675,相加之和为9258,2020年录取的最低分位次则为10026。也有一些理工类或专业特色比较明显的高校,其2020年录取的最低分位次高于2019年文理科最低分位次相加之和,如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录取的文理科最低分位次分别为3831和2318,相加之和为6149,2020年录取的最低分位次则为4379。
从各高校的专业录取情况来看,由于实行了按专业填报志愿并按专业录取的模式,同一所高校的热门与冷门专业的分数差距进一步增大,比如山东大学在2019年录取平均分最高的专业与录取平均分最低的专业分差为18.8分,而2020年则为22.3分;有些院校的冷热专业分差达到70~80分之多。然而,热门与冷门专业只是社会对专业的看法,冷门专业不一定在专业建设上不足,其就业和未来发展不一定逊色于热门专业,考生应在充分了解自己兴趣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三、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作为高考大省和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山东省的高考综合改革贯穿了整个“十三五”时期,历经4年,平稳落地,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改革理念得到广泛認同
山东省取消文理分科,推进“高中选课”“高校选科”“考生选考”,把办学自主权交给高中,把考试自主权交给考生,把招生自主权交给高校,其高考综合改革为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考生可以直接填报专业志愿,直接被录取到专业,不再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种充分尊重考生专业选择权的做法,有助于考生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也更有利于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使高校更加注重专业调整和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通过增加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生源,促进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这些改革理念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促进科学选才,推进教育公平,得到高中、高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二)制度方案得到全面验证
从志愿填报来看,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志愿数量达到96个,一度引发部分考生和家长的质疑和担忧,但通过分析最终投档录取情况,山东省的本科志愿填报还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考生平均填报了84个志愿, 64.2%的考生填满了96个志愿;90%的考生在前70个志愿内被投出,仍有10%的考生在最后26个志愿被投出,这表明96个志愿的设置是合理的。
从投档录取来看,山东省本科录取率首次超过50%,本科常规批高校录取位次与往年基本持平,并呈现出考生投出率高、录取率高、退档率低的特点。
从等级考试选学选考来看,由于每个同学等级考试的选考科目不同,原始分不具备可比性,为使不同科目成绩具有可比性,山东省采用了以等比例转换为法则的等级赋分办法,保证了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确保成绩转换公平公正。这种做法统筹了高中教育、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了高考对高中教学、高校招生的正面导向作用,能够引导考生根据自身爱好、特长、优势和高校招生要求选考等级考科目。
增加志愿数量,减少录取批次,淡化本专科界限,使用等级赋分,提升了高考录取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使高考招生录取方案得到了全面验证。
(三)改革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此次改革初步构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改进了人才评价的方式,拓宽了人才成长的渠道。
分类考试方面,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考承担毕业评价功能,等级考承担高考录取功能;高考分为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春季高考选拔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夏季高考采用“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
综合评价方面,山东省建立并规范了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客观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4],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录取参考标准,通过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提升新高考与高中日常学习和毕业考试的关联度,实现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唯分取才”的窠臼。
多元录取方面,山东省夏季高考招生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本科高校“四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实施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高职院校招生采用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多种方式录取;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录取等。
四、关于山东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考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下一步实施过程中,还应着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避免功利选科
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需要从理、化、生、史、地、政6门科目中选择3门进行等级考并计入最终的高考成绩,“6选3”会有20种不同的选科组合,选择哪一种组合可以获利最大,成为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也最纠结的问题。从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落地首年的投档录取数据看,一段线上各科目选考人数在总上线人数中所占比例与选考录取人数在线上总录取人数中所占比例基本相当,没有出现因选考了某科目导致录取吃亏的问题。所以,考生和家长不应从获利或投机的角度来选择选考科目,高中应该帮助考生尽早了解和发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了解高考综合改革发生的新变化,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等合理做好新高考科目选考、专业报考的工作。
(二)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强化正面引导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高考前期组织了大量的政策宣传工作,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高考前后发布了《新高考政策解读和志愿填报百问百答》等多篇政策解读类文章,制作了志愿填报指导的动漫视频,公布了近3年录取情况统计等多条重要数据信息;省教育电视台组织录制了《新高考权威解读》《大学专业认知公开课》;各高校也积极开通直播平台,大力宣讲各自的专业和招生政策。
在之后的高考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考生和家长的全覆盖培训,特别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志愿填报指导,使考生和家长了解考试录取政策,掌握志愿填报方法,缓解焦虑情绪,使学生正确应考和填报志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媒体要正面引导舆论,为改革创造良好氛围。
(三)高校持续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建设
高考综合改革按专业报考的模式将高校的专业推到了报考的前台,对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快专业结构调整,通过增设战略新兴专业、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淘汰弱势老化专业,使专业“瘦身、长高、变强”,从而使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同时,高校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培养方案,增强师资力量,不断提升专业内涵。以山东大学为例,该校制定了《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以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内涵发展、坚持统筹协作、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动态调整的“五坚持”为原则,积极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经过3年时间,学校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科学等13个战略新兴专业,将120余个在办专业调整至90余個招生专业,并合并为40余个招生专业类进行招生,为迎接新高考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从2016年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发布到2020年改革平稳落地,山东始终坚持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的四个“有利于”原则 [5],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高人才选拔水平,推行分类考试招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为全国高考改革探索了新途径,为后续改革省份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摸索出了“山东经验”。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 在改革中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3):1-12+166.
[2] 宋宝和,赵雪. 问题导向 统筹兼顾——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J]. 中国考试,2018(05):1-6.
[3] 冯成火.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考试招生制度——以浙江高考改革实践为例[J]. 中国考试,2018(06):1-9.
[4]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6-03-09)[2021-02-19]. 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18/11/3/art _12047_7733530.html.
[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 (2018-03-23)[2021-02-17]. http://www.shando ng.gov.cn/art/2018/3/28/art_2267_19574.html?from=time
line.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