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1-09-10朱贞贞
摘 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从录制实景微课,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泛在资源,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拓宽学習渠道,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应用多样工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线上平台应用,促进学生课下合作;学业数据分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六个方面展开具体的探究,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8-0057-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录制实景微课,创设生活化情境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近年来的高考题目中,也有着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如2017年的高考题目中有1~3道选择题借助生活材料来提问。生活化教育是将教学场景置于生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学生将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有积极作用,而运用信息技术正是引入生活化素材的一种便捷方法。利用实景微课,教师能方便地在课上展示生活中的情景,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还有一定的激趣作用。
例如,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录制本地农业生产的视频。当然,教师要一边录制,一边讲解,以便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基本了解本地农业生产的过程和特征。由于视频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了。之后,教师可以询问:“你们知道其他地方的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吗?与视频中展现的方式有什么样的不同呢?”由于之前视频的有效激趣,学生在这一环节探究的主动性也更高。教师通过实景微课进行导学,有效引入了生活化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引入泛在资源,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成为当今的主流教学方法[1]。而作为教师引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样的知识展现手段和泛在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引入类型丰富的案例,还能通过多样化的展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时,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实际的大气运动地图让学生判断天气系统和天气。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用表示风向、压力的简图来导入问题。而当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登录Windy网站,展示未来几个小时内全球的风力、风向图,让学生根据实时的风力、风向判断天气系统和天气。比如,在中国内陆,学生发现风向向外辐射,由此猜测此地为高压静稳天气,为晴天。这样,通过对线上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用更加形象的方法创设了问题情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现代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很多地方不得不依赖教师,这也就使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课堂最后又变为以教师为主,也就失去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信息技术让封闭的教学环境变得开放,网络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课堂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开展“何时蓝天常在”这一探究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个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当地的大气网格化数据,以及从环保局、市政府等单位的官方网站查阅这些单位分别采取了哪些环保措施,并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各地的首要污染物不同、污染的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比如,山西城市SO2与颗粒物相关性强,即主要措施包括管控燃煤;而夏季石家庄临山区域CO2浓度较高,主要措施包括整治餐饮油烟、路面洒水及车辆错峰行驶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还渗透了因地制宜的理念。
四、应用多样工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活动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受能力、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调查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的任务,让学生选择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中的一项进行调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用互动地图更加方便地记录调查到的现象。当然,在噪声污染中,学生还可以用智能手机测量音量。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加高效,也让学生收获更多。
五、线上平台应用,促进学生课下合作
合作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线上讨论、交流的平台,能有效地将合作拓展到课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微信、QQ等线上社交平台或者网络学习空间,将高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进而提高总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低碳食品知多少”一节时,由于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就可以将这一活动作为课后作业。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先让学生通过线上的学习平台进行讨论,界定低碳食品的定义并对生活中的食品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是低碳食品、哪些不是低碳食品。而后,学生可以分别对附近超市、菜市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得出低碳食品的比例。这样,通过线上社交软件,教师有效地将合作拓展到课下,培养了学生低碳生活的意识。
六、学业数据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时间要求更高,更需要教师精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学业数据收集、分析方式,能让教师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做好学业数据分析,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预习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发送微课、学案,还要利用智学网等线上作业平台向学生发送前置性作业。教师利用软件对学生的学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方面的错误率较高,因此,在之后的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地形对交通布局影响”的专题探究,让学生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通过学业数据的综合分析,教师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加强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以实景微课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泛在资源创设合理问题情境;以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并通过线上社交平台和学业数据分析加强师生互动。采用以上教学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以符合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献]
弓凯华.高效课堂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63+167.
余根梅,魏国文.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2):29-30.
作者简介:朱贞贞(1983.9-),女,福建仙游人,一级教师,晋江市骨干教师、晋江市教坛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