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热爱者的写作之路

2021-09-10蔡东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蔡东

摘要:对艺术创作来说,女性意识和女性特质值得珍惜也非常重要,是跟天赋和才华一样重要的东西。对女性题材的发掘和书写还远远不够,家庭中的女性,现代职场中的女性,社会中和历史中的女性,值得写的东西很多,却未被看见和觉察。一些出色的、风格各异的女作家,体察女性的身与心,思考女性的境遇和命运,她们之所以写出伟大作品正是因其女性身份、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

關键词:家庭生活;女性主义;女性经验

从我的母亲开始说起吧。一个普通的北方女性,并无特别之处,但她深刻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写作。出生在她那个年代的人,幼时家境大抵贫寒。她是长女,下面弟弟妹妹多,家务劳动又繁重,父母允许她上学已是天大恩德。于是战战兢兢地读书,“别念了”的恫吓如影相随,并终于在某一天成为事实,亏得老师三天两头来家里劝说才得以复学。日后她幸运地接受了高等教育,毕业后在我们小县城干了一辈子办公室工作。这些久远的故事听她说起过,不埋怨,语气平淡,仿佛人生本就该如此。姥娘也讲过很多遍,称赞女儿但并无歉疚之意,生活嘛,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她自然是受家庭拖累的人,成年后却始终顾家,帮助日子不如她的兄弟姊妹。她童年算不上幸福,却给了我一个环境宽松、有幸福感的童年。我从小就不怕她,这我知道,她也知道。

多年后才意识到,我曾是一个有恃无恐的孩子,这是我日后所有生活热情的秘密来源。同样也是多年后才意识到,她是一个焦虑的母亲,当妈的没有不焦虑的。好在她酷爱日常、善于调节情绪、能在平常日子里获取滋养得到乐趣,所以大部分时候家里气氛是平静怡人的,我和姐姐得以自由地呼吸和嬉闹。她喜欢喝茶,喜欢漂亮的布料和衣裙,喜欢听黄梅戏也喜欢听河北梆子,一个能沉浸在生活中的人,具备消解种种不如意的能力,她是个稳定的存在,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子女却无意多加掌控,暴躁、唠叨、严厉、喜怒无常,这些常用来形容年轻母亲的词语,统统不能放在她身上。

跟编辑吴佳燕老师的一次对谈中,我详细谈到过母亲。那时候每天吃过早餐,我出去上学,她出去上班,我中午回家总能吃到丰盛午餐。那时享用这一切,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体会不到这里头的艰难不易。过了很多年再进入那段日子,我分明看到,她每天下了班骑着自行车,匆忙去集市买新鲜的蔬菜,回到家马上进厨房,炒菜、打汤、热馒头。我既看到这充满现实感的场景,也看到了无形的平衡的难度。当平衡无从维持,牺牲也就在所难免。总要有人牺牲的。后来我在远离家乡的深圳生活,一个问题总浮现出来,如果没有家庭,没有丈夫和女儿,我妈会是什么样子呢?她应该跟现在不同吧,她应该有自己的向往,自己的梦,自己的爱。

回想起来,最早促使我拿起笔来的正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女性。我是女性,也是女性热爱者,生活中我更乐于跟女性打交道,会放松和自如一些。写一写她们吧,她们的善和坚韧,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普遍的、无人重视的压抑和牺牲。在琐碎的事务和突然的苦难面前,她们往往会显露出人类不自私的那一面,并且,她们多么擅长充满克制地度过一生。倘梳理一下,会发现我早年的小说是具有女性主义风格的,此后写得较动人的《往生》《她》《净尘山》《照夜白》《伶仃》《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也都是与女性有关的。风浪在她们心底,多少隐而不露,多少按下不表,细细剖开熟悉的日常,一层又一层,里头的东西叫人心惊。

但我算不上是一个自觉的女性主义作家。读硕士期间写过几篇小说,比较成熟的大概是《断指》这一篇。工作后一度找不到写作状态,阅读和练习也不够,浑浑噩噩几年,天可怜见,写出了《往生》,算是从黑暗无光的隧道中摸了出来,文学上的信心有了,认定自己还能继续写。这期间还有《无岸》《木兰辞》《净尘山》等作品,里面的主要人物柳萍、劳玉、邵琴、李燕都是承担重压的女性,而家庭中的男性是消极退缩的。我的第一本小说集标题就是《木兰辞》,关注女性的异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木兰的故事里,我读到的不是浪漫、勇气和力量,而是艰难和不得已,这故事甚至让我觉得有些恐怖,是诗文之美也难掩的恐怖。这个时期的写作谈不上自觉,只是朴素的认识和并非刻意的书写。我从小到大接触和观察到的成年人,基本上是女性的生活能力强大,面对厄运的时候女性更坚韧,男性往往表现得脆一些。而日子平凡幸福的时候,男性在家庭中过着更为轻松的生活。回顾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跟母亲的关系也更亲近,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

后面陆续有一些评论,提到小说里的女性意识,我就试着改变了。因为不想被贴标签,也不喜欢女性化、细腻这样的评价,仿佛“细腻”是个贬义词。下面的写作开始淡化女性特质,语调、视角、风格都有调整,甚至觉得读者读了我的小说辨识不出性别来,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的事。

最近这几年,一方面受到张莉老师的启发,另一方面阅读了不少优秀女性主义作品,我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应该更自然些。生为女性,且生理和心理性别都是女性,作品呈现出女性特点再正常不过。对艺术创作来说,女性意识和女性特质恰恰值得珍惜,也非常重要,是跟天赋和才华一样重要的东西。我对女性题材的发掘和书写远远不够,家庭中的女性,现代职场中的女性,社会中和历史中的女性,值得写的东西很多,却未被看见和觉察。很多时候人的认知也有问题,好像一说女性主义就与幽闭、狭窄、阴暗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女性主义作品既能幽微精致,亦可以是另外较为宽阔的路子。托尼·莫里森、简·奥斯汀、张洁、林白、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玛丽·麦卡锡、玛格丽特·米切尔,这些出色的、风格各异的女作家,她们之所以写出伟大作品正是因其女性身份、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她们体察女性的身与心,思考女性的境遇和命运,于是才有了《小妇人》《她们》《一个人的战争》等关注点独到、艺术品质上乘的经典小说。

谈到影视作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80后”一代的生活方式启蒙剧《欲望都市》,真诚坦直绝不瞒和骗的《绝望主妇》,近些年的《早间新闻》《欢乐颂》《不完美的她》《致命女人》《大小谎言》《贝蒂与琼》《坡道上的家》《82年生的金智英》,都是探讨女性问题的佳作,是鲜明的女性意识所成就的好作品。关于“Me too”运动的探讨和分析那么多,深刻程度上恐怕都不及《早间新闻》。《早间新闻》的呈现是非概念性的,线索繁复,层次很丰富,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均立体饱满,剥茧抽丝的手艺非常精细,一条一缕地,无限逼近了职场性骚扰的真相,也层层展开了女性生存的复杂困境。

有一种陋见以书写对象来品评文学“等级”,似乎跟女性沾边就注定是狭隘的、次等的、题材不重大的,对此种论调,写作者至少应该做到不“care”。我到现在都觉得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是特别棒的作品,屋顶上晒太阳的那个女人,面对观看和审视毫不在意,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状态。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文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