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1-09-10黄敏

康颐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量血常规标本

黄敏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47

血常规作为临床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可以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但其结果容易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偏差,这会给医生的判断带来误导,使其得出不正确的诊断结果,从而为患者采取不当的治疗方案,轻则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重则带来严重结果。小儿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血常规检查中容易因为某些环节的不当操作出现血液标本凝固等问题,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若再次为小儿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则会增加其痛苦,引发患儿家长的不满,严重情况下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对此,应积极分析导致小儿患者血常规检验标本发生凝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试列举导致检验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导致小儿血常规标本发生凝血问题的原因

1.1护士原因

1.1.1操作不当

护理人员在为小儿采集血液时,应该动作迅速,若是动作速度比较慢,血液便有可能在注射器中凝固;若是血液采集过程不够顺利,或是耗时过长,注入真空采管中的血液未通过振荡与试管中的抗凝剂充分混合均匀,血液也有可能凝固。此外,护理人员若是不够了解各种真空采血管的作用机制和用途,错误选择了不适合的采血管,将会导致血液标本凝血;部分护理人员穿刺技术较差,反复穿刺或过度挤压,导致其他杂质进入血液,也会导致标本因操作不当出现凝血问题;若是真空管漏气或负压不够,将会增加凝血问题的发生几率。

1.1.2抗凝剂和标本血量的比例不合理

现阶段为小儿采血使用的采血管通常是已经加入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其中抗凝剂——枸橼酸钠对Ca2+有快速螯合作用,不仅可以影响凝血因子V和Ⅷ的降解过程,还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其与标本血量的比例应该是1:9,这个比例非常严格。若是抗凝剂过多或过少、标本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使抗凝剂与标本血量的比例不再是1:9,若是二者的比例低于1:9(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将会逐渐出现微凝血块,血液最终会凝固;若是二者的比例高于1:9(抗凝剂相对较多),部分血细胞的形态与体积将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产生误导作用。

1.1.3标本放置过久,未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交实验室进行检验,否则若是在不适合的温度下放置时间过长,血液成分将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标本采集后应该在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1.2患儿因素

1.2.1患儿不配合

小儿患者大多对陌生环境有恐惧情绪,再加上采血的穿刺操作会带来疼痛,故采血时小儿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声哭闹、挣扎不休等情况。情绪的波动会对血浆成分造成一定影响,如凝血-纤溶机制激活、血小板增多等,这会使其血液标本具有更高的凝固风险。同时,小儿患者的不配合行为也会影响标本的采集质量,导致采血量不足或有杂质混入血液标本,导致标本发生凝血的风险升高。

1.2.2血管因素

小儿患者年龄较小,其静脉通常较为隐蔽,暴露不充分,护理人员很难在采血时找到理想的血管,部分小儿患者又比较肥胖,这又会增加理想血管的寻找难度,导致采血不顺利。若是反复穿刺,便有可能激活机体的凝血机制,部分血液进入注射器后便已凝固。

1.2.3  4岁以下的小儿患者无论是头皮静脉还是四肢静脉,血管管径都比较狭窄,静脉压力较低,这会使采血时间相对延长,从而导致凝血。小儿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量少,若要采集到足够的血量,便需要挤压穿刺部位,间接获得足量的血液,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足够的血量,但同时也会存在采血时间长、杂质进入血液等问题,增加凝血的发生风险。

2  应对策略

2.1做好对小儿患者的安抚

为了尽量一次性成功采血,避免反复采血给小儿患者带来的痛苦,缩短采血时间,降低凝血几率,应在采血前为小儿患者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儿患者,可以使用玩具进行诱哄,以小红花等进行奖励,或借助小儿患者家长进行安抚,以提高小儿患者的配合度,避免其因为哭闹不休而影响到采血的顺利进行。若是小儿患者年龄较大,则可以直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的重要性。

2.2选择适合的血管进行采血

为小儿患者采血时应选择弹性好、管径粗、走向较直的静脉血管,这样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若是小兒患者年龄在4岁以上,可为其选择大隐静脉或肘静脉,若是小儿患者年龄不足3岁或较为肥胖,则应为其选择穿刺难度更低的静脉或股静脉;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不适合在头皮静脉或手部血管采血,此处血管比较细,采血难度大,应为其选择血管内部压力更大、管径更粗的桡动脉;若是患儿存在严重感染或病情较重,需要采血进行紧急诊断,应为其选择股静脉。

2.3规范采血流程

检查采血管及相关器具无质量问题,避免真空管漏气。严格把握抗凝剂和标本血量的配比,必须为1:9;血液注入采血管后立刻轻微摇晃,以确保血液和凝血剂混合均匀但不会因为用力过大而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采血时不建议通过挤压来获得足够血量,推荐在采血前通过热敷来扩张血管,使血管充盈;采血后尽快将标本送检,室温下不得放置超过2小时,4℃情况下不得放置超过6小时,运输过程中避免震荡。

2.4做好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相关制度的健全

采血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科室管理人员需要组织护理人员经常参与学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规范的采血操作。同时,还应培养护理人员的意识,使其具有更强的质控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在血液检验工作中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出现。此外,科室应设立用于质量控制的等基本,将不合格的标本及不合格原因都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期邀请检验科人员前来讲课,使护理人员了解检验项目的名称、意义、需要的采血量、适合的采血管、注意事项,等等,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小儿患者血液标本凝血的风险。

猜你喜欢

血量血常规标本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为何春眠不觉晓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蝴蝶标本飞了
人为什么会觉得口渴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把天文数字扔进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