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思考
2021-09-10金耀
金耀
现阶段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不断增高,长期在教室中学习,缺乏足够的体能锻炼,身心承受能力面临着重大挑战。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然而许多小学学校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忽视体育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锻炼,身体素质难以提高。而随着网络、电子科技的發展,小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电子产品中,侵占了学生的运动时间,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降低。因此,体能训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的教学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开展课堂体能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1 小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
1.1 满足发展需求
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要适应社会需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体魄。体能训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可以强化学生心肺功能、锻炼学生的肌肉、改善学生的柔韧性等身体机能,进而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特长,所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随之增多,学习压力增加,进而出现许多负面、消极的心理情绪,轻者失去学习信心和积极性,重者出现自闭、自卑等心理疾病。为了缓解学生压力,小学生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利用体育活动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逆商,保障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提升学生素养
体能训练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身体素质等条件,然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通过教学训练来改善学生的器官系统技能。现代学生长时间在室内学习,就连娱乐活动也经常在室内开展,不仅室外活动时间比较少,且经常熬夜,缺少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所以现代很多小学生都存在肥胖等问题。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提升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智品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逐渐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长时间坚持完成一件事情,有助于小学生素养品格的提升。
1.3 促进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既要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康的身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体能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了解人的身体构造和基本技能,然后在进行训练教学,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还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更多生活知识、课外知识,进而掌握科学恰当的锻炼方式。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带领学生了解健康知识,然后再进行技巧教学,确保学生训练方式的合理性。在情感品格方面,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大。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进而缓解内心压抑的情绪。不仅如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坚持、克服困难,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养成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
2 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现状
2.1 学生缺乏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使得小学生更加容易接触到娱乐文化。由于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娱乐文化和网络游戏、电子产品,让许多学生沉迷其中,侵占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生活化之后,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学生平时在学校教室中学习,原本就缺乏锻炼,而娱乐文化和电子品产的出现,导致学生忽视身体锻炼。身体长期缺乏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刻不容缓。
2.2 小学生体能训练与体育品格素养培养相矛盾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体育课作为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势必会减少学生的体能训练时间,体能训练与体育品格素养培养相矛盾,教师不能有效协调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核心素养的教学。
2.3 教师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教学。而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没有提高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将用整节课时间开展游戏活动,学生的体能训练不到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都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学生缺乏体育专业知识,体能训练不足,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策略
3.1 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有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耐力训练等多种项目,学生可能对其中一个项目感兴趣,但并不是对每个项目的训练都感兴趣,且训练的过程是艰苦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原则,合理选择训练项目,而不是刻板地照搬教材。同时,由于体育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达到体能训练的效果,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每个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能训练项目,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进行体能训练,有效达到体能的效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灵敏度训练时,事先准备毽子、跳绳等体育器材、球等体育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一样器材,对学生进行分组,如踢毽子组、跳绳组等,让每个组推选一名成员作为组长,协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能训练中。
3.2 游戏引入,构建游戏性课堂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体能训练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体能训练的相關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灵敏度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是训练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动作灵敏度和反应速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将“丢沙包”的游戏活动引入训练中。首先,在地上画一个圈,让学生站在圈的边缘沿着顺时针方向行动,让其中一个人站在圈的中间扔沙包。通过扔沙包、躲沙包的游戏训练学生的动作灵敏度和反应速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以五至六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两个小组之间进行互扔沙包的游戏。通过游戏引入训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得到了训练,又收获了快乐。
在体育课堂体能训练中,对于身体素质较弱或者天生体质较差的学生,要时刻关注这类学生的情况,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注。必要时可以为这部分学生设计运动量较轻的游戏活动,指导其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能训练。
3.3 营造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体能训练更多是对学生技巧性的教学,训练过程枯燥且辛苦。大部分学生对体能训练都缺乏兴趣,甚至排斥体能训练。小学生由于课业繁重,且缺乏锻炼,在体能训练中常常会因为累而退缩。体能训练高强度的运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重大的挑战。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甚至出现一面对百米赛跑就觉得累,一看见体育运动器材就觉得晕等现象,反映了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情况,也体现出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能训练教学中,要在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意识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营造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训练,积极配合教师进行体能训练。精神饱满地度过快乐的训练时间。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柔韧训练时,部分学生的柔韧性较差,因此比较害怕进行柔韧训练。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技巧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柔韧训练的技巧,然后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训练。学生在教师面前训练多感到紧张,但在同学之间就会放松心情,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进行柔韧训练,能让柔韧性较差的学生也投入到训练中。又如长跑训练对学生的体能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长跑训练一直是学生比较畏惧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利用广播、扬声器、录音机等器材播放激昂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消除对长跑的恐惧心理,精神振奋地进行长跑训练,随着音乐的节奏跑起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竞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训练状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有效达到体能训练的目标。
4 结束语
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气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气质对人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小学生的身体逐渐下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既要训练学生的体能,也要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体能训练中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很难坚持下来。体育教师要在训练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去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识里,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