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1-09-10刘正国
刘正国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转变和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出现畏难心理或者恐惧心理,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会产生关键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出发,组织和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为小学生的数学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
積极心理品质是一种经过历史文化积淀后在个体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形成的一种心理特质,这种心理特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积极向上、正面引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放松的状态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对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意义。
一、积极心理品质对小学生的作用分析
1.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其实大都相近,学生容易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这些因素有可能源于家庭或者学校的环境。学生消极的心理品质,比如自卑感、挫败感等都会阻碍学生的正常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培育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感,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影响下,能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建立班级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最终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
2.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比其他学科来说较大,学生如果受到一些负面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将自己陷于不能前进发展的困境,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的潜能激发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活动上,逐步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意识,运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在自身基础上取得数学成绩的进步。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进行数学的学习活动,其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得到明显进步和提升。
二、运用积极心理品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的对策
1.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体验感
年龄较小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很难学习更抽象的数学理论。所以,教师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信需要结合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熟悉有趣的生活情境当中,有效地建立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联,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教育的数学情境中乐于探索,加深其对数学知识及其原理的深入理解,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开发。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苏教版的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认识千克和克”时,教师能够组织一定的教学活动,设置超市购物场景,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超市的商品,特别是鸡蛋、水果、水产、蔬菜、零食这一类商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商品的质量,区分克和千克之间的差别,比如一个鸡蛋是50克,学生就能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电子秤,让学生购买商品后读出商品的质量才能购买成功。通过情境学习能够理性地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
教师能够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识别、生动的生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整合数学知识,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因材施教,发挥教学引导作用
由于小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行为活动的设计和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于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积极心理素质的渗透。
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是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积极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引领者,需要以自身的健康心态带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养成,教师应该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不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评判学生或者差别化地对待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敢于跟教师交流。第二是创设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到更多宝贵的经验,有效地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恐惧心理。 第三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基础有差别,教师尽量避免用分数制或者统一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更为重要,比如,有些学生基础较差,但是有进步,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激励,对待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以谦逊的态度继续保持,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给予心理疏导和教育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复合他们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
3.加强课后反馈与训练,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育活动要关注课后反馈以及训练的作用,课后反馈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且及时地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后的巩固训练。教师在课后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基础题、拓展题、培优训练题,基础题型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成,拓展题和培优训练题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进行选择,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探究作业,比如搜索资料、统计分析这类作业,让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共同参与数学的学习探究活动。
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数学教育教学的观念,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推动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数学学习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并且运用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学习自信心以及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陈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 张琳.从积极心理引导入手构建小学数学幸福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4(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