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擂茶文化传承的思考

2021-09-10黄庆斌苏靖辉许祯毅卢旭

中国茶叶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承文化

黄庆斌 苏靖辉 许祯毅 卢旭

摘要:从闽北擂茶悠久历史入手,剖析闽北擂茶的制作特点及其品饮文化的内涵,阐述闽北擂茶的养生保健文化,分析闽北擂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闽北茶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擂茶;喊擂茶;文化;传承

Thought On the Inheritance of

Mashed Tea Culture in Northern Fujian

HUANG Qingbin1, SU Jinghui1, XU Zhenyi2, LU Xu3

1. Fujian Forestr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Nanping 353000, China; 2.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354300, China;

3.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 history of mashed tea in north Fujian,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ealth-keeping functional culture of mashed te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inheritance of the mashed tea culture and proposes relevant solutions were also propose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mashed tea, exclaiming for mashed tea, culture, inheritance

闽北擂茶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记载。擂茶因其独特养生保健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给闽北人民的饮食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为了解闽北擂茶文化传承现状,笔者深入闽北光泽县、邵武市、顺昌县、武夷山市、延平区等地进行了调研和电话访谈。访谈内容包括闽北擂茶文化的形成过程,闽北擂茶的原材料及制作方法,擂茶的养生功效等。通过调研分析闽北擂茶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擂茶文化传承的建议,以期为闽北擂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一、闽北擂茶文化的历史追溯

随着茶从最初药用、食用,再到饮用,人们对茶叶功效的认知也逐渐深化。《晋书》中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后来将采来的茶叶做成饼,饮用前碾末冲泡,加佐料(姜、葱、橘皮、茱萸、薄荷等)调和作羹饮。到了唐代,茶叶的饮法除煎茶法外,还有庵茶、煮茶等。至明代,团茶改为叶茶,不再烹煮,而是直接开水冲泡饮用。在讲究饮茶艺术的品饮法中,佐料是被排除在外的,由此可以推想,擂茶是古代饮茶方式的遗存和古代茶艺的延续,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20世纪90年代,台湾学者黄汉声先生曾专程到闽北邵武市金坑乡考察擂茶,他对金坑擂茶的配料感到非常诧异,认为是唐代的制作工艺。

二、闽北擂茶的制作与品饮文化

1. 闽北擂茶的制作

闽北擂茶传统制作方法为精选自制茶叶,加入适量花生、芝麻、甘草、白芍、鱼腥草、凤尾草中的一两种,加少许水后用茶、樟、枫等可食杂木制作的擂棒,细研慢磨直至浆状 [1],沉淀后用纱布袋过滤后即可饮用。冷饮时可加入山泉水,热饮可加入温开水。

2. 闽北擂茶品饮文化

闽北擂茶品饮文化最具代表的是“喊擂茶”[2],闽北居民多有长期饮用擂茶的习惯,擂茶亦为各种“喊擂茶”民俗活动的“主角”。“喊擂茶”是闽北乡村独特的传统民间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赋予它许多新的内容,讲故事、交流致富经验、表演当地民俗文化等形式丰富了“喊擂茶”内涵[3]。在闽北乡村,常能听到“来我家喝擂茶哟”的问候与邀请,沉浸到擂茶民俗文化氛围中去,才能感受到其浓厚的乡情。

在闽北光泽遇到吉庆喜事,需要“喊擂茶”,擂茶为促进邻里、亲戚间沟通交流,增进感情起到积极作用。按照习俗,乔迁新居要喊“迁居茶”;女儿出嫁要喊“出嫁茶”;儿子结婚要喊“新娘子茶”;儿媳妇生孩子,亲家母到女儿家照顾“月子”要喊“亲家茶”;男子结婚后第一个春节到媳妇娘家当姐夫要喊“新姐夫茶”;孩子满月了要喊“满月茶”,孩子过10岁生日要喊“生日茶”等[4],可以说在闽北光泽、邵武一带,家里任何喜事都可以“喊擂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习俗已逐渐淡化,但“喊擂茶”作为一個拥有特定内涵的民俗文化延续至今。

“喊擂茶”除需准备好以茶叶、甘草、陈皮、肉桂子为原料制作的擂茶外,还需辅以各种极具当地特色的家常菜(如炒田螺、排骨炖萝卜、家常豆腐、目鱼煮笋、红烧带鱼、炒腌菜等),一般每桌8~12碗(双数);每桌摆放果盘,并要为每位宾客准备1份含有瓜子、糖果、饼干、干果等的小礼袋带回家。吃茶通常是在下午,喊茶人上午需要做好各项准备。

闽北自古以来受朱子文化的深远影响,浓厚的家庭观念是朱子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喊擂茶”是亲友们聚会非常理想的形式[2]。早年间,闽北地区喝擂茶,只是将茶叶、陈皮等原料擂好,用擂钵盛装放置在客厅餐桌上,供自饮或者招待客人。现在,“喊擂茶”演变成了典型的擂茶家宴,擂茶宴上有年糕、油饼、糍粑、板鸭、毛豆、竹笋、家常豆腐等具有当地特色的菜肴,并配以花生、瓜子、糖果、红薯片等休闲小食,既营养又美味。亲友们坐在一桌喝擂茶,在轻松氛围中,嘘寒问暖、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浓浓的擂茶增进了家族人们间的情谊。

三、闽北擂茶的养生保健文化

在闽北,道家文化与擂茶文化互相交融、相辅相成,武夷山景区止止庵的道长有几乎每日饮用擂茶的习惯,道家文化的传扬促进了闽北擂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擂茶也佐证了道家养生文化。笔者调查的闽北武夷山、邵武、光泽等饮用擂茶的聚集地都是闽北道家文化的中心。武夷山、邵武、光泽等地的道教宫观始于唐代,武夷山被道教先后列为第十三福地、第十五洞天、第十六洞天。南宋时期,闽北各地均修建了大量的宫观庙宇,据《延平府志》载:1215—1263年间,建阳有10座宫观,光泽有15座,建阳崇元道观、光泽龙兴观、延平玄妙观、武夷山桃源洞道观等都很有名气[5]。道家文化注重养生、追求长生,提倡强身健体,注重饮食健康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调查的闽北擂茶饮用者中75%的人信奉道教。与传统擂茶相比,闽北擂茶减少(甚至去除)了具有饱腹功能的大米、花生等,增加了中草药成分,更体现了闽北擂茶的养生功效。

闽北擂茶四季皆可饮,夏季饮用更为普遍,因夏季天气湿热、山区瘴气横行,擂茶中的食材具有祛湿排毒、清热消火之功效。擂茶食材不只是在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茶叶作为原料,更重要的是擂茶中食材的配比和数量也极为灵活,如生姜有暖胃祛湿的功效,花生有润肺平喘的作用,芝麻能通便润肠,肉桂子有预防血栓、抗菌消炎等功能,茶叶则具有清肝明目、提神解毒之效。

四、闽北擂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闽北擂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擂茶知名度亟待提高,部分地区逐渐淡化擂茶习俗,擂茶饮食习俗在传承中遇到瓶颈,现状不容乐观。闽北擂茶与闽西客家擂茶、广东潮汕擂茶、湖南益阳擂茶等都面临饮者逐渐减少、社会各界对擂茶文化重视不足、经济价值有待开发的问题,而闽北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人口外流等原因,擂茶文化传承遭遇更严峻的挑战。笔者以在光泽、邵武、武夷山等地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擂茶文化传承不容乐观的原因。

1. 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人们追求现代化都市生活,大批闽北山区年轻人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长期在外工作,让他们逐渐遗忘了擂茶。少数在家的年轻人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日常饮食也愈来愈趋向于简单化,而擂茶制作繁琐,因而饮用频率降低;另外,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食物也不断丰富,擂茶这一传统养生保健饮品遭受冲击,年轻人不再喜爱,只有生活节奏缓慢的中老年人才保留饮用擂茶的习惯。

2. 对擂茶文化的忽视

随着物质文化不断丰富,人们对维护传统文化的观念也逐渐变得淡薄,擂茶习俗也难逃被逐渐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命运。不少被调查者认为擂茶制作工艺太过繁琐,可有可无,即使“擂茶制作工艺消失了,没得吃也无所谓”。即使常年饮用擂茶的人,也不了解擂茶的养生价值,擂茶悠久的历史更是鲜有人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极易导致擂茶习俗失传。

3. 传统擂茶制作技艺面临失传

擂茶的传承方式以制作人言传身教为主,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在传授擂茶制作工艺时,擂茶制作人通常还讲述飲用擂茶的礼仪习俗,而如今,年轻人厚今薄古、追求时尚,很难集中精力制作擂茶,传统手工擂茶制作技艺面临失传。

五、促进闽北擂茶文化传承的建议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认为:传统文化变迁甚至消失是不可逆的,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文化的变迁不应是民族文化的消失[6]。如果让流传上千年的擂茶文化消失,将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因此,没有理由不加以重视和保护擂茶习俗,应引导其成为茶产业提质增效的突破点,进而形成新风尚。

1. 培养文化自觉,提升擂茶的影响力

擂茶是闽北人的传统习俗之一,凝结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与智慧,若要保持这种习俗的特质,只有激发人们对擂茶强烈的认同意识,从内部塑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培养他们自觉的文化保护责任感[7]。地方政府和茶业主管部门应该将擂茶视为闽北的特色饮食,致力于发掘擂茶的深层价值,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擂茶文化传承。传承者要对擂茶有一定的认知,了解擂茶养生价值和人文底蕴,熟悉擂茶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传承擂茶习俗过程中挖掘其市场经济效益,不断创新擂茶产品、提升其文化内涵和养生保健功效。

2. 丰富擂茶内涵,扩大宣传力度

建议将闽北有擂茶习俗的聚居地梳理一番,总结出不同聚居地擂茶的共同点和差异,并通过调整配料来制作不同口味、不同养生功能的擂茶,并研究其养生功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开展多种多样的现场宣传活动,例如喜爱擂茶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在闽北各县城开展现场制作擂茶或喝擂茶比赛,吸引民众品尝擂茶,提高擂茶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擂茶的传播范围。可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宣传擂茶,讲述擂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富有特色的制作工艺和养生价值,让更多人懂得擂茶。

3. 发展擂茶习俗旅游

旅游业号称“21世纪最环保、最具潜力的产业”,全国各地旅游行业迅速发展,闽北山区也正在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以吸引游客。“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饮食是游客必须体验的文化内容之一[8]。擂茶作为闽北的传统饮食代表之一对外地游客颇具吸引力,可以在旅游区建立擂茶馆,体验注重擂茶制作过程的新奇趣味性,让游客参与擂茶文化的传播,使游客能够真正体验民俗韵味。通过现场制作擂茶,使游客了解擂茶,体验擂茶制作、购买擂茶产品,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擂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综上所述,“喊擂茶”是具有闽北擂茶特色的习俗,擂茶具有养生保健功效,闽北擂茶文化与道家养生文化一脉相承,是闽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闽北擂茶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达, 石云, 刘青. 基于“文化层”视角的安化黑茶文化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J]. 茶叶学报, 2018, 59(2): 95-100.

[2] 夏纯迅. 常德擂茶文化产业创新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 41(7):242-243.

[3] 王建成. 交流情感的“叫茶”风俗[J]. 乡镇论坛, 2012(24): 28.

[4] 王荷珣. 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D].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5] 夏涛. 白玉蟾与武夷山道教[D]. 厦门: 厦门大学, 2007.

[6] 李银兵, 白翠兰. 彝族“三道红”传统婚俗及其变迁——以石屏县牛街镇为例[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2): 18-23.

[7] 潘娟. 从南路壮剧的兴衰看科技对民间文化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09.

[8] 费维峰. 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泉州: 华侨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传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