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盟南海形势下的竞合关系

2021-09-10孙瑜鸿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

摘要:中国与东盟是区域内影响力较大的国际行为体,双方的合作也是区域合作的典范。长期以来,南海问题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中国与东盟基于自身的南海政策,开展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同时也利用南海形势的变化进行各种竞争与博弈。在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与当今值得瞩目的中美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南海问题愈加复杂化,为中国和东盟之间基于南海形势的竞合关系制造更多不确定因素。了解历来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以及东盟南海政策上受其成员国的影响程度,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中国与东盟的竞合关系,也能更准确地预测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东南亚国家

中国与东盟的正式对话与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两极格局结束,地区形势也得以缓和,中国与东盟由于各自的经济利益,开始了以经济为基础的合作。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领导人互访频率提高。自建立合作以来,双方共同签署了多起文件与宣言,经济合作不断深入。除经济领域外,中国与东盟同样致力于地区安全,在众多商贸港口与重要通道的东南亚,地区安全无疑成为重点,而中国南海的争端就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要安全议题。事关国家主权的南海问题所涉及的争端方为中国与东盟的几个成员国,因此南海问题长期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协调的主题,而东盟对于南海问题的处理也影响着双方的各领域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的南海角色定位

简单来说,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以及海洋权益等的争议问题。在如今国际格局不断变动的背景下,南海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国斗争的战略性问题,也越加影响着地区形势。

中国作为南海问题牵涉的第一国家,一贯主张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拥有无可否认的历史依据与法理依据。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南海的主权遭到南海周边国家的侵蚀,随着后期域外大国介入等因素,南海问题逐渐复杂化。对此,中国在表明主权不可侵犯的前提下,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协商谈判,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方案稳定南海形势。

东盟是几乎包括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与中国存在南海权益争端的越南、菲律宾、文莱以及印度尼西亚五国都属于其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东盟并非南海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但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一问题。由于组织机制,东盟在一定程度上被涉及南海争端的成员国所利用,在一些与中国的合作中被南海问题所左右。因此,东盟也拥有自身的南海政策,对南海形势发挥着作用。

二、中国与东盟的南海政策

(一)中国的南海政策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坚持主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但是南海问题涉及的争端国多、外界因素复杂多样、形势多变,中国的南海政策也几经调整。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70-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阶段的南海政策主要是主权宣示,根据中国对南海发现、开发与管辖等历史及现实依据,驳斥其他国家对南海主权的侵犯与声索。第二阶段的特征是除主权宣示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自卫行动,如1974年与越南的西沙海战。第三阶段的南海政策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为主导,在主权宣示的方面加强国内立法,在外交的方面强调双边协商,在南海争端上表现了克制的态度。

(二)东盟的南海政策

1992年,在“中国威胁论”被大肆宣扬,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万安北”合同后,在内部成员的协调与推动下,东盟出台了《东盟南海宣言》。这是东盟第一份关于南海问题的正式文件,也是其介入南海问题的标志。1997年,中国与东盟在吉隆坡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双方倡导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南海争议,还强调不让现有的分歧影响未来的合作。2002年,在“南海行为准则”漫长的协商后,东盟与中国达成妥协性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后由于南海地区形势波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实质性行动缓慢等原因,“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再次被呼吁,东盟与中国至今仍在继续协商,逐步实现最后的签订。

三、中国与东盟基于自身南海政策的合作

南海问题虽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也未能影响双方的实质性合作。一方面,中国与东盟拥有各自的南海政策,多数问题在政策中得到明确的说明,双方都在尊重彼此的政策下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的每次升温都伴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的紧张状态,但双方都就当时的情况进行磋商协调,通过发表声明或其他形式来解决相关问题,继续致力于相互合作。

(一)东盟的努力

东盟为稳定南海局势,保证与中国合作的努力一方面表现为其介入南海问题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其对签订“南海行为准则”的推动。

第一方面,1992年7月召开的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上通过的《东盟南海宣言》,呼吁有关国家“以和平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去解决争端,并就南海的航行与交通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打击海盗与毒品走私等问题的合作,提出意向性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南海的局势,也为双方的合作扫除了一定的障碍。随后,参加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表示,该宣言的基本原则与中国政府的主张是一致的。中国外长钱其琛在会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在南沙问题上的原则立场。1东盟作为地区政治与安全事务的重要平台,也构成了南海局势的缓冲带,保障了与中国的合作。2

第二方面,自2000年東盟同中国交换各自“南海行为准则”草案之后,东盟一直推动者该准则的签署。到2019年7月31日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准则”磋商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表明东盟在南海问题的努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中国的契机

对于东盟的努力,中国在同其基本的合作上有了缓解南海形势的重要契机。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到访印度尼西亚,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3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表明了南海问题不会影响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同时也强调争端各方应该从维护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和地区的和平出发,坚持通过平等的政治协商等有效方法,妥善地处理南海争端。也表明了中国有积极的意愿和东盟国家一道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积极在南海地区全面落实中国—东盟合作安全关系。

由中国与东盟的双向互动可见,虽有不同的南海政策,但也有共同利益。基于各自的南海政策,双方抓住各种经济、政治或其他契机,不断加强相互关系。作为区域内的大国和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国际组织,中国与东盟更多致力的是稳定区域形势,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四、南海形势给双方带来的竞争与博弈

南海问题并未能成为阻碍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障碍,但是其涉及因素广泛,使得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自己的多种利益,由此也伴随着竞争与博弈。

首先,中国一贯主张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双边”谈判,越菲等国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存在单个力量的相对不足。因此,东盟一般以“集团外交”的方式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4这既能够有效弥补单个成员国的协商力量,又是东盟“协商一致”原则在南海问题上的反映5

其次,东盟善用“多边机制”影响南海的形势。“多边机制”是东盟有关国家以“集团”方式介入南海问题的路径,也是东盟以东盟地区外长扩大会议、东盟地区论坛等平台介入南海问题的核心指导原则。

此外,中国与东盟之间在南海还有一些重要的博弈的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区域之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国的介入和干涉以及东南亚国家自身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是域外大国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日本与印度等域外大国不断插手南海问题。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对南海问题从最初表面上选择的“中立”和“不介人”立场变为公开介入南海问题,使南海局势不断复杂化。日本也利用东盟“平衡”中国的心理,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在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上提出可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中讨论南海问题。6印度、日本与美国先后于2003年10月、12月和2009年7月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积极支持东盟主导的一系列多边机制,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7

另一方面是东南亚国家的战略选择。东盟政策的拟定、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受到东南亚国家各自战略选择的影响。多数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利用对冲战略、等距外交或大国平衡等策略游走于中美之间。把握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战略选择及不同时期的倾向,对更好地理解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博弈有重要启示。

五、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在习近平访问印尼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概念以及与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后,东盟在2018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8双方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中国—东盟对话关系虽然并不以南海问题为探讨的最重要内容,在南海局势发展进程中也并非发挥着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东盟对南海问题持有的兴趣日渐浓厚及其在南海问题、南海局势的演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9对南海问题、南海局势演变产生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弥漫,中国经过一系列紧急措施短时期内控制了国内的疫情后,派遣医疗技术专家奔赴东盟国家协助抗疫,与东盟国家一起进行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公共卫生合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和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奠定更好的基础。

根据中国与东盟之间近年的互动,可见双方的合作始终未曾间断,但由于现实主义视角的利益与实力等因素,中国与东盟之间也存在着各种领域的竞争与博弈。南海问题以及南海不同时期的形势,是中国与东盟双方对话的重点,但是总的来说,双方能够基于自身的南海政策寻求相互的共同利益,在缓和形势的同时维持其他领域的合作。故在短期之内,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仍然向好;从长远来看,伴随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以及东盟整体的完善,东盟的某些成员国或会借助一定的契机使南海问题复杂化,不过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平衡和稳定作用也会越发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接纳东盟宣言”,《南海商报》1992年7月25日社论。

2 Sea Code, ASEAN Struggles with South China, April2,2012. http://www. channelnewsasia. com/stories/afp_asiapacific/view/1192691/1/html.

Library of CongressASEAN, ForeignMinistersDiscussConductCodeforSouthChinaSea, April5, 2012. http://www. loc. gov/lawweb/servlet/lloc_news?disp3_l205403071_text.

3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0月4日,第2期。

4吴士存:《纵论南沙争端》,第189—190页。

5根据著名学者阿玛托夫·阿查亚的概括,东盟方式(ASEAN Way)具有非正式性、非对抗性、协商一致、思想上的多边主义和行动上的双边主义等四个特征。参阅王子昌:《东盟的文化特征意识———东盟意识与东盟的发展》,《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3期,第18页。

6張瑶华:《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3期,第52页。

7 RodolfoC Severino, AS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p. 44.

8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9月第1版,第62~64页;第66页。

9 葛红亮:《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评析》,《外交评论》,2012年第4期,第66页。

孙瑜鸿,1997,女,满族,重庆市,硕士研究生,无职称,西南大学学生,400715,研究方向:南海问题、亚太形势、中美关系

西南大学 重庆市 400715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