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提问,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021-09-10王冬
王冬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它是启迪学生思维,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做到“敢问、精问、引问、追问”,让提问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课堂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的一系列问题情境,它是启迪学生思维,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思维上显得较为被动,这时候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启发他们,促进他们思维的转变,从而达到获取、深化知识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一问一答”,甚至是出现一些无效提问,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以及重复提问,这些问题都导致我们的学生出现一些机械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这些现象正触动着我,新课堂需要老师“能提问,善提问”。如何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敢问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可以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实际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一般来说,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的现实起点都要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敢于提出一些问题,做到“敢问”,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熱情。
二、准确把据教材的重难点——精问
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突出实质问题,对一节课的内容搞清应在哪些地方提问是关键。所以,这个突破口,可选择在教学的关键处,教材的重点处,知识的内在联系处,理解的难点处,问题的矛盾处,思维的转折处,探索的规律处等。
三、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引问
透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活跃的形式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想从许多真实事例、有趣的话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上升到数学方法,必须活中有实,从而悟出数学思想,获得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而这往往是学生的弱点,因此会出现一些不确切或机械的理解。这时,教师抓住这些问题,将其作为教学资源。
例如,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师生在交流“撕”的方法时,学生发现在“撕”和“拼”的过程中,每两个角之间总是有空隙,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于是又重新审视“量”和“折”的方法,发现也是有误差的。这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通过验证,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不太准确的,我觉得书上是错误的。”这个结论引起学生的震撼。虽然他们能理解误差是存在的,但很难正视这个问题。学生经过再次的观察讨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学生的思路在不断地深化,他们敢于挑战书本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怎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路”来呢?使学生停滞的思维能够继续向前呢?
这时,老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提出问题:“一个直角是90°,这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那么它的内角和是360°。这张长方形纸可以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片刻后,学生悟出可以通过计算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得出‘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只有这样才能验证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但是学生通过积极探索以后,得到属于自己的结论。
当学生思维停滞的时候,我们教师若适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并且一直让学生理解透彻,到位,那么,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对数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探求。这正是新课标中“四基”的体现。
四、在学生思维需要提升时——追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个性的激发,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我们的课堂因学生而精彩,我们的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上学生深入的思考、精彩纷呈的回答,独树一帜的发现,绝不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提问”。就让我们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使自己成为一个“善问”的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理达行为的研究》李一婷.2012.04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华东师范出版社
《新课程:怎样进行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与测试》李建萍.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