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认识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2021-09-10唐辉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化认同陈寅恪

唐辉

摘要:《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把魏晋南北朝从历史的夹缝中抽离出来做了专题探讨,并把文史哲打通,以小见大的看到很多同时代的学者看不到的深层次问题。本文在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基础上对于魏晋时期的历史有了三个方面的认识,第一个方面是魏晋交替之季的阶级断层怎样拉开了这个时代乱局的大幕?第二个方面是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是怎么形成形成的原因。第三个方面的认识是魏晋南北朝的乱局是怎样终结的?

关键词: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分裂与统一;文化认同;关陇集团

一、魏晋交替之季的阶级断层怎样拉开时代乱局的大幕?

传统史观对魏晋三国的一般评论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陈寅恪把这个时代政权的更替给我们做了更为清晰的纵向解剖。著名的“官渡之战”,在陈寅恪看来,不是曹操和袁绍个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阶级间的权力博弈。曹操的祖父是宦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监,而他父亲则是太监的养子,这种身世在儒家看是不入流的,但袁绍不一样,从他曾祖父那一代就在东海是高官,到他这一辈又是门第显赫,所以本质上来讲,曹操和袁绍分别代表平民阶级和贵族阶级,按照书中原话就是“寒族和豪族之间的阶级斗争”。这样“官渡之战”曹魏的胜利就可以理解成寒族战胜豪族,不过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曹魏政权最终都被司马氏的晋朝统一。司马氏作为一个家族,整个司马氏的祖上还是高官,也是豪族,曹魏政权的转换不是简单的朝代更替,而是寒族和豪族两个阶级的权力博弈,这种博弈带来的后果就是寒族阶级先崛起又被打压,最终还是豪族阶级占据了上风。这样的整个持续将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一开场就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阶级断层的面貌。这种断层,落实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却是很具体的。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士大夫阶层被打压,而一旦这些士大夫有所反抗,就被宦官们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轻则禁锢言论,重的甚至丢掉了性命。东汉灭亡以后,虽然时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清谈这种手法却保留了下来。对此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里,单独有一个叫“清谈误国”的篇目,阐述了这段时期的清谈风气说在东汉末年和魏晋早期清谈是为了躲避灾难,但到了晚期,这种风气传染到了朝廷,那些执掌大权的官员也纷纷以清谈来标榜自己的学问,他们谈的形式往往玄而又玄内容却空洞无物。这个时候清谈变成了空谈,这种空谈助长了官场浮夸的风气,成为了晋朝国力衰落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司马氏的内部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武力夺权。

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按照地理区分,南北朝是以长江为界南北双方的对峙。按照民族成分划分,南朝的主体依然是汉人政权,而北朝则有更多游牧民族当政。 晋朝的司马氏皇族内斗导致政权灭亡,但这里的灭亡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司马氏的另一支逃到了南方,在今天的南京另起炉灶重新建立起了政权,由于两个政权都叫做晋,为了区分之前灭亡的统称叫做西晋。而新建立的称为东晋。从西晋到东晋的转换,本质上是汉文化中心的南移。但随着以五胡乱华为标志的新时代拉开了帷幕,北方成了游牧民族天下。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的皇族在南方建立的东晋,东晋政权建立既不像传统的王朝那样靠武力夺取,也不是某个王朝内部窜权的改旗易帜,而是靠着南迁皇族和南方本地大家族撑起来的。司马氏族吞并东吴,民间的认同感不是短时间能够建立起来的,尤其在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的另一支皇族司马睿又是逃难逃过来的,如果没有当地大家族的支持,任凭怎样的尊贵身份恐怕也很难立足。同样从北方南迁的王室大家族中公开支持司马睿的有王导王敦兄弟。其中王敦的执掌兵权,而王导则从中斡旋协调和本地豪门的关系,帮司马皇族在南方立足,形成了皇权与士卒共治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当时有一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王与马共天下”。在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不会敢有人和皇帝共天下,但这个时候历史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迂回。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方权利在东晋内部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东晋内部之间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没有动力收复北方了。

三、碎片化的政治格局最终又是怎样重新归于统一的呢?

魏晋南北朝的乱局是怎样终结?提到魏晋南北朝的终结,有一个我们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是指在南北朝末期中国北方出现的一个军事贵族集团,它的分布大体在今天西北地区的关中和陇西一带。魏晋南北朝是卡在汉和隋唐两个统一时代夹缝当中的乱世,在它之后就是隋唐,陈寅恪观察到,从西魏北周再到隋唐这四个政权的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南北朝末期到隋唐初年的政权剖开来会发现他们之间很多中高层人物都是互有交叉,这难道只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吗?当然不是,这背后实际上都是人为制度设计的产物。

鲜卑部落制与汉化及军权的初步中央集权化的结合,东西魏初期的对峙状态使双方战事不断,实力弱小的西魏在宇文泰的领导下,军事上成功地阻擋了东魏西进入关。关陇集团的奠基者叫做宇文泰,他吸取了之前几个政权失败的教训,在顶层设计上,他设计了一套叫做八住国的体系,由八家军事贵族共同执掌兵权。八住国里除了宇文泰本人,还有一个住国是皇室只挂虚衔也不算,那剩下的只有六住国家。 而六这个数字在汉文化里是有特殊含义的。、只有天子才能执掌六郡,这六住国和汉文化里的天子掌管六军是遥相呼应的,自然也取得了汉人的认同感。在顶层设计解决之后,宇文泰大胆的启用了很多当时有才智的汉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招来很多鲜卑人的不满,宇文泰则把汉人鲜卑化,即利用了汉人的才智,又得到鲜卑人的认同。除此之外,宇文泰还给带兵的军事贵族授予大量土地,并且把土地上的鲜卑游牧民族和汉人的农民都发动起来当兵,通过这些方式,就把政权内部的鲜卑人和汉人紧紧的拧成一条绳,形成了所谓的“关陇集团”。最终的这个关陇集团打通了民族隔阂,后来关陇集团内部产生的“隋”统一了全国。至此,将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大乱局最终落下了帷幕。

结语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如何,最终统一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观点。但陈寅恪从集团视角出发,创立的关陇集团理论确实有它的特色。从《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可以发现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不是孤立静止的,尤其后期的西魏北周,直到隋唐高层相互交叉的现象耐人寻味。从这个切入点出发,陈寅恪给我们列数了这几百年间关于民族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最终,历史选择了关陇集团从这个集团内部诞生的隋,最终结束乱世重新统一了中国。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文化认同陈寅恪
一生师友
陈寅恪与唐筼:白首不相离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风骨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