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21-09-10劳桂容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问题链主题导学案

劳桂容

[摘要]“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适应了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围绕着主题即教什么和问题链即怎么教而展开,以主题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校本化,以问题链引领课堂,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主题;问题链;核心素养;导学案;小组合作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背景、过程、影响为线索,依纲靠本,内容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以主题为教学的灵魂,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平台。有人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据笔者看来,研究“主题+问题链”这把点燃课堂的教学之火,要重点解决确立主题的技巧与方法、问题链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个核心问题。

一、教什么:确立主题的技巧与方法

(一)紧扣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导语、标题

教材的单元导语及大小标题是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对于整个单元学习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对确立主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舍近求远,认为网上的资料即为新材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书本。如必修三第五单元“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标题即可作为主题,再结合单元导语把西学东渐的进程分为抵抗派和洋务派(从天朝上国到开眼看世界),维新派和革命派(从学造器物到仿行立宪),激进派(从仿行制度到思想解放),无产阶级(从仿行欧美到以俄为师)等四个小主题,使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条理清晰,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挖掘高考历史真题的命题思路

高考真题关注社会现实,一般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特别是非选择题,主题立意清晰,注重对考生家国情怀的考查,对确立教学主题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由于高考真题的综合性较强,这类主题比较适合高二高三的文科复习。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1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的主题进行考查。在高三的备考中,可以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的主题,把必修三启蒙运动与必修一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先认识欧洲启蒙家的构想,再结合英美法德的历史来认识西方政治制度的构建。再如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可结合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1题的民族主义主题,来探究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和中共的民族主义等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三)渗透时政热点,关联社会现实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鉴古足佐明今,而察今亦裨识古”。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渴望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博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确立主题时渗透时政热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史的时候,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天国梦醒(两次鸦片战争)——帝国梦碎(甲午中日战争)——共和梦破(辛亥革命)——建国梦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线索,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以它为主题能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述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时,可以“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为主题,认识二战后各个时期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利弊,理解美国与中国之间贸易战的客观存在性,明确遵守规则,懂得合作共赢的必要性,但对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应有理有节地予以回击。这一主题结合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对华政策以及双边贸易摩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确立主题的两个原则

首先,主题应将知识点与核心价值相结合,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深入思考的能力,否则主题只能漂浮在课堂上,成为没有思想力度的装饰品。其次,主题的确立可大可小,可以单元构建,也可以课文构建,但史学界更倾向于前者。笔者在2019年暑假参加了“2019年江门市高中学科组长教研能力整体提升”的项目,在培训中专家提出要学会整体设计,把握课程内涵价值,实现从单一的教案撰写向基于单元的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设计的转变。因此单元的整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怎么教:问题链的设计

如果说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问题链的设计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抓手。教师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紧扣主题,保证问题的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中有一个连贯性和统一性,一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推进。问题的设计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础,以新材料与所学知识来创设情景。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交流的体悟和感想,问题链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一课例的设计

课题:《辛亥革命》

主题:历史的选择

问题链:

1.道路的选择——改良还是革命?(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如果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爱国青年,你会选择追随革命派还是清政府?说说你的理由。

2.制度的选择—美国还是法国?(探究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是美式还是法式?

3.共赢的选择——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探究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其原因)

南方革命党人势头正酣;袁世凯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清王朝仍然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谁更有可能主宰政权?最后结果如何?

4.你的选择——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评价辛亥革命)

(二)单元课例设计

课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主题: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1.溯因(为什么变)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不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而是国人自省、国人自强的表现,同时也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2.明史(怎么样变)

(1)如何理解陈旭麓先生“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2)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相互激荡,你认为对吗?

3.思辨——(评价变)

三、怎么教: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小组合作

“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主题设立、问题设计和素材收集是前期的理论指导,导学案+小组合作模式则是推进“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载体与平台。主题、基于历史素材的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需要发挥导读、导思、导练的三种功能。同学们以导学案为先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表达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能力。小组合作课堂模式更能体现出问题链的思维价值,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養,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运用“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以主题为教学的灵魂,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致力于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英.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收获与困惑[J].学科教育,2013(9).

[2]谭方亮.历史主题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2016(6):36-38.

猜你喜欢

问题链主题导学案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