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沙孟海的书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09-10吴明昊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康有为当代价值

吴明昊

【摘要】沙孟海书学上的代表作有《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法概说》等。沙氏曾自谓其学习书法是“转益多师”“穷源溯流”,也因此沙氏才能从康有为、沈曾植、吴昌硕等人的手中接过碑学大旗,以雄强书风融贯碑帖,著称于世,堪为碑帖融合之集大成者。

【关键词】沙孟海;康有为;书学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95-02

一、沙孟海的书学思想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鄞县人。沙孟海先生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有深入研究。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等。书学上代表作有《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法概说》等。

沙孟海早年追随冯君木在回风堂学习文学,并研究文字学、书法、篆刻等,沙孟海弱冠以后赴上海,曾拜吴昌硕为师,此时的沙孟海在书法上除了对于篆书、碑、帖等实践以外,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书学理念,且为他后来书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乃至沙孟海二十九岁便成文《近三百年的书学》,此文视野笼罩了碑学和帖学两个领域,没有屈从于当时以及之前片面重视碑学的风气,可谓现代以来碑帖结合的思想先声。沙孟海之所以能够英才早发雄文,与其在上海交往名流有着极大的关系,沙孟海在上海期间久随赵叔孺学习,后又拜师吴昌硕,吴、赵二人为当时海上印坛的主将,影响甚众,沙孟海此时还结识了况蕙风、朱疆邨、章太炎、康有为、马一浮等文坛耆宿,尤其是和康有为的结识,为其书学研究之路带来了光明。

沙孟海在其《近三百年的书学》和《清代书法概说》中对清代书家的品评,多是引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评定,再阐述自己意见的,如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对邓石如品评时,便是引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分第六》对邓石如评价,再阐述自己看法的,他说:“我以为邓石如的篆书仍旧继承二李的传统,康氏说他‘以隶笔为篆’,实际上自汉以来篆书用笔本来有此一法。” ①沙孟海对康有为书学观点的引用,在其他文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但是可以看出的是,无论沙孟海对康有为的书学观点是认同还是否定,都代表着沙氏深深地受着康有为书学的影响。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对康有为书学评价是十分客观,他说:“《广艺舟双楫》——即《书镜》的作者康有为,对于历朝碑版,无所不摹,即论这部论书之书,闳伟博洽,也已经‘只千古而无对’了,可是他的议论,也有所弊,他有意提倡碑学,太侧重碑学了。” ②沙氏的评论可谓是“公允之言”,从中不难看出,沙氏自己的书学主张,和其对碑与帖的认识。沙氏固然是“传碑派余绪的重镇” ③,但是他也是碑帖融合之集大成者,沙氏从学书之始,便不是专一于某一家,而是博涉众家所长,力追融中求变的,正如他在《海岳名言》注释中所说:“熟悉诸家,吸取众长,融会贯通,乃成自己面目,这便是创新。如专学一家,但求形似,此是‘书奴’,不是名家。” ④

沙孟海先生很早便有融貫碑帖的意识,对碑帖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从他众多著述中都是可以看到的。如他的《碑与帖》一文中所说:“我认为北方书迹流传到今天的大多数是碑刻,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启牍,不能便说他们不长于启牍。今天看到敦煌、吐鲁番等处发现的汉、晋时代木简、纸片和吐鲁番发现的东晋经卷,见得汉、晋人的启牍也不错。南方书家写的碑版,数量虽少,书体与北魏出入不大。” ⑤他在《碑学与帖学》一章节中引用了阮元和康有为的崇碑观后,更是道出了自己的碑帖观,他总结说:“两人的话,有他对的一面,也有他不对的一面。王门各家以及郗鉴、谢安等帖,其中也偶有羼入伪品,鉴定不是顶精确,也是事实。但北朝碑刻包括造像在内,其中书迹有好有怀,差别很多,不似汇帖内容一般都经过选择。” ⑥

沙氏对于碑帖论断毫不失偏颇,他在书法表现上也是如此,刘宗超先生称其书法“采取了帖的结体与碑的用笔相结合” ⑦当为不刊之论。

沙孟海碑帖融合的书学观,也是碑学后期的一种主流观念,康有为虽然没有完全做到兼容碑帖,但是沙孟海却承袭其思想融贯碑帖,成为一代大家。刘宗超先生曾言:“康有为欲兼碑帖之长的理想境界,在沙孟海先生的创作中变成了现实。” ⑧梅墨生先生也曾说过:“沙孟海对于碑帖的态度,就创作而言,立场于碑版,但又能眷顾了帖牍,既能体悟到帖的韵致,走的是以碑入帖,以帖化碑的新兴之路。” ⑨

二、沙孟海书学的当代价值

沙孟海先生在书学与书法上的双成就,在二十世纪书界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梁启超曾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自己有过公允的评价,他说:“有为之学,在今日可以论定;启超之学,则未能论定。然启超以太无成见之故,往往徇物而夺其所守,其创造力不逮有为,殆可断言矣。启超‘学问欲’极炽,其所嗜之种类亦繁杂,每治一业,则沉溺焉,集中精力,尽抛其他;历若干时日,移于他业,则又抛其前所治者。以集中精力故,故常有所得;以移时而抛故,故入焉而不深。” ⑩沙氏虽对古今书家评价都是公允的,但是对自己评价却总是谦虚的多,不肯过高的评价,这虽然是对自己评价不公允的表现,但是同样也是一代大师崇高品格的体现。

沙氏在《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一文开篇,便说:“学书六十年,东涂西抹,一无所有。” ⑪结尾又说:“古人说‘业精于勤’,我对书法平日懒于临习,一曝十寒,实践不够,所以成就不多。” ⑫实在是谦虚之至,此文详细地记述了他的书学经历和体会,也可以说是沙氏书学思想价值之所在。沙孟海认为学习书法要“转益多师”和“穷源竟流”,笔者就以此为论点,对沙氏书学价值进行一点浅薄的思考。

(一)转益多师

沙氏自谓“转益多师”的开始是“廿三岁,初冬到上海。” ⑬沙氏本师为冯君木,在上海期间,他拜谒了包括吴昌硕、康有为在内的一些书坛大家,得到了吴昌硕的精心指导,期间他还和与他年纪相仿的书坛新秀进行交流,比如王个簃等人。沙氏对于那些对他书法提高有所帮助的书家,或亲炙或问业,不薄古今,遂能成为一代大家。于是也启迪着人们,学习书法或者对待任何学问都要有“转益多师”的胆量和勇气。

(二)穷源竟流

沙氏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又制定出了“穷源竟流”的学习办法,他说:“我的‘转益多师’,还自己定出一个办法,即学习某一种碑帖,还同时‘穷源竟流’,兼学有关的碑帖与墨迹。什么叫穷源?要看出这一碑帖体势从哪里来,作者用怎样方法学习古人,吸取精华?什么叫竟流?要找寻这一碑帖给予后来的影响如何,哪一家继承得最好?” ⑭

这同样启迪着人们对待法帖,该要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沙孟海幼年即跟随冯君木先生,学习诗词文赋,并在其监督下写日录,沙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家,并不仅仅是停留在书学或书法上,而是有着深厚的“书外之工”,沙孟海博学多才,又虚心好学,同时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不变中求创新,遂能走上光辉的顶巅。

三、结语

沙孟海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沙氏首先是学问家,其次才是书法家。沙孟海早年即在《东方杂志》发表《近三百年的书学》,以恰为公允的品评而著称一时,就连史学家顾颉刚也很是称赞。在之后的岁月里又多出轰动一时的文章,尤其是他关于碑帖刻手问题的论述,堪称经典,发前人之未发,其中“刻手好的,东魏时代会出现赵孟頫的书体,刻手不好的,《兰亭》也会变成《爨宝子》。” ⑮一时成为交游名言。沙氏在书法上,从康有为、沈曾植、吴昌硕等人的手中接过碑学大旗,以雄强书风融贯碑帖,著称于世,堪为碑帖融合之集大成者。

注释:

①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33页。

②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32页。

③梅墨生:《沙孟海书法“受”与“识”——沙孟海书论与书作关系试探》,见浙江省博物馆编《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67頁。

④沙孟海:《海岳名言·注释》,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247页。

⑤沙孟海:《碑与帖》,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80页。

⑥沙孟海:《碑与帖·碑学与帖学》,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81页。

⑦刘宗超:《继往开来的一代书坛巨擘——试论沙孟海先生书法创作的历史意义》,见浙江省博物馆编《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23页。

⑧刘宗超:《继往开来的一代书坛巨擘——试论沙孟海先生书法创作的历史意义》,见浙江省博物馆编《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24页。

⑨梅墨生:《沙孟海书法“受”与“识”——沙孟海书论与书作关系试探》,见浙江省博物馆编《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66页。

⑩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第90页。

⑪沙孟海:《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5页。

⑫沙孟海:《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7页。

⑬沙孟海:《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6页。

⑭沙孟海:《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6页。

⑮沙孟海:《漫谈碑帖刻手问题》,见《沙孟海全集·书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122页。

猜你喜欢

康有为当代价值
“生死”对联
康有为撰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渊源初探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
漫画