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乌龙茶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最佳悬挂密度试验研究

2021-09-10冯卫虎蔡小勇曹士先徐鹍鸬李兆群徐杰晁倩林

中国茶叶 2021年3期

冯卫虎 蔡小勇 曹士先 徐鹍鸬 李兆群 徐杰 晁倩林

摘要:为探索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闽北乌龙茶区最佳悬挂密度及其对后代幼虫的防治效果,设置每667 m2茶园放置2套、4套、6套诱捕器和不放置诱捕器等不同处理,调查各处理下灰茶尺蠖成虫诱集数量和后代幼虫种群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悬挂密度下诱捕器平均诱虫数量为(14.33±5.24)头/周,4次调查诱捕害虫总数达到102头;其中,以每667 m2放置4套诱捕器为闽北乌龙茶茶园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悬挂密度,最佳悬挂密度处理区内的第一代幼虫种群数量最低,平均为(2.00±0.58)头,而CK为(4.33±1.86)头。

关键词:闽北乌龙茶区;性信息素;诱捕器;灰茶尺蠖;种群数量

Study on the Optimum Hanging Density of

Traps for Ectropis Grisescens in Oolong

Tea Fields of Northern Fujian

FENG Weihu1,2, CAI Xiaoyong1,2, CAO Shixian1,2, XU Kunlu1,2, LI Zhaoqun3, XU Jie1,2, CHAO Qianlin1,2*

1. Wuyi Star Tea Industrial Co., Ltd., Wuyishan 354300, China; 2. Fujian Wuyi Rock Tea Enterpri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Wuyishan 354300, China; 3.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est hanging density of sex pheromone trap for Ectropis grisescens in the Oolongtea field in northern Fujia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0, 2, 4, 6 sets of traps per 667 m2 tea gardens on the number of adults and first generation larvae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number of insects caught by thetraps under different hanging densities was (14.33±5.24) heads/week,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rapped insects reached102 in 4 surveys. Among them, treatment of 4 sets of traps per 667 m2 had the best effect. The number of the firstgeneration larvae under treatment of four traps per 667 m2 was the lowest, with an average of ( 2.00±0.58 ) larvae, while CK was (4.33±1.86) larvae.

Keywords: Oolong tea fields of northern Fujian, sex pheromone, trap, Ectropis grisescens, population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ometridae),是我国茶园主要的食叶类害虫之一,在我国各产茶省均有发生,以幼虫咀食茶树叶片为害,大发生时可将茶树老叶、嫩叶和新梢全部食尽,致茶丛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1-2]。

目前,对灰茶尺蠖的防治仍依赖于化学药品,其大量使用带来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安全问题日益被重视。随着人们健康饮茶意识的不断加强,如何进行灰茶尺蠖的无害化防治已成为研究重点。

昆虫性信息素作为绿色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用于害虫种群监测、交配干扰和大量诱捕等方面,目前已在部分害虫的监测和防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成为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对茶尺蠖有效,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有利于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升茶叶品质、产量,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灰茶尺蠖种类的鉴定[3-5]、性信息素诱芯的开发与诱杀研究[6-8]和绿色防控技术[9]等方面的报道大量涌现,为灰茶尺蠖无害化防治提供了基础。

为探索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闽北乌龙茶区最佳悬挂密度及其对灰茶尺蠖后代幼虫的防治效果,设置每667 m2茶園放置2套、4套、6套诱捕器和不放置诱捕器等不同处理,调查各处理下其对灰茶尺蠖成虫的诱集数量和灰茶尺蠖后代幼虫种群数量。研究结果可为在闽北乌龙茶园推广应用灰茶尺蠖性诱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基础,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茶园的安全绿色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九龙山基地有机茶园,茶树为26年生肉桂品种(茶园树冠高度0.90~1.10 m)。试验区位于东经117°59'、北纬27°43',海拔282 m,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20 ℃,年均降水量2 000 mm;地势平缓,茶园土壤质地为黄红壤,茶园管理方式一致。

(2)试验材料

船形诱捕器及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均购于杭州中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处理A:每667 m2茶园放置2套诱捕器,处理B:每667 m2茶园放置4套诱捕器,处理C:每667 m2茶园放置6套诱捕器,CK:茶园中不放置诱捕器。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安装于船形诱捕器支架上,诱捕器底端距离茶树蓬面20 cm,试验茶园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间间隔15 m。

根据茶园害虫预测预报情况,诱捕器于2019年3月上旬悬挂,悬挂后每7 d统计1次诱捕虫数,共调查4次。4月中旬开始调查第一代灰茶尺蠖幼虫发生情况,每小区按五点取样法调查,每点调查1 m2茶行内幼虫数量,每7 d调查1次,共调查4次。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使用Excel和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记录,田间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处理诱集灰茶尺蠖成虫的数量

不同处理诱捕器平均诱捕到的灰茶尺蠖成虫数量如表1。在放置诱捕器28 d后,处理A、B、C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灰茶尺蠖成虫数量分别为(7.67±1.33)头、(14.33±5.24)头、(10.33±2.33)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3种不同悬挂密度下诱捕到的成虫总数进行统计,发现在连续4次调查中,处理A的诱虫总数为48头,处理B为102头,处理C为75头。以每667 m2放置4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

2. 对灰茶尺蠖第一代幼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灰茶尺蠖后代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如表2。相比于CK,3种处理灰茶尺蠖幼虫种群数量均有降低,其中处理B幼虫种群数量最少。4月11日,在悬挂诱捕器之后调查第一代灰茶尺蠖幼虫种群数量,处理A幼虫平均种群数量(4.00±1.53)头,处理B为(2.00±0.58)头,处理C为(3.33±0.88)头,相比CK(4.33±1.86)头而言,幼虫平均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调查结果表明,每667 m2放置4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对降低灰茶尺蠖幼虫种群数量效果较理想,可将幼虫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三、小结与讨论

昆虫性信息素的使用,是近几年推广较多的一种绿色防治技术,对茶园环境保护和害虫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不仅可以监测种群消涨动态、开展早期预警,也能控制种群密度[10]。灰茶尺蠖性信息素无论是用作虫情测报,还是用诱捕法防控,均有利于保护天敌、兴益除害、保护环境、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是茶园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11]。相对于室内环境,田间环境比较复杂,光照、温度、海拔等因素都会对性信息素诱芯的引诱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对同一种诱捕器不同悬挂密度下诱集效果的探索是科学推广该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在闽北乌龙茶区设置不同悬挂密度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悬挂密度下以每667 m2茶园放置4套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4次调查(共计12套诱捕器)诱虫总数达102头,且对降低灰茶尺蠖幼虫种群数量效果较理想,但各处理间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与罗宗秀等[12]的研究结论基本相似。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及防控效果,每667 m2茶园放置4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茶园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不仅对害虫的生态调控具有实际意义,而且为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随着国内外关于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及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研究的不断进步[13-16],昆虫性信息素必将在我国经济作物害虫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献

[1] 张汉鹄, 谭济才.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68-170.

[2] 姜楠, 刘淑仙, 薛大勇, 等. 我国华东地区两种茶尺蛾的形态和分子鉴定[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51(4): 987-1002.

[3] ZHANG G H, YUAN Z J, YIN K S, et al. Asymmetrical 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 sibling species of tea looper: Ectropis grisescens and Ectropis oblique[J].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2016. https: //doi. org/10.1017/S0007485316000602.

[4] 席羽, 殷坤山, 肖强. 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EoNPV的敏感性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2): 100-104.

[5] 白家赫, 唐美君, 殷坤山, 等. 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两近缘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5): 797-803.

[6] 肖强. 茶园主要害虫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研究取得突破[J]. 中国茶叶, 2016, 28(7): 1.

[7] 彭玉萍, 吴明耀, 罗宗秀, 等.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效果试验[J]. 中国茶叶, 2018, 40(8): 30-31.

[8] 郑庆伟.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成功问世[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21): 48-49.

[9] 谢枫, 涂娟, 吴月坤, 等. 10种植物精油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初探[J]. 蚕桑茶叶通讯, 2018(2): 30-34.

[10] 李喜旺, 刘丰静, 邵胜荣, 等. 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茶叶科学, 2017, 37(4): 325-331.

[11] 赵丰华, 任红楼, 卢兆成. 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茶叶, 2014, 36(10): 15-17.

[12] 罗宗秀, 苏亮, 李兆群, 等.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2): 140-145.

[13] HULL J J, LEE M J, MATSUMOTO S. Gq α-linked phospholipase

Cβ1 and phospholipase Cγ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 (PBAN) signal transduction cascade[J].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2010, 19(4): 553-566.

[14] JURENKA R. Regulation of pheromone biosynthesis in moths[J].

Current Opinion in Insect Science, 2017, 24: 29-35.

[15] 田志强, 孙丽娜, 李艳艳, 等. 昆虫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功能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7, 7 (9): 14-20.

[16] 孙亮. 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的分子机制取得重要进展[J]. 中国茶叶, 2018, 40(1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