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
2021-09-10薛卓立
薛卓立
【摘 要】随着金融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长,研究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与金融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逐渐提上日程。从经济概念模型入手,以此模型为协助,作为该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依靠金融大数据分析,分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存在一种动态平衡。当前最紧要的研究就是如何在金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去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异;二元制经济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人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同职业的人们收入差距日益明显,这其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最为明显,国家政府领导人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致力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推出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但无法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想要在根本上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城乡之间存在收入差异的原因
(一)先天环境条件不同
在我国的大部分村庄都是依靠山水资源聚集而形成的,而现如今的大型城镇都是经济发展后的产物。自古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就是农业和畜牧业,而这些都比较依赖于当地的气候、水和土地条件,而城镇的建立大多都是依靠附近便利的交通、煤铁等资源的产地以及周边生存条件等因素,这些种种有利的先天条件使得城镇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镇与农村相比有更多的外部资源条件,所以城镇总体的收入水平也会高于农村。而由于家庭、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原因,导致农村居民想要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也比较困难,先天环境的不同也是导致城市收入差距较大的因素之一。
(二)資源分配不均衡
中国虽然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以及丰富的资源条件但是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东部地区的资源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而且由于人口众多,所以人均资源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且在资源的调配上也是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路。曾经我国也计划将资源在不同的地区均匀分配,共同发展,他这一计划并未得到成功。这就使得务必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可以快速发展、效果更加显著的地区,所以我国优先将资源分配到东南沿海地区,实行小部分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全国地区后富的发展路线,那就是因为这种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平衡,也势必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三)行政阻隔城乡一体化
国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和整合有限的资源,采用了许多行政手段但这却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以通过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种不同的户籍管理方式,同时将许多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都与人民的户籍所挂钩,使得在城镇中工作的农村居民无法得到福利优待,这将农民牢牢的限制在土地之上,农民无法逃脱农村的限制,这一举措也使得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会被扩大。第二点是二元公有化制度,在农村我国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但是城市和农村存在明显差距,城市实行国有制而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这样的制度就使得农村很多资源的调配受限制于集体,也就说明农村居民无法脱离集体,这同样阻碍了城乡一体化。
二、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策略
(一)推动社会福利体系网络向广大农村的全面覆盖
如今国际社会中有效调节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手段就是大力的推广福利政策,但是就当前而言农村的福利政策明显落后于城镇,如果可以将农村福利待遇的政策大大提高,这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因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异的问题。
例如对于农村而言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养老和医疗方面,政府应该大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力争将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向城镇看齐。同时加大农村养老和医疗的覆盖面积以及保障水平。与此同时还必须降低农村获取相关保障的条件以及获得福利优待的门槛,这样才能使农村的居民真正得到保障,使得他们老有所依。其次应该给予农村低收利人权一定的相关保障。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将社会福利体系网络在农村中全面覆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再度分配。也有助于扶持落后的农村地区向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地区在进行城市化的转变时一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既可以有效的解决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可以减小城市与农村之间明显的界限。还可以适当的减弱城镇的福利待遇,将一部分城镇的资源投放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还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尽快消除二元制经济对农村内居民的制约
对于二元制的经济模式,曾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很明显这一经济模式不在适用,应该进行改革。政府应该在户籍福利方面作出改变,取消福利待遇与户籍相挂钩的政策。使之真正可以为居民带来一定的福利,而不是去划分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层次。
例如政府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居民进城发展,想要赋予农村居民有更公平的竞争待遇,那就需要让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拥有相同的福利政策,让自主择业、公平竞争成为农民的基本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农民收入的发展。政府要做到合理的使农村居民进行人口流动借此来消除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农村不能有效的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么城乡差距就会日益扩大。城市化发展部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后,农村的非农化进程;二是城乡经济循环中,城市可以吸引农村居民的动力。因此,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终解决办法是去农化,就是使拥有大量劳动力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进行发展服务。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进发,这是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也是一个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城乡差距的根本决策。除此之外,还应当扶持早期进入城镇的农村居民,减少他们的生活成本。使他们可以在城镇中的收入得以保障,用来反馈农村。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已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为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无异于对现在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而如今城乡之间差距之所以如此剧烈,一定的原因也是农村受到的教育远不及城市,因此从长远看要想解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例如发展农村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步来展开: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已经普及,但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教育仍然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再加上农村的一些陋习文化以及农村居民无法看到教育所带来的前景,这就导致了农村儿童失学率极高。其次,农村教育应该去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适当开展中高等教育。第三农村自身也应该开展一定的职业教育,对于目前的教育而言,教育出的人才往往是面对的往往是第二、三产业,而对于应对广大农村的第一产业教育却迟迟得不到发展,没有人才技术的带领,农村经济就无法有效持續发展,因此发展农村自己的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化新农民队最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城镇支持农村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制经济就是你牺牲农村来服务城镇,利用农村的资源更好的发展城镇,这一举措必然会导致的结果就是城乡之间差距日益扩大,但是中国的广大人民基础仍然是农民,这种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去发展城市经济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政策,扶持农村发展。
例如近期国家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发展战略。所谓“多予”就是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农村,以来协助农村的发展,以国家为主体,引导社会散居力量向农村地区靠拢,向农村地区派去优秀人才,以改变农村现有的落后的经营生产模式。所谓“少取”就是力图消除之前二元制经济体制中对农村地区的剥削,减少农村地区将资源供给城镇,借此减弱农民负担,把本属于农村资源利用起来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就可以使农村人民的收入得到提升。所谓“放活”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农民在社会中地位低下的情况,打破强制加在农民身上的阶级加速,真正使农民在社会中得到广大人群的尊重,使农民在心底有积极生产的想法。只有如此,才能使农民更加卖力的去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只要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当地的居民收入就会得到提高。那么城乡之间差距就会减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也随之扩大。而且这个问题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俗话说“冰冻三尺为一日之寒”,同样想要在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也不是短暂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但是在党和我国各领导领导下,实行切实科学的计划,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战胜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创造一个城乡经济平衡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金纬.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3.
[2]韩晶淼.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