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文学视阈下的越南民族文化特质研究

2021-09-10李灵晟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

摘要:越南民间文学深深植根于越南人民的生活之中,是越南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越南人民最朴素美好的愿望与民族文化特质。它是越南人民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是越南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越南民间文学;民族文化特质;文学价值

一、越南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特质的关系

越南民间文学是越南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的包括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在内的内容各异的文学表现形式。

所谓“民间”是指非权力形态非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也指意识形态无法涵盖的广阔博大的生活视界和想象空间,还指在国家权力控制范围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 。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一员,从北属时期再到独立自主时期,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文化的长期浸润使越南有了“小中华”之称。

越南的统治阶级将儒学思想“宗教化”成儒教加以推崇,由此儒家学说在越南逐渐发展壮大,科举制的推行更是推动了以如儒生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崇学向上的风气在越南盛极一时。儒学文化作为一种“显学”,成为越南权力阶层与精英阶层争相学习仿效的对象,从儒生到王侯将相再到一国之君,汉文学的创作群体更多的局限于上层人士,也正是这股推力促进了越南汉文学的发展并使其逐渐占据了越南文学的半壁江山。

在越南文学发展史上,民间文学早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产生,成为孕育越南古代文学的基调。作为“意识形态无法涵盖的广阔博大的生活视界和想象空间,国家权力控制范围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越南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处在以儒家思想建构的政治体制边缘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作为自在的现实民间文化空间,民间精神能比较真实地表达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底层人民的情感世界” ,在这个文化空间里,汉文化、汉文学的流传范围和接受程度并不高,身处越南社会底层和边缘的人民群众更乐于接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产生的,体现越南人民最原始、最朴素的愿望、观念,体现人民情感意志、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几乎没有或很少受到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汉文化、汉文学的影响,更能体现越南民族最真实的民族文化特质。

三、越南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质

越南作家陈国旺在其著作《历史长河中越南人的土地、神灵、精神世界》中强调:越南民族的传说、民间故事和信仰,例如山精水精的传说、祭祀雄王的习俗等都充满道教色彩,所有这些都是古越人将一切都“道教化”的结果。陈国旺对越南思想史的评论是“没有创造,只有借用、应用和适应——这就是越南正统思想史的真相  。”

总的来说,越南思想文化研究常常把越南文化看作是儒、佛、道三大理论的发展,或强调这三种理论在越南思想文化中的影响和借鉴,而忽略了在受到外来文化思想影响之前,反映在民间文学中的越南民族文化特质。越南的民间文学蕴含着越南人民对于万物的抽象概念,判断和认知。换句话说,越南民间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宇宙观、人生观等某些概念并没有完全借鉴儒教,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这正是越南民族的文化特质所在。

不可否认越南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不断受到了来自外部文化的影响,而儒释道三教也被视为越南人民最基本的思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越南社会并非所有人都懂汉语和汉字,中国文化并未直接作用于越南民众,而是通过越南统治阶级将其“越化”后间接影响了越南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性格特征等在内的民族文化特质。

1、两分两合的思维特性

在儒释道三教传入越南之前,越南曾拥有灿烂的东山文化。当时,越南人根据两分两合的二元思维来认识世界和宇宙,铜鼓上刻画的山—水,天—地、男—女等元素便是古代越南人对世界最早的认知。这一两分两合的观念在越南的民间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如神话传说《龙子仙孙》雒龙君和妪姬,《一夜泽传》中仙容和褚童子等。

2、忠于国家

在《西瓜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越南民族区别于儒家“忠君”思想的特性。《西瓜传》讲述的是:雄王的一名奴隶叫枚安暹,他凭借自己的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赢得雄王信任并被收为养子,35岁时成为雄王侍臣,后因一句忤逆之言,枚安暹得罪雄王被流放孤岛。在孤岛上,一群从西方飞来的大雁衔来几颗瓜子,这种瓜子能结出果实,所以他将其被命名为“西瓜”。后来枚安暹又官复原职,被尊为“西瓜之祖”。  在这个故事中,梅安暹的身份是来自异国他乡的奴隶,既为人臣又为人子的梅安暹敢于忤逆既是君主又是父亲的雄王,这意味着时的人民群众并未受到儒家所倡导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忠君思想的禁锢。

3、爱国主义

在越南的“四不死”传说中,只有扶董天王和伞圆山圣被视为民族英雄,而褚童子和柳杏公主更多的是以神灵的形象出现 。究其原因,扶董天王和山精是越南在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帮助越南人民抵御外侵的英雄。居住在红河三角洲的古越人,每年都要遭受洪水带来的灾害,于是越南人民认为,水精象征着自然的力量,而山精则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团结、意志、智慧和勇气,。最后越南人民在山精的带领下,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取得了胜利,成为了保护越南人民的民族英雄。

《岭南摭怪》记载,扶董天王出生之时,正逢雄王第六世当政。彼时“殷寇”来犯,扶董天王救国救民于水火,随后登仙而去。相较于伞圆山圣,扶董天王更加体现出越南人民所尊崇的爱国主义。尽管文郞国的存在难以考证,但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越南人民迫切地需要通过塑造一个抵御外侵的民族英雄形象,以此增强人民的凝聚力,深化对国家概念的认识。无论是伞圆山圣还是扶董天王,越南人民都将其视作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就是国家构建的精神基础,即越南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

历久弥新的越南民间文学是越南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历史环境,又彰显时代背景,同时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是越南人民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从《鸿庞氏传》的民族国家起源,到《阿丹和阿甘》的因果報应,《槟榔传》的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再到《蛮娘传》中的佛法普度众生,越南的民间文学承载着越南先民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思考,其中蕴含的爱国、善良、勤劳、和睦、友爱、正义等价值观正是越南的民族文化特质所在。

作者简介:李灵晟 1998.09 女 彝族 云南楚雄 硕士研究生在读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650504 亚非语言文学

余富兆.越南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民间精神[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01):122-126.

余富兆.越南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民间精神[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01):122-126.

Đỗ Lan Hiền,Những nét độc đáo trong tư duy người Việt qua văn học dân gian. Tạp chí Triết học, số 6 (169), tháng 6 - 2005.

于在照,张绍菊.新编越南文学作品精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20,1.

PHÙ ĐỔNG THIÊN VƯƠNG – DI TÍCH VÀ HUYỀN THOẠI, ditichlichsu-vanhoahanoi, http://ditichlichsu-vanhoahanoi.com/2018/01/26/den-phu-dong/.

(云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昆明  650504)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
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谈“女书”的文学价值
论秦观“女郎诗”的文学价值及创作心理
《圣经》的文学价值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想象与自由:反思文学价值的一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