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后靠村的苗族婚俗调查
2021-09-10马书红
【摘要】在海南三亚后靠苗族村村民的婚礼上,道公是婚礼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角色是为新婚夫妇主持辟邪与祈福仪式,使婚礼呈现出庄重与神圣的色彩。婚礼上对祖先的祭祀是苗族人祖先崇拜的方式之一。新婚夫妇的干爹兼具媒人、婚礼见证人、伦理教育师与婚姻矛盾协调员等多重角色,干爹制度体现了该村对婚姻的审慎态度。
【关键词】苗族婚俗;干爹制度;仪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12-0103-02
海南省三亚市育才镇的后靠自然村位于那会行政村的北侧,这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庄,该村共有43户,200余人口,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槟榔、橡胶和杧果种植,同时酿酒和野生蜂蜜采集也给村民提供了部分收入。笔者于2016、2017和2018年多次前往后靠村做田野调查,并参加了该村的苗族婚宴,获得了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论述仪式的定义,进而阐述后靠村民的婚俗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所体现的深层寓意。
一、仪式的定义及意义
从个体层面而言,仪式标志着个人生命中的重大变化或重要事件,这些变化和事件的重要意义往往需要群体的见证才能得以凸显,这可能是仪式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会层面看,“仪式是一种社会意识沉淀,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1]“以仪式为代表的实践性记忆也是族群记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2]由此可见,仪式体现了一个群体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宇宙最高力量的关系等重要命题的认知、经验和记忆。
仪式不仅承载着某个社群的集体实践记忆,而且还“是一种历史文化存在,它力图通过模式化的手段建构一套行为秩序”[2]。从这个角度来看,仪式具有教育意义,它通过一套活动程序,把某个群体的行为规则和要求传递给社群成员,并在经年日久的重复过程中使这套行为规范系统得以传承和巩固,从而保持社群的稳定与秩序。
结婚仪式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个体结束单身生活、与其配偶踏上婚姻旅程的开始,同时,婚礼也把个体与另一个家庭和社群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而言,婚礼标志着新的社会关系的构建,这种新的社会关系通过婚礼得到确立,此外,婚礼还能强化个体与群体都需要把守的某些传统规约与秩序。
二、后靠村民的婚俗及其寓意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后靠村的婚俗仪轨呈现出简化的趋势,这也是该村文化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后靠村民的婚俗要素及其所蘊含的内在意义,而不是以纵向的时间线索来描述婚礼的流程。
(一)道公的驱邪与祈福
婚礼上的驱邪与祈福是后靠的苗族村民结婚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由具有驱邪、消灾和祈福等法事能力的道公来负责。婚礼法事的核心内容有两个:首先,在婚礼开始之前,新郎家要请道公把两颗小石头(或两片不同种类的树叶)包在一张纸(布)中,村民认为这两颗石头(或两片树叶)代表新娘和新郎。道公对着这两颗石头念咒语,旨在使邪恶的东西远离新郎和新娘,同时也为新人祈福。然后,道公把包有石头(树叶)的小包捆在一把黑色的雨伞中。迎接新娘的时候,要带着这把雨伞,但任何人不能在婚礼结束前打开这把雨伞。这把雨伞只能供一对新人使用,其他人结婚时不能重复使用。该仪式具有深刻的象征寓意:伞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而且在道公的咒语的作用下,雨伞被赋予了特殊的法力,道公把象征新郎和新娘的石头或树叶放入雨伞中,意味着两位新人受到某种神力的护佑,不会受到邪恶力量的伤害与惊扰。
其次,新郎需要到新娘家迎娶新娘,在两位新人进入新娘家的大门时,道公手执一把剑,一边念咒语,一边用剪刀剪掉新娘和新郎身上邪恶的东西和晦气,除去不吉利的东西。如果新郎和新娘的八字中带有不吉利的元素,道公也会借助法事来化解,因此,此仪式的目的是辟邪,并确保新娘可以顺利生小孩,孩子健康成长,新人也可以平平安安,白头偕老,衣食无忧。
在新娘家完成婚礼之后,所有人都住一晚,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干爹带着所有人回到新郎家参加宴席。在进入新郎的家门时,新娘还需要跨过火盆,有些道公还会让新人走过用纸叠的三个三角形的东西,该仪式的目的是清除新娘之前所有的不祥之物和不洁的东西,平安进入家门,同时,道公还要念咒语祝福新人。
婚礼上的驱邪与祈福这个环节体现了后靠苗族人这种信仰:世界上存在着善和恶两种对立的能量,恶能量会妨碍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以及人际关系,而普通人无法对抗恶的能量和不吉利之物,但他们可以借助道公的法力来驱逐恶能量、消灾解难,因此,道公是该村婚礼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二)干爹制度
按照传统,在结婚之前,后靠村的准新郎会认一个男性为干爹,而这个男性的妻子则自然成为新人的干妈。干爹又叫媒公,在婚礼中代表新人的长辈。干爹在婚礼前、婚礼中和婚礼后需要承担一系列的任务,具体包括:
1.在新人结婚前的一周,干爹要向道公或者其他懂行的人学习一些咒语,此外,他还需要熟悉在婚礼仪式上与新娘的舅舅进行对话的传统套路,如果干爹念错咒语或者在对话中输给新娘的舅舅,要被罚酒。
2.在婚礼上,干爹和新娘的舅舅作为双方的家长代表,在众多的亲友面前会进行一场公开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如下:首先,新娘的舅舅要问干爹一些问题,比如你从哪里来?来干什么?按照苗族的传统的要求,整个对话过程大约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其次,舅舅会说:“新媳妇嫁到丈夫家之后呢,可以睡觉睡到中午,等婆婆做好午饭,才起床吃饭;新媳妇可以随自己的心意花钱购物。”而干爹则说:“新媳妇进门后,要早早起床,做好饭,让婆婆来吃,要勤劳,还要勤俭持家,与婆家人和谐相处。”在舅舅和干爹对话之后,干爹会把一双筷子折断,朝其头的后方抛出去,并对新人说:“如果你们以后要离婚的话,必须把这双筷子找回来,并且把它们重新接合成完整的筷子才行。”
最后,干爹带领新郎和新娘站在新娘的祖先牌位前,禀告祖先“某家的男孩子娶了我们家的女儿,希望祖先接纳与护佑”。然后干爹给新郎和新娘各喂一碗米饭和一块猪肝,新人必须把一碗米饭全部吃完,才能在农业生产中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3.婚礼之后,如果新婚夫妇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冲突或者不和,他们可以向干爹和干妈寻求帮助,由干爹和干妈(或许还有双方的亲戚等)来调解他们的不和,在他们想离婚的时候,干爹和干妈会奉劝他们三思而行。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干爹在苗族人的婚礼和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包括:
1.形式上的媒人和婚礼的见证人。苗族文化中的年轻人通常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而结婚的,但是,在结婚的时候,他们赋予了干爹“媒人”的角色,使新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庄重,同时,干爹还是婚礼的见证人.
2.伦理教育的长辈。在婚礼上,干爹鼓励新婚夫妇要体现出勤劳、孝敬长辈、谦卑等精神品质,同时提供新婚夫妇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方法。在汉族人的婚礼上,新人给双方的父母跪拜的时候,父母也会简短地教育孩子要互敬互爱,和睦团结。与汉族父母在婚礼上给孩子提供的劝诫相比,后靠苗族的干爹与舅舅的对话方式更智慧、更幽默诙谐、更接地气.在娱乐嬉戏的氛围中,干爹寓教于乐,给新人传递夫妻相处和家人相处之道.
3.夫妇矛盾的调解员。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在新婚夫妻出现问题时,充当矛盾协调人的不是新郎和新娘的父母,而是干爹呢?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有智慧的安排,因为有些夫妇之间的不和可能会涉及与双方父母的相处方式,而干爹并非已婚夫妇的家庭成员,因而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也更有可能以客观和冷静的态度来协调矛盾,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后靠村苗族的干爹制度说明村民“把男女的结合明确地昭示为伦理意义上的婚姻缔结”[3],从而“使婚姻摆脱了爱慕的偶然性和任性”[3]。干爹的教育、提醒和引导有助于新婚夫妇认识到:婚姻是在伦理基础上的一种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实践自己的承诺。
三、结语
从前文的论述可知,当代后靠村苗族的婚俗最重要的要素包括:祖先崇拜、亲朋好友抢新郎、道公为新人驱邪和祝福以及干爹的多重角色。新郎在出发迎亲前、在新娘家的婚礼上以及回到自家时,都需要拜祭祖先,这体现了村民对祖先的虔敬、铭记和崇拜。亲朋好友以嬉戏的方式抢走新郎、伴郎以及干爹的帽子等环节则是为婚礼制造一種喜庆热闹的氛围,增加了婚礼的娱乐色彩。
王霄冰认为“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建构起来经过传统方式来维持的象征性交流,它不仅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予以举行的‘程序化’行为的表演,而且也是宗教的神圣化实践。”[4]道公在后靠苗族婚礼上的出场体现了的该村人的信仰,他们相信借助于道公的法力,新婚夫妇可以躲避不幸与灾难,实现白头偕老,一生幸福的愿望。此外,道公在婚礼上的法事环节赋予了婚礼“神圣”的内涵,借助于道公和神灵的沟通,新婚夫妇获得了神灵的保佑与赐福。干爹在婚礼和新婚夫妇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集媒人、道德老师和矛盾协调员的角色于一身,借助于干爹的指导与规劝,新婚夫妇更有可能构建长久的和睦关系,因此,干爹制度是后靠人的智慧的一种体现,更是后靠村文化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刘爱丽.民族服饰身份功能人类学阐释[J].艺术评论,2014(9):139-142.
[2]胡铁强,陈敬胜.渡海神话:瑶族文化的象征性表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33-135.
[3]张雷.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中的苗族传统婚姻伦理精神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4):56-59.
[4]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
作者简介:
马书红,女,汉族,贵州遵义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